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后三国混战开始(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幸好遇见神》最新章节。
高欢尸骨未寒,东魏司徒、河南道大行台侯景就起兵反叛。
起因是高欢长子高澄贸然行事,欲诱杀侯景,但计谋被侯景识破。
高澄秘不发丧,以高欢名义任命韩轨为司徒,要他率3万大军先行从滑台城渡过黄河,南下平定叛乱。
高澄又宣布调集其它州郡兵力,随后跟进。
侯景面对朝廷大军,思考应对之策。
由于西兖州刺史邢子才的阻挠和公开揭露,侯景控制河南13州的计划没能得逞。
侯景手头的军队不到4万,加上颖州刺史司马子云的1万,总共也不到5万。
河南地处中原,四通八达,易攻难守。
仅凭手中这点兵力,侯景不可能抵挡住陆续到来的东魏朝廷军攻击。
侯景没有其它办法,唯一出路是投靠外国。
他首选宇文泰的西魏,因为它是东魏死敌。
萧衍的南梁国家富裕,但与东魏关系较为和缓。而且,南梁承平已久,军队战斗力较差。
侯景把投靠萧衍作为备选方案。
作出决定后,侯景立即派人前往长安,表示愿意挟13州归降西魏,条件是请西魏派军队抵御东魏军攻击。
这年,宇文泰41岁,已把持西魏政权13年。
虽然晋阳方面把高欢的死讯瞒得很好,但宇文泰根据各种迹象得出的判断,与真实情况出入不大。
就侯景的求助,宇文泰与心腹们商议后认为:
侯景不是什么好鸟,他不是真心投靠西魏。西魏不能被他利用。
尽管高欢(可能)已死,但西魏目前仍然不是东魏的对手,不应主动招惹对方。
最好是东魏朝廷与侯景拼个两败俱伤。
或者,侯景投靠南梁,打破南梁与东魏之间的和平,双方爆发战争。
西魏到时坐收渔利。
宇文泰确立了对待侯景的国策后,便给侯景回函:封侯景为西魏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公。
——只给几个虚衔,不派一兵一卒,不拨一分一毫。
侯景接到宇文泰的空头文书,大失所望,只能启用备选方案。
他把投降书中的抬头“西魏”改为“南梁”,派人送到建康,向南梁皇帝萧衍求助。
萧衍时年84岁,在皇帝宝座上坐了45年。
萧衍于502年登上皇位,建立南梁朝政权。
那时,南梁国领土面积210万平方公里,设51个州,人口980万。
到547年,南梁国领土面积变成270万公里,有107个州,人口增长到1380万。
判断一个时代是不是“盛世”,站在不同立场就会有不同标准。
如果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那标准就很简单:亲人不需上战场、能吃饱穿暖、养的起更多孩子。
相对应的国家面貌是:甚少或没有战争,国家人口增多,各阶层自得其乐。
萧衍做皇帝的前45年,南梁当得起这么一个盛世之名。
有人说汉武帝时代是盛世,其实是被近些年的谬史家忽悠了。
汉武帝时代,国家年年征战,军人生命朝不保夕,百姓民不聊生,人口锐减十之六、七。
读史籍记载就发现:汉武帝时代,没有任何阶层对现实感到满意;汉武帝是个彻头彻尾的恶君,他的时代是史上最不堪的乱世。
萧衍本来可以成就一位伟大的皇帝。
可是,侯景是萧衍命里克星。他的出现,把萧衍给坑惨了。
侯景让这位圣君晚节不保,甚至最后被活活饿死。那是后话。
此刻,收到侯景的投降书,萧衍让朝廷官员们讨论此事。
此时,东魏还没为高欢发丧,但关于他去世的小道消息已传到建康。
尚书左仆射谢举率先反对掺和侯景叛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