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迟到的DNA(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情感轨迹录》最新章节。

我在他旁边坐下:“父母年纪大了,能陪的日子过一天少一天。”

他苦笑一下:“我儿子——不,那孩子,下学期要转学了,他妈妈再婚了。”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默默给他倒了杯茶。

“九年,我看着他从小不点长到这么高。”张裕比划着,“他第一次叫爸爸,学走路,上台表演……全都是假的吗?”

他的声音哽咽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沉稳的张裕如此失态。

“感情不是假的。”我轻声说,“九年的父子情,不会因为一纸鉴定就消失的。”

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什么,然后苦笑着摇头:“你们都觉得我绝情,说断就断,是不是?”

我连忙否认,但他继续道:“我不是因为不是亲生的就不要他。我是怕……怕每天面对一个提醒我有多失败的证据。”

那晚之后,张裕请了长假。有人说他出国散心了,也有人说他辞职了。公司里关于他的话题渐渐少了,人们总是善于遗忘别人的伤痛。

春天来时,父亲旧病复发,我再次带他到省院检查。在排队取药时,我意外遇见了李婶的儿子强子。他正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看样子是这里的病人。

“颖姐!”他先认出了我,“叔叔怎么了?”

“老毛病了。”我说,“你这是?”

“哦,这是我负责照看的病人,张老先生。”强子介绍道。

我向轮椅上的老人点头致意,老人微微颔首回应。就在那一瞬间,我愣住了——老人的眉眼间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强子送老人回病房后,特地过来找我:“颖姐,需要帮忙尽管说,这里我熟。”

我表示感谢,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刚才那位张老先生,是什么病?”

“肾衰竭,每周要来做三次透析。”强子说,“可怜啊,儿子很少来看他。”

我心里一动:“他儿子是不是叫张裕?”

强子惊讶地看着我:“你怎么知道?”

一切都有了答案——那种熟悉感来自张裕。原来张裕的父亲一直在省院治疗,而他从未向同事提起过。

取完药,我鬼使神差地来到了肾病科住院区。在走廊尽头,我看到了强子正推着张老先生回病房。老人望着窗外的眼神空洞而哀伤,与我记忆中张裕偶尔流露出的神情如出一辙。

回到公司后,我从人事部相熟的同事那里打听到,张裕的母亲早逝,父亲确实患病多年。这让我对张裕有了新的理解——一个默默承担家庭重担的人。

四月的一个雨天,我意外在公司楼下遇见了张裕。他撑着黑伞,比记忆中清瘦了些,但眼神不再那么黯淡。

“田颖,”他先打了招呼,“听说你经常去看我父亲,谢谢。”

我一时语塞,没想到他会知道。

“强子告诉我了。”他解释道,“谢谢你陪他聊天,他说你很会讲故事。”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只是顺路去看看,没做什么。”

雨滴打在伞面上,发出细密的声响。我们并肩走向停车场,沉默了片刻后,张裕突然说:“我申请调去广州分公司了,下个月出发。”

我惊讶地看着他:“那您父亲……”

“我会带他一起去。”张裕说,“那边的医疗条件也不错。而且……小杰也会去。”

我愣住了:“小杰?”

“我前妻再婚后,新丈夫不愿意接纳孩子。”张裕的声音很平静,“她联系我,问能不能……你知道的。”

“您答应了?”我难以置信。

张裕停下脚步,望着雨幕中朦胧的城市:“九年的父子情,不会因为一纸鉴定就消失。你说的对,感情不是假的。”

“可是那鉴定……”

“我后来做了第二次鉴定,”他轻声说,“在不同的机构。”

我的心跳突然加速:“结果不一样?”

张裕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血缘很重要,但也不是那么重要。我放不下的不是他是不是我亲生的,而是九年来我们之间的感情。”

雨渐渐小了,天际露出一线光亮。张裕收起伞:“其实第一次鉴定结果出来后,我前妻坚称是错的,要求重做。我当时太愤怒,认为她只是在拖延。后来想想,也许那时候我就知道真相,只是不愿意面对。”

“什么真相?”

“无论小杰是不是我亲生的,他永远是我儿子。”张裕微笑着,那笑容里有种我从未见过的释然,“而我,也永远是他父亲。”

他走向自己的车,留下我站在原地。雨后的阳光穿过云层,洒下温暖的光束。我想起溪水村的杨老四,想起李大爷说的话:养育之恩大于天。

张裕调走后,我偶尔会从同事那里听说他的消息。他带着父亲和小杰去了广州,开始了新生活。公司里很少有人再谈论他那场风波不断的官司,人们总是善于遗忘。

但我记得。记得他面对背叛后的选择,记得他在伤痛中的成长,记得他最终如何定义父子之情。

夏天我又回了溪水村。父亲的身体好转了不少,能自己到田里走动了。傍晚,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李大爷拄着拐杖过来串门。

“颖子,还记得杨老四家的事吗?”他忽然问。

我点头。

“有件事我当年没说,”李大爷眯着眼,望着远方的稻田,“杨老四临终前知道了儿子不是亲生的。”

我震惊地看着他。

“是那孩子自己查出来的,他长得一点也不像杨老四,心里早有怀疑。”李大爷说,“但杨老四说:‘是不是亲生的有什么要紧?你叫我一辈子爸,就是我儿子。’”

夜幕降临,萤火虫在田间闪烁。我忽然明白了张裕那天没说完的话——第二次鉴定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选择了继续做父亲,就像杨老四一样。

而真正的父子之情,从来不止于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