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慕容绍宗惜陨(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幸好遇见神》最新章节。

548年3月8日清晨,东魏大军攻打颖川城的号角吹响。

慕容绍宗、刘丰、高岳、斛律金各指挥一万人马,同时攻打东西南北四座城门。

但是,期待中势如破竹杀进城里的局面却没有出现。

西魏军在四座城门展开了强有力抵御,顶住了东魏军进攻。

甚至,西、南两座城门里都有西魏军反杀出城。

……

第一回合交手,东魏军没占到任何便宜,共折损7000人。

王思政这位玉壁城缔造者,在颖川城给了东魏几位大将亲身教训。

东魏几位统帅晚上碰头,一致认为原定的“一击而中”策略难以凑效。

高岳便调整思路,制定了“围攻+拖垮对方”的战略。

于是,东魏军在颖川城四面扎营包围,垒土进攻。

随后的时间里,高岳四人将各自几十年学到的攻城战法,全部演练了一遍。

王思政指挥城内军民,见招拆招,一一化解东魏军的攻势。

东魏军花样百出的进攻,都没取得理想效果。

高岳命令东魏军士们在颖川城外垒造的两座大土堆,反被王思政率军出城夺取,成为西魏军的御敌工事。

双方的苦战,一直持续到549年3月。

这时,南方侯景于3月20日攻陷了建康台城。

王思政当时一意孤行,先斩后奏,坚持将大行台治所迁到颖川城时,遭到了众人反对。

王思政写信向宇文泰解释,后者没有回复。

为了取得宇文泰谅解和支持,王思政以白纸黑字向朝廷保证:东魏军水路攻击,本行台可守一年。敌军陆路来攻,可守三年。这期间无需朝廷增兵。

王思政以8000精兵,率领20多万颖川百姓,抗住了东魏20万大军进攻,时间已过了一年。

这的确创造了战争奇迹。

宇文泰为什么真的没有派援军呢?

原因有4:

1:西魏经过邙山战败,损兵折将,兵力严重不够。

宇文泰眼下正忙于调整国策,想法扩军。

他实在顾不上颖川。

2:因为侯景,南梁与东魏交上了火。

宇文泰不想打破他们之间的平衡,而是希望他们不分输赢,接着打。

所以,宇文泰按兵不动,哪怕牺牲王思政。

3:西魏本来就地广人稀,对东魏河南土地不是特别渴望。

主要是,要管理那么多地方,需要大量官员,西魏朝廷人手严重不够。

4:王思政所代表的前皇帝元修势力,毕竟已经边缘化。

虽然玉壁之战后,宇文泰决定对他们一视同仁。

但王思政擅自进驻颖川城,确实违背宇文泰意图。

因为王思政的行台治所太过深入东魏领土,现在遭到围攻,西魏派军队救援颖川城,很可能得不偿失。

救援颖川8000人,牺牲的人也许比救回来的人还多。

——在宇文泰看来,王思政,其实是西魏,肯定守不住颖川。

王思政若顶住了东魏军进攻,那是最好。

若王思政顶不住,他率部下后撤,哪怕逃回长安只他一人,宇文泰也不会责怪他。

如果王思政死在东魏军攻击之下,这个局面不是宇文泰希望的,但也不是宇文泰的责任。

王思政必须为自己的擅作主张负责。

……

高岳大军围困颖川城一年多,却久攻不下,自然免不了被大丞相、大将军高澄以军书指责、在背后破口大骂。

大都督刘丰这时为高岳献上一计:在北边的洧水上筑大坝,然后引洧水灌颖川城。

前面提到,中原地理是“三山三水三平地”。

由北往南,三山是嵩山、箕山、伏牛山,三水是洧水、颖水、汝水。

中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颖水与北面的洧水,相距不远,有上百米的落差。

两水之间本来就有自然形成的河道,只不过断断续续。

只要在洧水上筑坝抬高水位,然后挖通部分南北向河道,到时人为决堤,水淹颖川城,难度不算大。

高岳听了刘丰的计谋,立即下令实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