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乱世农家秀才(16)(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快穿之我真不是渣男啊》最新章节。
—晚上
“陈许延,咱们什么时候出发?是不是五天后?这样咱们还能在京城多停留一个多月,我连银票都准备好了,你不必担心钱的问题。”他在京城还有一个姑母,嫁给了一个五品官。
现在好像过得不错,他爹经常会差人送银子给姑母用。
这次去京城,他爹让他多带点东西过去,住就不要住在姑母家里了,她家人口多了,平白添麻烦。
吃吃饭还是可以的。
陈许延还在想着外面的那两个人,这两人似乎是突然出现的,在村里找了一会才确认了他们家,一直在他们家磨磨蹭蹭到了晚上才离开。
这两人的武艺不差,但跟黄赏恕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他就是担心这几个人会对家人不利。
再看几天吧。
“如果没有意外,应当是五日后。”陈许延熄灭了油灯。
卫思齐也有些困了,“那就好,我跟他们说的也是五日后来接我们,睡了。”
话说完没多久他就彻底睡死了。
他跟陈许延挤在一起,两人中间放了一个瓷枕,而黄赏恕则是睡在不远处的那张窄床上。
......
——五日后
三人一大早上起来就收拾好了东西,吴月英在前一日特意让陈照去买了些肉回来。
她要做肉丝面。
“今天我们就要走了,烦劳恕哥你多留意他们的安危。”他这几天并没有发现那两人的踪迹,就连厚云城里都没有。
应当是已经离开了,就是不知道他们探查他们一家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黄赏恕点头,“放心吧,我不会让他们陷入险境的。”
“要是厚云城出了事,你们就走大路往京城赶,跟着卫家人一起,到时候卫老爷也会派人来接你们,此事我已经跟他说好了。”陈许延塞了一个锦囊到了他的手里。
“里面有钱有碎银,你拿着。”
黄赏恕有些犹豫,“不给你娘?”
陈许延笑了笑,“她手上有,更何况我想你才是最清楚逃荒前应该采买什么东西的人,你拿着我才能安心。”
一路上有了钱才好打点,度过难关。
“好。”黄赏恕也没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既然决定了跟着他,那自然是一切以他的话为先,就算陈许延不拿出这些钱,他手上的钱也足够他带着这一家人离开了。
只是,他怎么看事情这么长远?
卫家的人来了。
李文韬驾着一辆马车,他身后的兄弟俩也驾着一辆停在了他的身后。
陈照打开了门,“进来。”
三人跟在他身后进了院子。
李文韬沉着脸漫不经心的打量着院子里的环境。
“你们吃了?”卫思齐问道。
“我们吃点干粮就行。”李文韬还是那副要干不干的死人样。
卫思齐现在已经能做到彻底忽视他的态度了,他端着碗问道,“真不吃?这面真香,还有这辣椒,是婶娘自己做的,太好吃了。”
......
三人被真香打脸。
吴月英也没在意这点东西,只要他们能护佑自己两个儿子的完全,这些完全不是问题,等回来了还做给他们吃。
陈渠越和陈渠飞已经无心再去看爷搭架子了,他们现在的注意力都放在桌上三人的身上。
为首的李文韬脸上有一道亘越半张脸的疤,林曾节少了一只耳朵,金永怀的头上更是没有一根毛发,但他们的体格都十分健壮,比起他爹和黄伯伯更是不遑多让。
吃饱喝足的李文韬脸上没那么臭了,他看向了不远处鬼鬼祟祟的两个小娃娃,“你们看甚?”
陈渠越尴尬的撇头,“谁说我在看你了?我在看我家的桌子。”
“就是!”陈渠飞做了个鬼脸。
他们才不怕!
林曾节看着大哥被怼没忍住笑出了声,“哈哈哈,你们两个胆子真不小。”
“你们不害怕?”
陈渠越摇了摇头,“这是我家的院子,我有何可怕的?对了,你这耳朵是怎么没的?”
“我的耳朵?是被人用刀削下来的。”他不是很在意的说道。
陈渠飞觉得有些离谱,“真是被人削的?你难道不疼吗?我还以为你这耳朵是生来就没的,我们隔壁村还有生来就听不到的,他还不会说话。”
林曾节,“这有什么好疼的?他才疼。”
“我不止削了他的耳朵,我还削了他的鼻子,嘴巴,胳膊,腿,我还给他止住了血,他是硬生生疼了三天才死去的。”
“哈哈哈哈!”
陈渠越和陈渠飞脑子里想到这骇人的一幕也是不由得往后退了两步。
金永怀笑了笑,“你都一把年纪了,还吓唬小娃娃?”
他看向了兄弟两人,“他都是骗你的,他没这么干过,只是他一刀就把别人的脑袋砍下来了。”
听到这话的兄弟俩头也不回的跑进了屋子里。
“哈哈哈。”李文韬也没忍住大笑。
卫思齐无奈的摇头,“你们仨真是够无聊的,回头他们睡觉要是尿床了那都得赖你们俩。”
他怎么没看出来这三人这么幼稚?
一行人总算是要出发了。
吴月英看着两个儿子心里依依不舍的,“你们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务必要平平安安的回来,娘在家里等你们回来。”
“娘,你放心吧,我们两个月后就能回来了,很快。”陈许延回握住了她的手。
“家里的活到时候别急着干,等我回来干,你们的身体遭不住。”陈照嘱咐道。
陈顺苦笑道,“爹还能动,肯定不会留着让你干,你们早去早回就行,能回来我跟你娘就高兴。”
坐在后面马车上的兄弟三人心里都挺不是滋味。
“大哥,说实话,我有些羡慕他们。”林曾节低声说道。
“你少他娘的废话,谁不羡慕?”他们这些人的家人,早就死在了战火中。
他们也是农家出身,看到陈家的此情此景,仿佛看到了多年前自己老母送他们上战场时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