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奶牛养殖场(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娱乐:回到过去,靠国足起家》最新章节。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李文东陪同着部长们一同踏上了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这里是李文东精心打造的百万头奶牛养殖场的所在地。

部长看着眼前壮观的景象,不禁赞叹道:“东仔啊,听说你的养殖场里的那些奶牛,被你管理得非常出色呢!我现在都有点后悔,当初怎么就那么爽快地把那 6 万亩的场地免费给你用 30 年呢!”

李文东微笑着回答道:“部长,您可别这么说呀。我不是也答应过会治理附近的 2 万亩沙漠吗?这可是我对您的承诺呢。”

部长呵呵一笑,说道:“是啊,所以今天过来,除了看看你的养殖场之外,等会儿我们还要去看看你的员工们是如何治理沙漠的。”

李文东连忙点头应道:“没问题,部长。那我们先去养殖场吧,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来过这里呢。”

一行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养殖场。远远望去,只见防风林带之间,数万头黑白花奶牛正迈着轻盈的步伐,踩着清晨的露水,悠然自得地走向挤奶厅。

它们身上的银色耳标在晨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

再走近一些,智能牛舍里的景象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橡胶卧床自动翻铺着新的垫料,干净整洁;饲喂车沿着预设好的轨道缓缓前行,精准地为每头奶牛投放着食物。空气中弥漫着青贮玉米的清甜香气,完全没有传统牧场那种令人不适的粪污异味。。

这里是内蒙古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奶牛场之一,依托物联网、AI、循环农业技术,实现了数万头奶牛的精准化、高效化养殖,日产优质生牛乳超 200 吨。

走进牧场大门,第一道关卡是 “智能身份核验区”。每头奶牛左耳都佩戴着一枚直径 2 厘米的物联网耳标,内置芯片与温度传感器 —— 当奶牛穿过红外识别闸机时,闸门上方的屏幕瞬间弹出它的 “电子档案”:“编号 M,品种荷斯坦,胎次 2,年龄 3 岁,昨日产奶量 31.5 公斤,体温 38.2℃,今日饲喂配方编号 A07”。

牧场技术总监老李指着屏幕解释:“这枚耳标是奶牛的‘数字身份证’,实时采集体温、活动量、反刍次数,数据每 15 分钟上传一次云平台,异常情况会自动推送到兽医的手机上。”

在后备牛舍,AI 摄像头正 24 小时追踪犊牛的行为。镜头下,一头出生 3 天的犊牛因食欲不佳趴在垫料上,系统立即触发 “采食异常” 警报。

张兽医通过手机 APP 调阅犊牛的实时视频,同时查看它的初乳摄入记录(出生后 2 小时内已摄入 4 升初乳),远程判断为 “轻微应激”,随即发送指令给饲养员:“补充 500 毫升温葡萄糖水,增加 10 分钟人工看护”。

“以前靠人眼盯,一天最多照看 200 头犊牛,现在 AI 能管 头,成活率从 95% 提升到 99.2%。” 张兽医说。

牧场还设置了 “步态识别” 技术。在奶牛活动区的地面下,隐藏着压力传感器阵列,奶牛走过时,系统能通过蹄部压力分布判断是否有蹄病。

去年冬季,系统提前预警了 12 头奶牛的早期蹄炎,兽医及时治疗,避免了产奶量下降 —— 要知道,一头泌乳牛患蹄炎,日均产奶量会减少 5-8 公斤,治疗周期长达 2 周。

上午九点,饲喂车间一片忙碌。巨大的不锈钢料仓里,青贮玉米、苜蓿草、甜菜粕、精饲料按比例混合,传送带上的红外检测仪实时监测饲料水分与粗蛋白含量。

“我们的饲料配方不是固定的,而是 AI 根据每头牛的产奶量、胎次、生理阶段动态调整。” 营养师打开电脑上的 “精准营养系统”,屏幕上显示着不同牛群的日粮配方:

高产牛(日产奶 35 公斤以上):青贮玉米 35%、苜蓿草 20%、甜菜粕 10%、精饲料 30%、添加剂 5%,额外补充过瘤胃赖氨酸;

干奶牛(产奶后期):青贮玉米 25%、干草 40%、精饲料 30%、矿物质 5%,降低能量摄入以防难产;

犊牛(1-6 月龄):代乳粉 + 苜蓿草粉 + 益生菌,蛋白质含量控制在 22%,钙磷比 1.8:1。

饲喂车沿着牛舍的轨道缓缓移动,车身上的机械臂精准地将饲料推到食槽里,每段食槽对应 10 头奶牛,误差不超过 50 克。

“以前人工饲喂,每头牛每天饲料浪费约 0.3 公斤,现在全自动饲喂,浪费率降到 0.05%,万头奶牛一年能省 360 吨饲料,相当于节省 28 万元。” 营养师算了一笔账。

更关键的是饲料来源的 “循环闭环”:牧场周边 5 万亩农田专门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所用的肥料正是奶牛粪污加工的有机肥。

“我们的青贮玉米亩产达 6 吨,比普通农田高 20%,因为有机肥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现在土壤里的蚯蚓都多了。”

负责农田管理的张伟说,这些饲料不仅安全可控,还能减少运输成本 —— 从农田到牧场的距离不超过 10 公里,比外购饲料每吨节省 80 元运费。

中午十一点,泌乳牛舍的 “转盘式挤奶机” 开始运转。这台直径 24 米的银色转盘,每分钟转动 1.5 圈,边缘均匀分布着 48 个挤奶位,每小时可处理 360 头奶牛,相当于 60 个熟练挤奶工的工作量。

奶牛们沿着通道自主走进挤奶位,系统先通过耳标识别身份,确认是 “待挤奶牛” 后,自动启动清洁程序:第一遍用 38℃温水冲洗乳房,第二遍用含碘消毒液擦拭,第三遍用无菌毛巾擦干 —— 整个过程仅需 45 秒。

随后,4 个硅胶挤奶杯自动贴合乳头,杯组上的压力传感器实时调节挤奶力度,避免损伤乳腺;同时,红外检测仪扫描乳房,若发现红肿或肿块,立即停止挤奶并标记 “需兽医检查”。

挤奶过程中,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会实时显示在操作屏上:“M,当前产奶量 15.8 公斤,脂肪率 3.8%,蛋白质率 3.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