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户口本上的囚徒(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情感轨迹录》最新章节。
弟弟低着头,一言不发。
“还有你,王琳。”我看向弟媳,“你生孩子那年,公司正好裁员,是我连续加班一个月,保住田明的岗位。现在你们觉得我们母女占地方了?”
王琳别过脸去:“一码归一码...”
我深吸一口气,终于说出了那个埋藏多年的秘密:“爸,你知道我为什么离婚吗?”
父亲愣住了。
“因为张强赌博,欠了一屁股债。债主上门讨债,我怕连累你们,从来没说过。那段时间,我白天上班,晚上接私活,替他还债。最后实在还不起了,才离的婚。”我的眼泪终于落下来,“我不敢告诉你们真相,怕你们担心,也怕你们觉得丢人。”
客厅里一片寂静。小雨紧紧抱着我的腿,小声抽泣。
“这些年,我每月交生活费,从不拖欠。工作上,我管着三十多人的团队,公司里谁不高看我一眼?可回到这个家,我却要忍受你们的白眼和指责。”我抹去眼泪,“爸,你说得对,我们在一个户口本上,你们有责任养我。但你想过没有,我也有责任照顾你们?妈临走前,我答应过她会照顾好这个家。”
我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放在桌上:“这是我明年的生活费,提前给你们。我会尽快找房子搬出去。”
说完,我拉起小雨的手,回到房间,关上门。门外一片寂静。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上摇曳的光影,想起了母亲。她走得太早,没能看到女儿今天的狼狈。我想起小时候,她总是偷偷多给我塞点零花钱,说:“女孩子也要有点私房钱。”
凌晨一点,手机亮了,是部门群里的消息。小王发了个搞怪表情,说明天又要加班。我突然觉得,那个世界离我好远。
第二天是周六,我早早带小雨出门,去了图书馆,又到公园玩了一下午。我不想面对家里的尴尬气氛。
晚上回家时,发现父亲一个人在客厅等我。
“小颖,我们谈谈。”他说。
我让小雨先回房,坐在父亲对面。
父亲搓着手,许久才开口:“昨天你说的那些...我从来没想过你在婆家受了那么多委屈。”
我沉默着。
“你妈走之前,确实嘱咐我照顾好你。”父亲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只是觉得,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你得有自己的家。”
“爸,我和小雨就是一家人。”
父亲长叹一声:“你弟弟昨晚跟我谈了,他和王琳同意你们继续住下去,不用那么急搬走。”
我摇摇头:“不用了,我已经在看房子了。”
“小颖...”父亲欲言又止,“那钱...你拿回去吧。”他推过来一个信封,是我昨天给他们的生活费。
“为什么?”
父亲低下头,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我昨天想了很久...你妈要是还在,肯定不会让我这么对你。”
提到母亲,我的眼眶又湿了。
“你小时候,我常背着你过门前那条河去上学。”父亲望着窗外,仿佛在看遥远的过去,“你怕水,总是紧紧搂着我的脖子。”
我记起来了。那时父亲还年轻,肩膀宽厚温暖。河水湍急,但伏在父亲背上,我觉得无比安全。
“后来你弟弟出生,我注意力全在他身上,忽略了你。”父亲的声音有些颤抖,“但我从没觉得你是外人。”
“可你昨天说...”
“老了,糊涂了。”父亲摆摆手,“你永远是我的孩子,这房子永远是你的家。”
那一刻,我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突然理解了他的为难。他不是不爱我,只是被困在传统的观念里,认为儿子才是家族的延续。
“爸,我答应你,尽快找到房子搬出去。”我轻声说,“但不是因为我是嫁出去的女儿,而是因为我和小雨需要自己的空间。但这里永远是我的家,你永远是我爸。”
父亲抬起头,眼中有着复杂的光芒。
一周后,我意外接到了晋升通知,薪资涨了不少。同时,大学时代的好友联系我,说她有套小公寓正空着,可以便宜租给我。
搬家那天,弟弟出乎意料地主动来帮忙。整理物品时,他悄悄塞给我一个信封:“姐,这是你这几年给的生活费,爸让我还给你。他说...给你做首付。”
我愣住了。
“对不起,姐。”弟弟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小雨很喜欢新家,尤其是那个带窗户的小房间,她说晚上可以看到星星。我告诉她,那其实是几百万光年外的恒星,她听不懂,但还是开心地点头。
一个月后,我带着小雨回家看望父亲。他看起来精神了不少,甚至主动问起我的工作。王琳的态度也柔和了许多,还让强强把玩具分给小雨玩。
临走时,父亲送我到门口,突然说:“小颖,门口那条河明年要改造了,说是要建一座新桥。”
我点点头:“那挺好的,过河就方便了。”
“等桥修好了,你常带小雨回来看看。”父亲说,眼中有着我多年未见的温暖。
“当然,这里是家啊。”
回家的路上,小雨问我:“妈妈,我们现在有自己的家了,以后还会回外公家吗?”
“当然会,那是妈妈的第一个家。”我握紧她的小手,“但记住,有亲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夜晚,我站在新家的阳台上,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每盏灯背后,可能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挣扎。我想起母亲曾经说过的话:“女人这一生,就像过河,有时需要别人背,但最终要学会自己游泳。”
我不再是那个需要父亲背着过河的小女孩,也不再是依赖娘家庇护的离婚女人。我找到了自己的渡口,也有了背负他人过河的力量。
河水永远向前,而我们都学会了在激流中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