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高空环境下生活还适应吗(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隐隐于市,道观值三亿》最新章节。
三齐指尖轻点地图上未标注的空白区域,沉吟道:
“北极圈绵延数万公里,我们只沿固定航线飞行了一圈,探查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李慕尧认同地点头,手指在地图边缘划过:
“您说得对。北极圈周边多是冰原与冻土,很多区域被厚重云层或暴风雪覆盖,雷达探测会受干扰。像格陵兰岛东部、加拿大北部以及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形复杂的区域,我们根本没能深入探查,大概率还藏着不少小型庇护所。”
“不止如此。”
三齐目光扫过地图上的洋流标注:
“这些庇护所的分布并非随机,多依附于残存的洋流渔场或地热资源点。按照这个规律推算,西伯利亚北部的勒拿河三角洲、阿拉斯加的布鲁克斯山脉附近,都可能存在人类聚集点,毕竟生存离不开水源与能量。”
李慕尧眼中闪过亮光,补充道: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我们探测时为了隐蔽,始终保持在万米以上高空,地面上那些依托峡谷、溶洞建立的小型庇护所,根本无法被雷达捕捉。”
李慕尧望着地图上的光点,斟酌着问道:
“裴主任,既然还有这么多幸存者庇护所… …那我们是否需要进行接触,了解具体情况?”
三齐却缓缓摇了摇头,语气冷淡:
“暂时不必。”
他抬眼看向李慕尧:
“我们不是来当救世主的,这些零星散落的小型庇护所,大多是依托原本的聚集地建立的,没有足够的基建基础,甚至连最基本的电力设施都无法保障… …更别说布置电塔了。”
李慕尧目光一凛,随即点了点头。
三齐的手指重重落在地图上几处标注着“灾变前城市”的位置:
“调整探查策略,优先聚焦地图上原本就有一定规模的城市。这些地方灾变前就有完善的基建框架,哪怕损毁严重,也比临时庇护所更容易重建,后续布置通讯、搭建补给点的成本更低,也更符合我们的长远规划。”
李慕尧当即点头: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至于大鹅的那座大型基地… …暂时先标记为重点观测目标,我后续会尝试接触。”
三齐不想在这个话题继续下去,看着舱内繁复的仪表,话锋一转:
“高空环境下生活… …还适应吗?”
逐日号的巡航高度维持在2万米高空,这里的大气压强只有地面的1/14,氧气稀薄到无法支持生命。任何暴露在外的动作都有可能导致体液沸腾。
所以。
居住舱必须是一个绝对气密的坚固罐头,内部气压需通过复杂系统维持在与地面相当的水平。
舱体结构需时刻承受着内外数吨的压力差,任何微小的裂缝或密封失效,都会在瞬间引发灾难性的爆炸性失压。
可即便飞艇内部安装了加压供氧系统,其内部气压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
再加上。
此处气温可低至零下50至70摄氏度,居住舱外壳如同被置于液氮中,必须依靠强大的隔热材料和持续供能的加热系统,才能在内部营造出方寸的温暖。
更为致命的是。
这里已处于大部分大气保护之外。
强烈的宇宙辐射和太阳紫外线毫无遮拦地轰击着一切。
虽然比起核辐射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长期暴露其中,罹患癌症等辐射病的风险仍将急剧增加,对中枢神经与遗传物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加之昼夜节律的完全丧失。
以及长期处于失重或微重力环境对心血管和骨骼的侵蚀,都让这里的生活二字,显得无比沉重。
这些艇员虽然都是修士,身体素质远超普通人。
但毕竟没有超脱当前生命境界的极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