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姚崇十策”(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点点头:“朕也早对此类现象切齿痛恨很久了。”
“自太后(武则天)临朝以来,宫中顾问之官多用阉人,臣请求陛下禁止宦官干预朝政,行吗?”
“此事我也思考很久了,正准备下诏禁止。”
“豪门大族喜欢贡献奇珍异宝向皇帝谄媚,而且这一风气已然蔓延到各级地方,影响极坏,臣恳请一概杜绝正常赋税外的所有额外进奉,可以吗?”
“这个当然可以接受。”
李隆基依旧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武后临朝以来,武氏族人、韦氏族人、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相继擅权用事,致使朝廷吏治混乱,臣希望陛下同意皇族及后妃宗亲族属今后不得在朝中担任要职,此前的斜封官、待阙官、员外官等名目也一律废止,可以吗?”
“此乃朕之夙愿。”
“先朝对待大臣十分随意,君王对臣下有时甚至不具备最基本的尊重,臣请求陛下能对臣子以礼相待,行吗?”
李隆基当即表态道:“君臣之间本来就该互相尊重,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自从燕钦融、韦月将因直言进谏被杀后,谏官们个个三缄其口,不敢再谈论朝政得失。臣希望陛下能允许所有朝中大臣逆鳞犯谏,可乎?”
李隆基笑了:“朕不仅能包容他们,而且还能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
姚面试官此时还是面无表情,继续他的发问:
“武后修建了福先寺,太上皇则修建了金仙、玉真两座道观,这些都耗费了上百万钱,臣希望陛下禁止再建造任何佛寺道观,可以吗?”
“朕每当看到这些建筑,内心都非常惶恐不安,岂会自己再下令建造呢?”
“汉朝因吕、王、阎、梁这几家外戚而天下大乱,我大唐的江山社稷更是险些由此断送,臣愿陛下能以此为鉴,把禁止外戚干政作为万代之法,不知道可以吗?”
姚崇的最后一问可以说是直戳李隆基的内心深处,皇帝陛下竟然在听到这句后,不禁潸然,过了一会儿,李隆基才肯定地回答道:“此事真可谓刻骨
“此事真可谓刻骨铭心!朕一定保证实行。”
见自己所提出的施政纲领全都得到了皇帝的准允,姚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神色,他当即郑重向李隆基下拜道:“这是陛下行仁政之初,是臣千年一遇之日,臣愿承当辅政大臣之任,天下幸甚,天下幸甚。”
然后只见这个六十三岁高龄的老头子像是遇到了天大的喜事一样,再次拜谢李隆基,紧接着竟手舞足蹈地高呼万岁。而此时在周围已经旁听围观了很久的大臣们大都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们知道姚崇所提出的这十条意见意味着什么,在不远的将来“姚十条”会成为治国的基本纲领,成为重塑大唐这个国家的基石。
姚崇提出的10条意见,针对的正是历经三朝后遗留下来的老问题:
针对武后时期的严刑峻法,能否实行仁政?
西北边界现在没有被扰风险,能否不再贪图边功?
主上宠爱的亲信犯法,能否严加制裁?
能否不让宦官参政?
能否不任人唯亲?
能否禁止外戚、内宠专权?
能否礼待大臣?
能否接受大臣直言不讳?
能否禁止乱造佛寺道观?
……
一桩桩,一件件,几乎每一条意见背后都有大段大段真实而又悲伤的故事,尤其是时间较长的武则天时期,严刑峻法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个朝廷官员家族的族灭,是一批又一批李唐皇室成员被迫踏上不归路。
武周时期,伴随着武氏家族崛起的,是李唐皇室成员的衰落,李氏子孙的贬谪流亡……
姚崇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所以他提出的每一件事都和前朝遗留的弊政有关,这正是他多年参与政务的精辟总结,解决当前问题的根本所在。
李隆基命人把“姚崇十策”,雕刻为大唐皇帝十条:一是实施仁政,二是对外不征战,三是宦官不参政,四是皇亲国戚不擅权,五是法律面前都平等,六是官员不进贡,七是寺庙不扩建,八是君臣不分家,九是进谏无过失,十是外戚不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