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刑德之论(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1.笼子里有鸡和兔子。从上面数一共有35个头,从下面数一共有94只脚,问一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答案:鸡有23只,兔有12只】

2.公鸡每只值5文钱,母鸡每只值3文钱,而3只小鸡只值1文钱。现在用100文钱买100只鸡,问这100只鸡中,公鸡、母鸡和鸡各有多少只?

【答案:4,18,78;8,11,81;12,4,84】

3.今有环山道路一周长325里,甲乙丙3人环山步行,已知他们每天分别能步行150、120、90里,如果步行不间断,问从同一起点出发,多少天后再相遇于出发点?

【答案:10又5/6】

4.大家凑钱买一件物品,每个人出8钱还余3钱;每个人出7钱就还差4钱,问人数、物价各多少?

【答案:7人,53钱】

5.有一座正方形城池,不知道面积大小,四个方向都是从城墙中间开门,出北门20步有一棵树,出南门14步,折而向西行1775步能看到树,问这座城池边长多少?

6.【答案:250步】

桌案上放置是今年制科明算科的试题,可以看出数学方面唐朝已经有很高的造诣。

不过淑妃王菱却很快的就解题计算出来,可以说是家学渊源了。这时的李隆基已经在在国子监了。

因为盐铁议事的议题如何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大唐,在长安士子间已经流传开来,并且在兴庆宫通阳门前设置了信筒,任何人可以投递信件进去。

国子监明经科学子们和律法科的学子们以“古人常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在学院内争论起来。

这句话全句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民免而无耻。以礼有耻且恪。

意思是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失去了廉耻心:倘若用道德教化去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还会自我改正。

自古以来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论从未休止过。

过于苛刑厉法,会导致民生的幸福感和创造力极具下降,社会文明的发展滞后。

强调以德治国而忽略律法,则会让民间犯罪率大大提升,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心朝圣,性恶论和性善论几千年来依旧争辩不休人性是善是恶不是一言两语能说的清楚,没有律法的管控,社会会动荡不安。

直到后世我泱泱大国才在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中找出一条平衡道路以法为主,辅以德治

几千年的祖宗智慧结晶总会在治国的当政者的智慧下,慢慢总结条适合我国朝发展、富强的道路。

李隆基一身常服,站在旁边,正在微笑看着双方学子的辩论。

只见旁边一名身穿圆领窄袍的微胖学子看到在一旁观看一直微笑的李隆基大声说道:“那位身穿青衣的师博,敢问贵姓,你一直在一旁微笑看着,有什么想法吗?或者可以给吾们解惑么?”

李隆基今日是来私访,穿的是七品青色皂衣。在学子看来就是助教的身份。旁边高力士说道:“陛下,那是刑部侍郎倪仲侍郎的儿子倪偌。”

此时的倪偌说完直勾勾的看着李隆基目光带着几分玩味的笑容

所有人都似有似无的看着这边。不知为何,明明是明经科儒家的学子和律法科学子的较量,可是他们两人却隐约成为这里的焦点

李隆基沉默片刻,便莞尔一笑:“道之以政五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烙。”

“刑和德一直是我华夏大地人辩论的根本。”

“小郎困惑于齐之以刑却能让京兆有耻且恪,此举不符合《论语》的因果观。”

“这很好理解”

倪偌炽抱拳:“愿闻其详。”

李隆基笑道:首先要站在古人的时代去看问题”

“我汉人文明最早可追溯到息朝甚至更久。但无论如何息朝距离春秋距离孔子生活的年代,不过仅仅只有几百年的时间

“那时候,汉人文明才初现端倪,礼乐崩坯人们对道德礼法知之甚少没有固定的道德观,也不知何为廉耻。”

“譬如一年前京畿内出现这么一个案子因媳妇无子,婆婆时常殴打儿媳,致儿媳死亡三法司给予判决婆婆无罪但需赔偿女方家庭s”

“如果将这一件刑案带到混沌初开,礼乐崩坯的春秋时期会如何?前241年鲁国发生过同类案件,_因为没有道德的约束,最终媳妇家的长兄、一足持刀去捅死对方老人律法无管束,惨案继续扩大乃至于双方家庭周而复始的相互报复。”

“所以孔子生出在那个年代,深知需要有一种东西,去管动人性,让人性知道德,知礼法于是孔子提出了“道之以德,齐之_以礼,有耻且恪’于是国家开始注重在律法之外,寻找道德廉耻去约束人性于是德治孕育而生。”

“那个时候,律法的管控力相对薄弱,人们对于道德礼法知之甚少,更不会知道我抢了你的摊位我吐了你口水,我殴打你家-小孩我见死不救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是不耻的”

“如果放任此风下去,国家会动荡,人性会没有约束逐渐开始放肆。”

“或许站在现在这个时空去想这事儿,总觉得会不可能,那么如果将那么如果将那的婴儿,放在毫无人烟的地方去养育最终他会变成什么样子谁又能知道呢?”

李隆基顿了顿,抬眼看了眼四周。

四周鸦雀无声,有好一些人开始沉思,频频点头。

还有一些人譬如随行的侍卫等武人则瞪大眼睛,满脸写着。他在说什么?我是谁?我在哪?

倪偌面上也开始出现沉思之色,脸上还挂着微笑因为他现在也拿不准朱怀究竟会继续抛出什么言论出来

不扛扰别人说话是基本的礼仪倪偌名师教导这点礼节还是懂的

李隆基则继续道:“好律法和德治的观念如此产生便是进入了大一统的华夏局面。”

从秦开始,秦朝便确定了依法治国为主旋建的治国方针。”

“不可否认秦朝是强大的对抗战争,上几乎没有失利,也是华息国土大一统的开端”

“但是不可忽略的一面,当人们谈起秦朝的时候,总会以苛刑、暴虐为主旋律去评价它,何以为?”

“秦朝在确定依法治国方针之后忽略了对百姓礼乐德行的教导,最终让国内人心惶惶最终出现陈涉吴广之流,因苛刻的刑法而产生大泽乡的暴雨无法规定时间进入咸阳、而揭而起”

“从春秋到秦朝都在证明着单纯的礼乐德行

“于是,在进入汉朝开始直到大唐立国。我们祖先无时无刻不在做两件事,确定律法教导礼乐德行。”

“我们总说,我们痛恨异族入侵无论是五胡之乱,还是暴秦统治。”

“因为我们的文明会在这些蛮子手中崩塌我们生生不息。自强不息统治而缺失,国家的犯罪率提升廉耻心枯竭,

“于是一代人中总会出现那些挽天倾的男人,譬如屠杀十万胡人的武悼天王,譬如一统四海八荒的秦王嬴政,譬如气吞万里如虎的霍去病,又譬如.......

“一代代人。我汉人中总会涌现出几个站看血颇,俯瞰天下的男人,去挽救大息将倾去守护这脆弱不堪的华息文明!”

听到李隆基这一句句逻辑精密高屋建瓴的分析之后,旁边卢怀慎缓缓有些沉默下来。

高力士端着水杯的手徐徐有些颤了颤,的热水泼在手背上、竟丝毫不觉得疼。

姚崇面皮渐渐由平静开始变的兴奋,变的激动变的高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