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4章 阳光下的阴霾(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最新章节。

李乐揉着有些发胀的太阳穴,从森内特那儿出来,肚子里装着一块用料扎实、绝无菠萝榴莲和青椒的玛格丽塔披萨,以及老头对那不勒斯面粉和圣马扎诺番茄之间微妙关系的又一通即兴发挥,有些撑。

回到那间塞满了书和纸张、标准的学术大牲口的狭小工位,摊开着一本厚厚的硬皮笔记本,手指在笔记本电脑键盘上飞快敲击,将前天游艇派对的观察,整理进自己的田野笔记。

时不时停下来,拧着眉头,在笔记本的横线纸上写下几行潦草的字迹。

“.....观察对象,新钱与遗少群体在跨国空间中的社交仪式.....”

“游艇作为一种阈限性空间,暂时悬置了日常社会规则,成为进行密集社交资本兑换与身份符号展演的舞台.....”

停顿一下,回忆起派对上那些年轻面孔,继续写道,“行为模式呈现出一种高度的 仪式性。这种狂欢,并非简单的享乐,更像是一种 夸富宴的现代变体.....”

“通过消费符号的集中展示与挥霍,来确认和强化群体内部的地位层级与身份认同。”

“....他们的交谈内容,几乎完全剥离了学术或智识追求,语言本身也成了一种 象征性资本的展演,充斥着特定圈层的行话和消费主义黑话。”

“其中,游艇宝贝或类似受邀女性扮演了复杂的角色。她们的出现,使得这个阈限空间内的交换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她们提供的情感劳动与视觉在场,作为一种非实体的礼物,与男宾们所拥有的经济资本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心照不宣的交换逻辑。”

“这并非赤裸的性交易,而是一种更暧昧的、建立在预期之上的 互惠关系,折射出这个特定群体内部性别权力结构的某些侧面。”

想了想,又在前面的空白里,写上,“她们既是这场仪式的装饰性符号,增强派对的感官刺激与成功意象,同时,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利用自身的美学资本和社交技巧,试图在短暂的接触中获取潜在的物质回报或社会阶梯攀附的可能。这种互动模式,折射出性别、资本与身体政治的复杂交织......”

而时威的角色转变,则成了李乐分析的一个焦点。

“从曾经的玩家到如今的服务提供者,时威的身份经历了一次剧烈的结构性降级。然而,正是在这种降级中,时威展现出一种惊人的文化调适能力,体现了社会资本剧烈变动下的个体调适。”

“过精准复刻过往熟悉的仪式流程,并赋予其商业服务的外壳,时威在熟练地操弄着昔日圈层的文化密码,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售卖的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原有身份的巧妙挪用与展演。”

“落魄迫使个体进行快速的角色重构,原有的文化资本能否成功转化为新的生存技能,取决于其在场域变迁中的辨识与运用能力。时威的案例,或许正是一个处于剧烈社会流动中的个体,其惯习与新生场域要求之间相互磨合的过程......”

“初步结论,此类消费社交仪式,是观察新兴经济精英及其后代在海外进行身份再生产、社会网络维护与边界划定的重要窗口。其浮华表象之下,是时代社会分层、文化适应与个体生命轨迹交织的直观叙事。”

正写到兴头上,搁在桌面的手机嗡嗡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韩远征”的名字。

李乐划开接听,肩膀和脑袋夹着手机,手上还在修改一个措辞。

“喂,韩总,有何指示?”

“李乐,忙什么呢?”韩远征那边背景音有点嘈杂,像是在街上,“一会儿有空没?”

“正给专栏美食评论呢,”李乐信口胡诌,“怎么,有啥事儿?”

“指示谈不上。咱们那个基金,所有手续、文件,律所和托管行那边总算全部搞定了。我这儿有一沓子东西需要你签个字。”

“这么快?我还以为得磨到五月呢。多少份啊?”

“十好几份。”

李乐想了想,“行啊,韩总雷厉风行。你什么时候过来?我一会儿两点到四点有节硕士生的讨论课,四点之后可以。”

“成,那就四点二十,在你们LSE图书馆门口见?那儿清静。”

“妥了,准点到。”

挂了电话,李乐看了眼时间,收拾起散乱的思绪,又把田野笔记快速浏览了一遍,改了几个词儿,这才关掉电脑,拿起教案,晃悠着往教室走去。

两小时的讨论课,主题是“移民社群与文化认同”,李乐在中间当搅屎棍,挑唆着几个组的学生吵得不亦乐乎,下课铃响,又溜了一堆超出致死量的作业,这才心情舒畅的,不紧不慢地,溜达到图书馆。

到门口,就瞧见韩远征已经等在门口,一身挺括的薄风衣,羊绒衫配领带,精英怪的气质和旧夹克牛仔裤,一双旅游鞋,懒散模样的小李秃子形成鲜明对比。

“够准时的啊,韩总。”李乐迎上去。

“跟你李大博士约会,哪敢迟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行啊,这派头,越来越像金融城的人了。”

“装备得配得上业务不是?”韩远征笑着和他握了下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