第113章 镖局(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铜镜通古今,大唐的复兴》最新章节。

“太好了!能不费一兵一卒解决土地问题,这是最好的结果。看来策略很成功,既满足了灾民的需求,又给地主们找到了新的出路。”

他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为李弘茂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

李弘茂笑了笑,谦逊地说道:“这都多亏了川哥你的主意,用盐厂股份换土地,才让事情顺利解决。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在他心中,徐川就像一盏明灯,在他迷茫时照亮前行的道路。

徐川摆了摆手,脸上神色认真,话锋一转,严肃地说道:“不过,弘茂,你要清楚,庐州如今虽然有了铁矿场、煤矿场、盐厂和军工厂,但这仅仅只是个开端,还远远不够。要想让庐州的经济真正繁荣昌盛起来,为百姓提供大量稳定的就业岗位,还需要建立更多类型丰富、规模宏大的工厂。”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房间里踱步,眼神中透露出对庐州未来发展的深切思考。

的确,要想让庐州经济繁荣,光靠老百姓种地显然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大力发展工业。

而且如今庐州涌入了数十万灾民,人口数量急剧攀升,就业压力陡然增大。

只有多多发展工业,建立更多的工厂,才能有效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让庐州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李弘茂听着徐川的话,微微皱起眉头,若有所思。

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诚挚地问道:“川哥,你见多识广,肯定有什么好的建议,快给我讲讲吧。”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对徐川的智慧深信不疑。

徐川快步走到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搜索了一些资料。

然后转身,指着屏幕上的信息,说道:“你看,现在庐州有了铁矿场,这是一个绝佳的资源优势。我建议你建立一个生产铁锅的工厂。你知道吗,在南唐时代,还没有铁锅这种厨具,自从宋朝建立后,铁锅才开始盛行起来。如果你能率先在南唐生产铁锅,凭借其便捷、耐用的特点,绝对可以风靡全天下,不仅能大赚特赚,而且还能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极大地促进庐州的商业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来庐州进行贸易往来。”

徐川说得绘声绘色,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铁锅厂建成后繁荣的景象。

李弘茂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微微歪着头,问道:“铁锅?这东西真有这么大的市场?在咱们南唐,大家一直用陶器做饭,真的会接受铁锅吗?”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他心里有些没底。

徐川耐心地解释道:“当然!在你们这个时代,人们做饭大多用的是陶器,可铁锅相比之下,导热快、受热均匀,能让烹饪变得更高效,节省时间和燃料。而且,铁锅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也不高,价格相对亲民,一旦推广开来,肯定会受到百姓的欢迎。”

他稍作停顿,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你要知道,正是在经济繁荣的宋朝时期,铁锅才得以风行天下,成为老百姓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厨具。其实不仅是宋朝老百姓喜爱铁锅,就连北方草原民族也对铁锅痴狂。他们以游牧为生,居无定所,铁锅轻便耐用,非常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所以,一旦铁锅面世,绝对会成为抢手货,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徐川的话就像一把钥匙,为李弘茂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他看到了庐州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李弘茂听着徐川的建议,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目光变得深邃而专注,心中开始快速地盘算起来。

他微微皱起眉头,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桌面,仿佛在脑海中构建着未来的商业蓝图。

“川哥,你说得有道理。”

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探寻。

“不过,生产出来的铁锅,还有军工厂的武器、盐厂的精盐,要怎么卖到全天下呢?毕竟这涉及到运输难题。”

他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对答案的渴望,紧紧盯着徐川。

徐川微微一笑,脸上露出自信的神情,仿佛早已料到李弘茂会有此疑问。

他轻轻摆了摆手,不紧不慢地说道:“这就需要组建一个庞大的镖局了。”

他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踱步,一边比划着一边解释。

“这个镖局专门负责物流运输,将这些货物安全、快速地送到各地。你想想,有了完善的物流体系,庐州的商业才能真正繁荣起来。”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可以从灾民中招募一些身强力壮的男子,他们经历过苦难,更懂得珍惜机会,训练他们成为镖师,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

李弘茂认真地听着,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徐川描述的场景。

他想到物流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力,这又可以为庐州提供庞大的就业岗位,解决许多人的生计问题。

他的眼睛突然一亮,兴奋地说道:“川哥,你真是太有远见了!有了镖局,不仅能解决货物运输的问题,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马匹的饲养、客栈的经营等等。这简直是一举多得啊!”

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对徐川的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徐川点头表示赞同,眼中满是欣慰。

“没错,而且镖局的存在,还能提升庐州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庐州的产品,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合作。这样一来,庐州就能成为一个商业中心,汇聚天下财富。”

李弘茂越想越兴奋,他的脸上泛着红光,仿佛看到了庐州未来繁荣昌盛的景象。

街道上车水马龙,商人们络绎不绝,满载着货物的马车从镖局出发,驶向四面八方。

“川哥,等我回去,就着手准备建立铁锅厂和镖局的事情。”

他坚定地说道,“只是这方面我经验不足,还得多多仰仗川哥你给我出谋划策。”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依赖。

徐川笑着说:“放心吧,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我会帮你收集相关资料,提供一些现代的商业理念和管理方法,让你的工厂和镖局能够顺利运营。咱们一起把庐州打造成一个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

他拍了拍李弘茂的肩膀,给予他鼓励。

两人又详细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包括工厂的选址、设备的采购、人员的培训等等。

徐川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将重要的要点都记录下来。

他还从网上找了一些关于古代镖局和工厂管理的资料,打印出来交给李弘茂,认真地叮嘱道:

“这些资料你带回去好好看看,里面有很多有用的信息,相信能对你有所帮助。”

李弘茂接过资料,小心翼翼地收好,心中充满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