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杨文松的产业规划(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别叫我股神》最新章节。
既然聊起了赵孟光,徐丽丽也就不急着离开了,往墙上一靠,继续说道:“其实真正让我佩服的,还不是这家伙的魄力,而是他的能力。”
杨文松疑惑一声:“哦?”
徐丽丽说道:“你想啊,十个硕士,都有着让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待遇优厚,前途无量,结果呢,赵孟光一通电话,这些人就辞掉了工作,回到老家这里,跟着赵孟光这个高中都没上完的人干,换成是你,你能说服那些同学吗?”
杨文松想了想,摇摇头:“我肯定做不到,而且,我也不会这样做。你想啊,人家都已经有稳定的工作了,我让人家回来,跟着我干拆迁?拆迁完了怎么办?再让人回去?人家还能回去吗?留下来在仓库里上班?我自己能不能留在仓库都说不准呢,又怎么能保证让他们留下来?退一步来说,就算是能留在仓库,那肯定也比不上外面的那些国企、大厂啊?至少站在赵孟光的角度来看,仓库的工作肯定是不如那些大厂的。”
徐丽丽说道:“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赵孟光了。你猜赵孟光怎么说的?”
杨文松问道:“他怎么说?”
徐丽丽说道:“他说,人家不是冲着他赵孟光来的,而是冲着你杨文松来的。”
杨文松一愣:“狐假虎威?”
徐丽丽缓缓摇摇头:“这只是他的说辞,但我觉得,这肯定不是他真正的理由。”
杨文松又问:“那他真正的理由是什么?”
徐丽丽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略有些疲惫的肩背,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但我能看得出来,赵孟光的眼里有光,是那种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的光。咱们这次啊,有可能真的捡到宝了。我看仅仅一个期货交割仓,肯定是满足不了赵孟光的,你就想想,怎么给他搭建一个更大的舞台吧,实在不行,就把玉川制药厂那一摊子也交给他。要不然啊,你留不住他的。你不建一个大庙,怎么能留住大佛呢?”
杨文松笑了,说道:“只要他真是大佛,那我现给他建一个大庙,也得把他留下。我现在缺的就是这种大佛啊,什么事全都指望你,你累,我也心疼呢。”
徐丽丽翻了个白眼,说道:“少跟我说这些肉麻的话啊,我可不是王左儿那单纯的小丫头,几句话就能哄开心了。不跟你说了,我走了,困死了。”
徐丽丽打着哈欠离开了。
杨文松回到办公室里,表情有点玩味。
这个赵孟光,确实挺有意思的。
居然能忽悠来十个硕士同学跟着他干。
单凭这一点,就说明此人确实很有能力。
想想行了,一边是待遇丰厚,前途无量的硕士,一边呢,就是个高中没毕业的货车司机。
哪个硕士愿意辞掉工作,自降身份,去跟着一个货车司机干?
仅仅是因为赵孟光的身后站着他杨文松,这肯定是不够的。
这里边肯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那几个同学,都很敬服赵孟光。
只有如此,他们才会相信赵孟光,才会愿意舍弃大好前程,来跟着赵孟光从零开始干。
而能让一帮硕士同学在好多年之后,依旧敬服,由此可见,赵孟光上学的时候,就在同学之中很有威望。
难怪桀骜如陈露,都会把自己的第一次给赵孟光。
这次确实是捡到宝了。
不过,正如徐丽丽所说,杨文松接下来就得考虑考虑,怎么建一座大庙,把赵孟光这个大佛给留下。
杨文松开始在脑海里,慢慢的构建一幅产业规划图。
云城自然是根基所在。
在覃正非的大力支持下,医疗产业中心项目已经是初具规模。
接下来,就要看苏茂找来的那帮国际顶尖医疗领域专家的科研水平了。
只要能做出几个突破性的成果,那医疗产业就算是打响了第一枪。
这还不够,杨文松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救治苏浅的病。
但这个真急不得。
苏浅的病,几乎都算得上是绝症了。
苏家砸了那么多的资源进去,也不过是堪堪维持住苏浅的命。
杨文松当务之急,是继续维持住苏浅的命,然后再去一步一步的寻找到彻底救治苏浅的方法。
按照那位名叫莱昂纳德·拉姆斯德尔的诺奖大拿给出的说法,想要救治苏浅的疾病,差不多有上百个难关需要去一一攻克。
三年都算快的,五年很正常,十年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杨文松就得继续招兵买马,尽可能多的将国际顶尖的医疗专家,都拉到医疗产业中心这边来。
想要做到这一点,说实话,很难。
这个级别的专家,可不是说仅仅是给多少钱就能拉过来的。
最重要的是,得给他们提供一个先进的、完善的科研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是有钱就能搭建起来的。
还需要官面上的支持。
杨文松也是真正接触了这一行,才知道其中的一些门道。
不说别的,医疗科研,是需要实验对象的。
像众所周知的小白鼠,这个倒还好说。
除了小白鼠之外,还需要大量的猴子。
这个就有点难搞了,得从国外进口。
这就必须要有官面上的支持。
而最重要的,还是病人。
要做临床试验,没有足够多的病人,肯定是不行的。
这就不仅仅是需要官面上的支持了,还得跟各大医院、院校来合作。
这也是杨文松下一步建设国内最大的医疗中心以及大学城的原因。
有医疗中心,才会有足够多的实验对象,建了大学城,才能争取到院校的倾力合作。
然后,整个的医疗产业中心,才算是真正完成,也才有可能不断的吸引全球顶尖医疗专家的加入。
杨文松大概估算了一下,按照五年时间计算的话,那投入的资金,恐怕得是万亿规模。
这真的一点不夸张。
医疗科研,一向是最烧钱的科研项目之一。
但同时,也是回报最高的科研项目之一。
只要能攻克一个难关,比如研制出几款特效药来,那回报都是几倍、几十倍的。
杨文松做交易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那种医药公司股票,股价发疯似的暴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能翻好几倍,甚至是好几十倍,就是因为发布了一条某款新药通过了临床试验的公告。
这还算不上是特效药。
真要是研制出那种功效强大的特效药,甚至是突破性的特效药,不用多,一款这样的药,差不多就能将之前的投入全都赚回来了。
而按照那位莱昂纳德的估计,想要治好苏浅的病,光是特效药,就得需要三到五款。
这还不算医疗技术方面的突破。
当然,对杨文松来说,他并不是太在意回报,他只在乎能不能救好苏浅。
可话又说回来了,他不在乎,别人在乎。
当苏浅的病真正治好之后,中间为了救治苏浅所取得的这些科研成果、特效药,在那些人眼里,就是一座座的金山银山。
整个医疗产业中心,也会是一个超级巨大的蛋糕。
所有人都想要上来分一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