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北境阴云 格物砺剑(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最新章节。
叶秋的密信像一块冰冷的铁,沉甸甸地压在叶明心头。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动身前往东宫。
太子李君泽刚听完叶明转述密信内容,脸色瞬间变得凝重无比。
“北狄异动……精良装备……中原风格……”他喃喃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他们好大的胆子!竟敢私通敌国!”
“殿下,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指向具体是哪家所为,”叶明相对冷静,但眼神同样锐利。
“但大哥在边关多年,他的判断不会空穴来风。此事必须立刻禀报陛下,同时,我们要做好准备。”
“准备?对,必须准备!”太子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北狄若得利器,战力必然大增。边关压力骤增,粮草、军械、兵员……户部和兵部那边,孤会亲自去盯着,绝不能让前线将士短了补给!明弟,你这边……”
叶明迎上太子的目光,沉声道:“格物院,可为边军砺剑!”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在太子书房铺开纸笔,勾勒出几样物事的草图。
“殿下请看,此物名为‘蜂窝煤炉’,结构简单,以黏土和煤粉压制而成的‘蜂窝煤’为燃料。边关苦寒,将士夜间巡逻、驻守哨卡,若有此物,一炉之火可暖一帐,且比柴火耐烧,烟雾亦小,不易暴露目标。”
叶明快速解释道,“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令北境附近州府匠坊大量赶制,迅速配发边军。”
太子眼睛一亮:“此物大善!可解将士风寒之苦!”
叶明笔锋一转,又画出另一幅图,那是一种结构更为紧凑、弓臂形状奇特的弩。
“此乃改进型蹶张弩。我观现有军弩,上弦费力,射速慢。我改进了其滑轮组和弓臂结构,用复合竹材替代部分木构件,使其更轻,张力更强,且同等力气之上,兵士可更省力、更快地完成上弦。若能量产装备,可大幅提升我军远程压制能力。”
他顿了顿,继续道:“还有箭矢。目前箭镞多为扁平或圆锥,破甲能力有限。我设计了一种三棱箭镞,带血槽,穿透力更强,且难以拔出。制造工艺稍复杂,但格物院可先制作一批模具,分发至军器监,尽快投产。”
太子的呼吸有些急促,他紧紧盯着图纸,仿佛看到了边关将士手持新弩,箭如飞蝗射向敌酋的场景。“好!好!明弟,你真是我大雍的福星!孤这就带你入宫面圣!”
养心殿内,皇帝李云轩听完太子和叶明的汇报,又仔细查看了那几份草图,良久没有说话,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叶卿,”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你之所言,叶秋之信,朕知道了。北狄之事,朕会密令兵部及北境各镇加强戒备,暗中调查装备来源。你格物院所献之物,甚好!”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目光如炬:“蜂窝煤炉,准!由格物院监制,工部协办,一月内,朕要看到五万套运抵北境!改进弩、三棱箭镞,准!”
“格物院立即试制样品,进行测试,若果真有效,朕特许格物院设‘军器研究坊’,专司军械改良,一应所需,由内帑直接拨付,不必经工部、户部!”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叶明心中激荡,躬身领命。他知道,这是皇帝给予的莫大信任,也是格物院一次重要的转型契机。
“至于私通敌国之事,”皇帝眼中寒光一闪,“朕会让暗卫去查。若查实……无论涉及谁,朕绝不姑息!”
带着皇帝的旨意和沉重的使命,叶明回到了格物院。他立刻召开了全体核心会议,宣布了格物院接下来的重心将向军械研发与后勤保障倾斜。
院内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而充满斗志。
“石柱,你带一队人,负责蜂窝煤炉和蜂窝煤的模具设计与样品制作,要快,要保证容易大规模生产!”
“李匠头,你带最好的弩匠和木匠,成立弩机小组,按我的图纸,全力攻关改进型蹶张弩!”
“王博士,你负责组织人手,研究三棱箭镞的铸造模具和打磨工艺!”
“算学科和预科的筹备也不能停,我们需要更多懂算学、明格物的人才!”
一道道指令清晰下达,整个格物院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围绕“砺剑”这一目标高速运转起来。敲打声、锯木声、争论声日夜不息,灯火常常通明至深夜。
然而,世家的触角依旧灵敏。格物院大规模采购特定规格的毛竹、牛筋、生铁等物资,以及皇帝内帑资金流向的变动,很快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
一场针对格物院新的风波,在暗处悄然酝酿。这一次,他们攻击的焦点,不再是技术或人品,而是——“僭越”!
数日后,一份言辞激烈的奏章被递到了皇帝的案头。
奏章中声称,格物院不过一研究器物之场所,叶明竟敢私研军国利器,妄图插手军械制造,此乃逾越本分,其心可诛!
更暗示叶明借此机会,大肆挥霍内帑银钱,中饱私囊,与民争利,长此以往,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国朝不利。
奏章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其扣下的“僭越”、“贪墨”、“结党营私”等帽子,却极其恶毒,直指皇帝最为敏感的权柄与猜忌之心。
刚刚因为北境阴云而稍显紧张的朝堂,再次因为叶明和格物院,荡起了新的涟漪。
叶明得知消息时,正在试射场测试新打造出的改进弩。弩箭带着尖锐的破空声,稳稳地钉入了百步外的包铁木靶,箭簇深入寸余,威力明显优于制式军弩。
他放下弩机,听着石柱愤愤不平的汇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之色,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这次,是谁带的头?”
“是……是吏部右侍郎,周永昌。他是已故王老太公的门生,与王家关系匪浅。”石柱低声道。
叶明擦掉手上的油污,眼神冰冷:“跳梁小丑,不足为惧。陛下圣心独断,岂会因这等无稽之谈动摇?我们的任务,是把东西造出来,造得更好!让边关的将士,能用上它们多杀敌,少流血!”
他转身,对忙碌的工匠们高声喊道:“都听到了吗?有人不想让我们为边军造利器!我们能答应吗?”
“不能!”震天的吼声在试射场回荡。
“那就拿出真本事来!用我们手中的锤子、尺子,砸碎那些流言蜚语!用我们造出的利器,告诉所有人,格物之力,亦可卫邦安国!”
“卫邦安国!卫邦安国!”
群情激昂,所有的担忧和愤怒都化为了更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