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请旨归降(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怎么会有这种钓鱼佬,把自己当饵钓鱼!这大皇帝,钓鱼钓魔怔了,真的是太离谱了!

大将可突看着酋长失活的样子,露出了一个笑容,这个总是喜欢冒险的酋长,终于认清楚了现状。

这对契丹人而言是个好事,谁闲的没事干想要抢劫呢,那是用命去换取物资?待在自己家不好吗?

酋长失活继续开口说道:“可突将军,不,二弟你坐下。”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酋长失活,真乃是契丹幸事。

大将可突面色沉重的说道:“近来很多的突厥王跑去了大唐河套贡市,和大唐交易马匹,但是只交换了银币,不交换铁锅盐巴,最近很多突厥人都开始脱离部族,逃向了集宁地区。”

“相比较刚刚经历战乱的集宁,他们认为突厥人的领地,更加危险。”

大将可突的语气里满是担忧,人口凋零的现状,似乎已经无法挽回,大唐军在集宁地区的所作所为,堪称王道之师。

酋长失活眼神中多了许多的凶狠,低声说道:“我们告诉大家,我们如果和大唐互市,各位部族酋长必须要兑换一定比例的铁锅盐巴,否则我大兵讨伐他们。”

“长此以往下去,哪里还用大唐军队长驱直入?我们自己就像春天的雪一样,无声无息的消融了。”

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于部各部首领有些尴尬的坐下,也不言语,其实他也去互市卖马了,而且换的都是银币,但这么做,好像是不对的呀…

酋长失活看了一眼大将可突,叹了口气,这个结义弟弟,还是像小时候一样的顽劣,丝毫不能为他分忧。

大将可突坐直了身子,眼神似乎是怀念过往,又似乎在眺望着,他笑着说道:“我们的话,突厥王可能不听,但是大皇帝陛下的话,不敢不听。”

“与其我们等着大唐军队打上门来,还不如让现在就向大皇帝陛下请降,我契丹八部本在贞观年间就是大唐的子民,别忘了我们是被“天可汗”赐予李姓的。”

“正如我之前所言,让契丹人相信我们可以保护契丹,但是大家都清楚的知道,我们的军队保护不了契丹。”

“如果能够请旨,让皇帝下了敕谕,我们反而会轻松许多。”

酋长失活认真的想了许久说道:“那么,代价是什么?”

“不如找一个草原上的明珠,献给大皇帝?”大将可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何大何部酋长耶律齐嗤之以鼻的说道:“大皇帝陛下根本不喜欢!新罗王献出的少女,都被安排到了官邸去,那可是高丽姬啊!”

大将可突叹息的说道:“还是马匹吧,大皇帝陛下对于军马需求极大,甚至用精美的银币交换,我们献上马匹,希望能够请来申饬的敕谕。”

酋长失活有些奇怪的说道:“为什么会有人能够抵抗高丽姬的诱惑呢?那可是和长安教司坊名媛齐名的淑女。”

“就连当年高皇帝都喜欢高丽姬,走的时候,还把她们都殉葬了。”

大将可突目光流转,他深吸了口气说道:“大皇帝陛下不要别人献的,陛下自己有手有脚,自己会取,集宁地区最多的声音是什么?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酋长失活瞪大了眼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能这么理解的吗?

“我来写书信吧。”脱脱不花点头说道。

大将可突的眼神有些飘忽不定的说道:“大汗,要不书信还是我来写吧,郭元振不在京师,大皇帝陛下身边,怕是没人能看得懂了。”

大将可突用了一种不太隐晦的方式,表示了对酋长失活的汉字的嫌弃。

“那好吧。”酋长失活有些无奈的说道。

大将可突作为契丹和汉人女子的后代,不止一次的提出了给酋长失活代笔,但是酋长失活总觉得那些大长句、大排比段落的马屁,实在是羞于启齿,而且为了表示恭顺,他觉得亲笔书信,才有诚意。

但是郭元振不在京师,他的字的确是不太有人能看懂。

就连姚崇都看不懂。

大将可突忽然开口说道:“大汗,你应该通知一下奚族和靺鞨部的首领,让他们也最好向大唐皇帝请降,否则大唐天子怒而兴兵,遭殃的是我们。”

大将可突面色苦楚,他当初中了墨啜的奸计,他的妻子,孩子的母亲,被他刺伤了耳鼻,他的岳父靺鞨部协利度对他只有愤怒。

“希望愤怒之下的协利度,不要做出给草原招致灾祸的事情。”

由大将可突代笔,酋长失活的书信,延着官道驿路向着山海关而去。

幽州大都督府,松漠都护府到长安也有驿路吗?

的确有,贞观二十年,置驿传,自渤海都护府、松漠都护府,安东都护府至幽州都督府四百八十五里,置十六驿,幽州至长安一千六百里,置六十二驿。

如果朱棣能够多撑几年,等迁都大计确定,北平行都司复置,几乎是可预期的事儿。

但迁都是定下来了,大明也开始兴文匽武了…

李隆基收到了四夷馆的书信,对于酋长失活的请求,李隆基置若罔闻,马匹太仆寺可以收下,至于申饬酋长失活的事儿,他才不做。

开玩笑,一点点马匹就想得到大皇帝的申饬敕谕,那皇帝的敕谕岂不是太廉价了?

得加钱。

李隆基看着李祎的奏疏,李祎在奏疏里说了很多,提到了集宁府的热火朝天,也提到了王军的幡然悔悟,更提到了集宁城的兴庆门。

“好好的一个国之悍将,怎么就这么喜欢拍马屁呢?”李隆基收起了李祎的奏疏。

李隆基对朝堂的预料是极为精准的,大军出塞,朝堂上的确是有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而且甚嚣尘上,李济四处扑火,但是显然是有愈演愈烈之风。

毕竟大军七月攻克瀚海之后,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动弹了。

又是一年中秋节,李隆基给为了大唐开疆扩土殉难将士点了柱香。

“复仇才刚刚开始。”李隆基吐了口浊气,将灵牌翻了回去。

李隆基站在兴庆宫的天道议政楼五层楼上,看着兴胜坊武学堂操练的军将、御林令官,笑意盎然。

大唐啊,欣欣向荣。

“高力士,李明翰,污蔑于郭元帅、信安王的人找到了没?”李隆基开口问道。

最近长安不太安宁,有些人,不太老实,又开始了英雄扩大化、英雄污名化,兴文匽武的老路。

这路子在李隆基这里走不通,太医院已经设了雅座,人抓到了,不得观察观察什么属性?

高力士和李明翰摇了摇头说道:“没有。”

这种流言,的确是一传十,十传百,想要抓到散播留言的元凶,难如登天。

“陛下李尚书求见。”一个小侍郎匆匆上楼俯首说道。

李隆基点头说道:“宣。”

“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胡濙见礼。

李隆基点头说道:“朕安,可是心不安啊,坐。”

胡濙乐呵呵的说道:“这不臣就来为陛下分忧解难了吗?陛下可是忧心有人诬蔑于大元帅和信安王的事儿?”

“这事儿,不难。”

李济最近四处救火,也终于摸到了一些处理这些事儿的脉络。

李隆基点头说道:“哦,说说看。”

李济探了探身子说道:“请陛下听我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