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雏鹰试翼(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最新章节。
河间府衙见风使舵,见民意汹涌,且格物院手段光明正大,便也不再暧昧,出面肯定了格物院惠及乡里的行为,默许了“良工奖”的推行。
一场看似来势汹汹的地方抵制,被叶明以建立新标准、引导新秩序的方式,轻松化解。
不仅“墨青辊”的推广再无阻碍,格物院和“格物商社”的声望,在民间和底层工匠心中,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润物细无声,亦可破坚冰。”叶明收到河间府传来的捷报时,只是淡淡一笑。
他知道,与世家大族的斗争是主线,但这些遍布地方、盘根错节的旧势力,同样是阻碍变革的顽石。
他需要这样一次次小小的胜利,不断地瓦解他们的根基,积小胜为大胜。
而经此一事,“格物商社”和“良工奖”的模式被证明有效,叶明开始考虑将其推广到更多地区、更多行业。他要织就一张以格物院为核心,以新技术和新标准为纽带,联系万千普通工匠和农户的大网。
这张网,现在或许还很稀疏,但假以时日,必将拥有改变格局的力量。
就在叶明忙于布局地方、夯实根基之时,格物院内部,被委以重任的墨恒与赵青川,也在信号火箭的优化项目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突破。
他们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反复试验,竟然找到了一种更稳定的引信燃烧介质配方,使得信号火箭的发射高度和爆炸时机的稳定性,提升了整整一成!
当墨恒和赵青川带着试验数据和样品,激动地向叶明汇报时,叶明看着眼前这两个目光灼灼、充满自信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格物院未来更多的可能。
墨恒与赵青川在信号火箭优化项目上取得的突破,虽只是将稳定性提升一成,在叶明看来却意义非凡。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标志着他培养的这批年轻人,已经开始从学习者、协助者,向真正的研发者蜕变。
他们不再仅仅是执行命令,而是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叶明给予了两人高度的肯定,并将这项改进迅速应用于新一批的信号火箭生产中。
效果立竿见影,边军反馈,新型号火箭的起爆高度更加统一,对夜间指挥协同的帮助更大。
叶秋甚至在私信中提到,靠着更精准的信号,他们成功进行了一次漂亮的夜间反包围。
这份来自前线的认可,比任何奖赏都更能激励格物院的学员们。
墨恒和赵青川在院内的声望一时无两,成为了所有新生和“星火”学员仰望的标杆。
研习室内的学习氛围更加炽烈,工坊里的敲打声也仿佛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然而,格物院的稳步发展和民间声望的积累,终究还是引起了朝堂之上更高层面的注意和忌惮。
这一次的发难,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僭越”、“贪墨”等具体罪名,而是指向了一个更为根本、也更为敏感的问题——科举与取士之道。
发难者,是礼部的一位老侍郎,姓钱,乃江南士林领袖之一,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素以维护“圣贤正道”、“科举取士”的纯洁性着称。
他在一次经筵讲学之后,借着与皇帝讨论教化之功的机会,将话题引向了格物院。
“陛下,”钱侍郎须发皆白,声音却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凛然之气,“老臣近日闻听,京中有一‘格物院’,不行圣贤教化,不习经义文章,专一鼓捣些奇技巧器,此本末倒置之举,老臣原不欲多言。然其如今竟公然招收生员,授以所谓‘格物’、‘新算’之学,此风断不可长!”
他顿了顿,见皇帝面色平静,便继续慷慨陈词:“陛下!士者,国之栋梁也。取士之道,在于明经义、晓治道、通礼法!方能辅佐君王,教化万民,安定社稷。”
“若使工匠之学、商贾之术混入斯文,令那等只知摆弄器械、计算锱铢之人侧身士林,岂非乱了纲常,污了清流?长此以往,士将不士,国将不国啊陛下!”
这番话,站在道德和制度的制高点上,将格物院的办学行为直接定性为对传统士大夫阶层和科举制度的挑战与玷污。
其杀伤力,远比之前任何一次弹劾都要巨大。
一旦坐实,格物院将面临来自整个文官集团和士林清议的巨大压力,甚至连皇帝都难以公然袒护。
朝堂之上,不少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尤其是那些自诩清流的御史言官,纷纷出言附和钱侍郎。一时间,格物院仿佛成了即将祸乱朝纲的罪魁祸首。
太子李君泽眉头紧锁,心中焦急,却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理由反驳。毕竟,“重道轻器”、“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社会共识。
叶明站在班列之中,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或审视、或讥诮、或担忧的目光,他知道,格物院迎来了自成立以来,最严峻的一次意识形态层面的挑战。
这不再是技术或利益之争,而是道路与理念之争。
他深吸一口气,缓步出列,向皇帝躬身一礼,声音清晰而沉稳:“陛下,钱侍郎所言,臣不敢苟同。”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哦?”皇帝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叶卿有何高见?”
叶明直起身,目光平静地迎向钱侍郎那咄咄逼人的视线:“钱侍郎言,格物院所授,乃工匠之学、商贾之术,不足以称‘士’。敢问侍郎,何谓‘士’?是只会吟风弄月、空谈性理,却于国计民生一无所知者为士?还是如侍郎所言,需明经义、晓治道、通礼法者为士?”
他不等钱侍郎回答,便继续道:“若论明经义,格物院学员亦需诵读典籍,明辨是非;若论晓治道,格物院研制复合竹材、信号火箭、新式军械,乃至惠及乡里的‘墨青辊’,桩桩件件,皆是为了强兵、安民、富国,此非治道为何?若论通礼法,格物院一切行事,皆在陛下旨意与朝廷法度之内,何曾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