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多多管教(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崇祯:30年不上朝》最新章节。

康熙三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施琅三次率军进攻台岛,但战果不多。

康熙六至七年,清廷对台方略由攻转守,施琅改任内大臣,返回北方,隶镶黄旗汉军。

康熙二十年施琅复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与福建总督姚启圣共谋攻取台湾事宜。

康熙二十二年澎湖海战中,利施琅用天候和潮汐适时集中、分散兵力,占澎湖列岛,兵临台岛边沿,郑克塽被迫投降。

施琅因功受封三等靖海侯。

当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争议。

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施琅得以驻守台岛,成为台岛实际上的土皇帝,他规定赴台湾的人不许携带家眷,规定渡台人员不得携带家眷,也就是说不许老百姓在台湾扎根。

他在台湾的治理,构成两岸往来的最大障碍。

据说,施琅登台后,夺占田产为私有,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收取的钱粮送至北京转交施琅世袭子孙,直至甲午战争才停。

如此犹嫌不足,还贪得无厌,连无田无地的澎湖渔民也不放过,施琅向渔民们勒索“规礼”收入私囊。

崇祯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忽然对郑成功笑道:

“这些将领看着都是好身手,尤其是那个施琅,眼神里有股子狠劲。”

郑成功应道:

“正是,此人是个将才。就是有时候比较执拗,有时候会固执己见而抗上。”

崇祯点头:

“确实需要严加管教,否则此人会做出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

郑成功以为是施琅在之前屠城和抢掠建奴财物中的作为引起崇祯的注意,忙道:

“末将一定多多管教。”

……

待崇祯抵达盖州城南在,扎下大营,施琅、陈辉等人的消息送回来了:

“盖州东侧的山区森林密布,无路可行,仅能容小队人马通行,大军主力几乎没有大规模整体通行的可能,若遇伏击,难以应对。

尤其是山林里有相当落叶,深达五尺,一旦敌人用火,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点头,他自然知道此时的千山山脉尽是原始森林,大军无法轻易通过,让施琅等人归军后,带着御前侍卫登上一处山顶,遥望盖州的城防。

只见丈余宽的青沙河横陈原野,水流倒也不大,也不算深,大部分地方可以趟水过河。

不算是天堑,甚至不算是阻挡,也就是大炮过河时有些麻烦,但能克服。

倒是河北岸的旷野上,被建奴挖出的壕沟纵横交错,很是骇人。

每道壕沟都宽约一丈,壕沟之间有通道连接,供建奴的传令兵和辎重兵行走。

但是通道并不宽,明军即便占领了一道壕沟,也却难以在这些狭窄的通道上大规模突进。

此外,每一道壕沟前都设置有拦马坑,还有密集的坑洞。这种坑洞很容易崴脚。

想来是为了阻止战马和步卒快速前进,给壕沟内的守军提供更多的射杀时间。

此外,从壕沟里挖出的土,在沟北侧堆成为土墙,增加明军过沟的难度,还有相当土石运去了难以挖沟的石质地面,垒起了一人高的土墙。

整一片壕沟和土墙连绵数里,将盖州城、以及城东南和城西的两道山岗连接起来。

形成了完整一体的防御工事。

崇祯的目光又看向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