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商讨对策(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铜镜通古今,大唐的复兴》最新章节。
多年的阅历让他明白,此时慌乱无济于事,必须冷静应对。
“好,你去通知其他地主,今日下午在我府上议事。务必让他们都来,此事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胆小怯懦的王地主,听到消息后,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
他双腿一软,直接瘫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我这大半辈子的积蓄都在这些土地上,没了土地,我以后可怎么活啊?”
他的妻子在一旁急得直跺脚,双手不停地比划着,大声说道:“你倒是想个办法啊!就知道在这里唉声叹气,有什么用?咱们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啊!”
“我……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王地主双腿发软,瘫坐在椅子上,声音颤抖着,带着无尽的惶恐与绝望。
“庆王的决定,我们能违抗吗?他手握大权,我们这些小地主,在他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他的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焦距,望着前方,整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恐惧之中。
“你这个没用的东西!”
王地主的妻子气得满脸通红,双手叉腰,不停地跺脚,嘴里直骂。
“你平时不是总吹嘘和那些官府的人有交情吗?怎么现在一遇到事儿就吓成这样?那些交情呢?关键时刻怎么一点用都没有?”
她的声音尖锐而刺耳,在房间里回荡,更增添了几分焦虑的气氛。
王地主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沮丧。
“官府的人?现在庆王都发话了,谁还敢违抗?他们一个个都明哲保身,怎么可能为了我们去得罪庆王?”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力感,曾经的那些所谓交情,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两人正说着,管家神色匆匆地推门进来,脚步急促,脸上带着一丝紧张,禀报道:
“老爷,刘员外派人过来,说是让大家去他府上议事,商量一个对策。”
王地主一听,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连忙起身,手忙脚乱地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衫,连头上的帽子都戴得歪歪斜斜,便匆匆赶去刘员外府邸。
一路上,他的心里七上八下,既期待着能在这次议事中找到解决办法,又害怕一切都是徒劳。
此时,刘员外府上的议事厅里已经坐满了地主。
宽敞的议事厅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每个人的脸上都阴云密布,面带怒色。
“这庆王也太过分了,我们的土地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历经几代人的辛苦经营,怎能说没收就没收!”
一位身材魁梧的地主满脸涨红,愤怒地拍着桌子,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有些沙哑。
“就是,我们得想个办法,不能就这么轻易地让他得逞!我们的家业不能就这么没了。”
另一位地主也站起身来,挥舞着手臂,大声附和道,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刘员外坐在主位上,神色凝重,他缓缓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今日我们齐聚于此,是为了商议对策。庆王的决定虽然让我们措手不及,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都是庐州有头有脸的人物,不能任由他这样践踏我们的权益。”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试图稳住众人的情绪。
“那你说该怎么办?”
一位瘦高个地主皱着眉头,急切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焦虑。
“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去找庆王,说不定他能收回成命。”
刘员外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庆王虽然强硬,但毕竟还要顾忌我们在庐州的影响力。我们联合起来,向他表明我们的态度,或许他会重新考虑。”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但这也是目前他们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对,我们一起去!人多力量大,他总不能不顾及我们所有人。”
众地主纷纷点头,异口同声地说道,声音在议事厅里回荡。
一时间,大家仿佛又找回了一丝希望。
于是,地主们决定第二天一早,集体前往庆王府施压,要求庆王收回成命。
他们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各自回家准备,心中默默祈祷着这次行动能够成功,保住他们的土地和家业。
然而,地主们并不知道,庆王要没收土地重新分配给灾民的消息。
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庐州的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一片田野村落。
与地主们的惊慌失措和暴跳如雷截然不同,老百姓们得知此事后,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个个欢呼雀跃,纷纷拍手称快,用最热烈的方式对庆王的英明决策表达着强烈的支持。
尤其是那些刚从外地逃难来庐州的灾民,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饱受饥饿与寒冷的折磨,生活早已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如今听到这个消息,就如同在干涸的沙漠中遇到了一泓清泉,一个个欣喜若狂,黯淡的眼神中重新闪烁起希望的光芒。
原本布满愁容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美好生活的模样。
在庐州热闹非凡的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
一位卖菜的大叔,皮肤黝黑,双手粗糙干裂,满是岁月的痕迹。
但此刻却兴奋得满脸通红,像个孩子似的挥舞着手中的青菜,扯着嗓子大声说道:
“庆王真是咱们的大恩人呐!那些地主平日里坐拥那么多肥沃的土地,却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奢靡享乐,任由大片土地荒废,让许多人食不果腹,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现在庆王要把土地分给我们这些受苦的百姓,这不是救我们于水火之中吗?真是太好啦!”
他的声音在嘈杂的集市上格外响亮,引得周围的人纷纷投来赞同的目光。
旁边一位大娘,头发花白,脸上刻满了皱纹,正弯腰挑选着蔬菜。
听到大叔的话,也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是啊,是啊,庆王这是实实在在地为咱们老百姓着想啊!我们都得支持庆王!他心里装着咱这些穷苦百姓,咱也得对得起他这份心意,以后可得好好跟着庆王干。”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庆王的感激和信任,那朴实的情感溢于言表。
在街角那家古色古香的茶馆里,茶香袅袅,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正热烈地讨论着。
其中一个穿着蓝色衣衫的年轻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地说道:“庆王这一招,简直是高瞻远瞩啊!既妥善地解决了灾民的安置问题,让他们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又能让那些被闲置的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真是高明!那些土地在地主手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就是白白浪费,现在分给真正需要的人,能让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更多人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可不是嘛,那些地主平时作威作福,仗着自己有几亩地,就欺压咱们老百姓,在这庐州城里作威作福,现在终于有人管管他们了!庆王真是给咱们出了一口恶气。”
另一位年轻人附和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脸上满是对庆王的敬佩之情。
整个庐州城,百姓们议论纷纷,对庆王的拥护之声此起彼伏,犹如汹涌澎湃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
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人们都在传颂着庆王的善举,言语中满是对他的感激与赞扬。
这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表达着百姓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庆王的衷心拥护。
李弘茂在庆王府中,听着手下详细的汇报,得知百姓们的态度后,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繁华的庐州城,目光坚定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庐州未来繁荣昌盛的景象。
百姓们的支持,就像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给予他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让他更加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庐州的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前方布满荆棘,他也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