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根基初筑 星火微光(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最新章节。

皇帝的当庭维护,暂时压制了朝堂上那些借“祖制”、“规矩”发难的声音,但叶明心中那根警惕的弦却绷得更紧了。

他深知,帝王的信任如同春日冰雪,看似坚固,实则随时可能消融。格物院不能永远只依靠圣眷生存,它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难以被轻易撼动的根基。

这根基,一在于“器”,二在于“人”。

“器”的方面,信号火箭的扩大生产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格物院赢得了宝贵的喘息空间和实际功劳。但叶明的心思,已经投向了更深处。

在冷锋及其皇城司暗卫的严密监控下,大规模、高风险的“惊雷”主体试验确实难以展开,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理论和小范围应用上进行深耕。

他利用夜深人静、仅有石柱等核心几人参与的时间,继续推演优化火药的配方,研究颗粒化、钝化技术以提升稳定性和储存安全性。

同时,他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火药的“非爆炸性”应用拓展上。除了信号火箭,他开始秘密设计一种利用火药燃气推动的、用于坑道作业的“破土铳”原型,以及一种设想中用于水下攻击的、密封引爆装置的概念图。

这些构想都停留在纸面和极小规模的原理验证阶段,动静远小于那次山谷试爆,更像是对现有工具的技术改良,巧妙地规避了皇城司最敏感的神经。

而“人”的方面,则是叶明布局的重中之重。

他深知,技术可以模仿,但培养出一批拥有科学思维、掌握系统知识、并且忠诚可靠的人才,才是格物院乃至未来变革的真正火种。

那份由石柱拟定的七人名单,被他反复斟酌。

这七名年轻工匠,年龄最大的不过二十五,最小的才十八,都是在复合竹材、新弩制造或信号火箭项目中,表现出对数字敏感、善于观察总结、并且沉得下心钻研的苗子。

他们背景干净,多是匠户或平民出身,与世家大族牵扯不深。

格物院后院,一间原本堆放杂物的库房被悄然收拾出来,挂上了“技术研习室”的牌子。

这里远离核心试验区,相对不起眼,成了叶明推行他“星火计划”的课堂。

每日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后,这七名年轻人便会聚集于此。没有之乎者也的圣贤书,也没有玄之又玄的丹方秘诀,叶明给他们上的第一课,是《度量衡的统一与精确》。

他带来了格物院最新制定的标准尺、标准量筒、标准砝码。

“为何要统一度量?”叶明拿起两把来自不同匠坊的旧尺,上面刻画的寸、分刻度明显有细微差异,“若你用此尺,我用彼尺,造出的零件如何能严丝合缝?格物之道,始于精准,成于标准。”

他亲自示范如何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更精细的测量,讲解十进制与分数、小数的换算。

年轻工匠们最初有些茫然,但当他们亲手测量,发现以往凭感觉“差不多”的部件,其实存在着肉眼难以察觉的误差时,一种全新的认知开始在他们心中萌芽。

第二课,是《基础算学新解》。叶明摒弃了繁琐的筹算和文言叙述,引入了阿拉伯数字(他称之为“格物数字”)和简易的加减乘除符号,教授他们列竖式进行计算。

他结合格物院实际的生产任务,出题让他们计算物料配比、工时安排、成本核算。

当这些年轻人发现,用新的算法能更快更准地解决以往需要老师傅凭经验估算的问题时,学习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

随后是《基础力学浅说》、《材料特性初探》……叶明用最浅显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物演示和案例,将杠杆、滑轮、浮力、材料的强度与韧性等概念,一点点灌输给他们。

他鼓励提问,鼓励质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手去实验,去验证。

课堂的气氛,从最初的拘谨、困惑,逐渐变得活跃、专注。这些年轻人如同干涸的土地,贪婪地吸收着这些前所未闻的知识。

他们开始用“力”、“压强”、“密度”这样的新词汇来解释以往习以为常的工匠技巧,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叶明观察着他们的变化,心中欣慰。他知道,这些“星火”或许微弱,但假以时日,必能成燎原之势。

他不仅教授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重实证、讲逻辑、敢创新。这才是对抗因循守旧的旧势力最有力的武器。

当然,这一切都落在了冷锋的眼里。他定期会将格物院的动向,包括这间“技术研习室”的情况,密报给皇帝。

养心殿内,皇帝看着冷锋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叶明授课的内容,从统一度量到基础算学,再到一些浅显的物理常识。

“技术研习室……格物数字……基础力学……”皇帝轻声念着这些陌生的词汇,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这是在……培养他自己的班底啊。”

侍立一旁的大太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脸色,轻声道:“陛下,叶院判此举,是否有些……逾越了?培养匠人,自有工部规制……”

皇帝沉默片刻,却摇了摇头,嘴角甚至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逾越?他教的这些,可比国子监里那些整日空谈性理、皓首穷经的酸儒有用多了。统一度量,利于工匠协作;精通算学,可免贪墨糊涂;知晓物力,方能造出更佳器具。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

他放下密报,目光深邃:“他这是在给格物院打根基,也是在给朕……不,是给这大庆,打根基。只要他的心,还在朕这里,还在大庆这里,这些‘星火’,烧得越旺越好。”

皇帝的态度,通过冷锋若有若无的放松,传递到了格物院。叶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知道,自己这一步走对了。

在皇帝眼中,一个拥有核心技术、并能不断培养出技术骨干的格物院,其价值远大于一个只会依赖他个人灵光一闪的机构。

然而,就在叶明以为可以稍微安心播撒“星火”之时,一场来自经济层面的暗流,正悄然向格物院涌来。

信号火箭和新式军械的订单,为格物院及其合作的“竹牌匠坊”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无疑触动了一些人敏感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