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天降喜讯(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李隆基也觉得唐太宗李世民政策是好,但缺少一些。

李隆基说道:兵谈中有一段,梁惠王问尉缭子说:“相传黄命关于刑德的学说,可以百战胜,有这回事吗?“尉缭子回答“[所谓刑德,]是说用武力征伐敌人,用仁德安定天下,‘首先问神问鬼,不如首先问问自己的才智如何’。与其说是天文星象的应验,不如说它是发挥了人的作用。

“我们不但要在武力征服敌人,更要在经济、商贸、仁义、德治上征服敌人。”李隆基正色说道。

“高力士,去准备午膳,通知秘书监,三省人员来兴庆宫议议”

李隆基先行离去,他在有些事务讨论起来官员会过于谨慎,有些话可能会词不达意。先定下原则,就是让八荒之地成为大唐的,让各方和平相处,一步一步郡县北庭。

设立拥有各民族自决权的羁押州府,让本民族有威望的人来担任州府的刺史,但是同时设立汉人都督府和御史观察使

一直到了掌灯时分,终于有了大致的策略。李隆基看了之后在上面加了几条。

第一,在西突厥设置二十四州,设立二十四羁縻府,设七十二牧场,

第二,册封各部路酋长为刺史,给四品待遇,任命二十四羁縻都督府,朝廷任命都督。

第三,设置安西四道观察使和安西都护府设四军镇、建设武备屯营。

第四,现在位于甘州、凉州一带回纥、契苾、思结、浑等铁勒诸部徙设置为十三个羁縻府州。封其酋长为四品刺史,朝廷任命各州都督。

第五,设北庭都护府北庭六道观察使。把北庭后突厥设十六部羁縻府州,封其酋长为四品刺史,朝廷任命各州都督。

第六,东北都护府和东北四道,设三十六羁縻府州。

几位宰相一时惊愕,李隆基这是把北方、东北方向一些不在大唐管辖范围内。而且直接等于让都督府掌握各羁縻府州兵力,还设置了御史观察使,

在大唐丰、胜、灵、夏、朔、代、平、蓟六州开设互市。另在河套南灵州、夏州之间设置了鲁、丽、含、塞、依、契六州,以唐人为刺史,将吐蕃降户变成向唐纳贡服役的编户。

要求在对待少数民族上,如同唐朝士大夫那般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又或是,认为蛮夷都是些不讲礼法,不可教化的野人。

李隆基说道:“自动归附唐朝的各部落民族也可以成为维护大唐统一的一份力量,要与汉民对待一视同仁,赐唐户籍和汉姓。要让他们也愿意称自己为唐朝的子民之下,才会迎来各民族之间百年之久的和平。”

李隆基翻阅唐朝的史记,在汉朝灭亡后,中原王朝陷入了长时间的群雄割据局面,西晋灭亡后甚至出现了“五胡十六国”的存在。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少数民族内迁和汉化更加的明显,中原地区也逐渐变成了民族通婚的场所,所以汉族主义的传统在被消磨殆尽。

文化的融合也给了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出了一份力,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日益减小,在交流之中没有呈现出排斥的现象,反而是开始融合,那就可以反作用于民族之间的交流。

唐朝对西域依旧是,采取汉朝的丝绸之路政策,大力发展和西域的贸易往来;唐朝的瓷器和丝绸在西域那是硬通货,甚至比金银珠宝还贵重,而西域一些实力稍微强大点国家,都是得到了唐朝的扶持。

所以说,西域看起来各国云集,但事实上西域就像是各个不同的政治体系,而唐朝就在西域担任仲裁者的身份,西域都护府就是典型的例子,西域某个国家被无端的欺负,那么唐朝就会毫无犹豫的派兵帮助平叛,这种西域政策下,整个地区都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所有可能威胁西域的存在都会被扼杀到摇篮里。

唐朝统治者被称为“天可汗”可不是白来的;据数据分析,唐朝和西域展开贸易时,西域的物价和经济都是发展的极好,而一旦唐朝关闭了西域通商口,西域的物价和经济立马会降低近2倍,我们可以这样想,是唐朝带给了西域各国好的发展,没有唐朝就没有他们的繁荣昌盛。

李隆基说道:“各族部落百姓同处于一片屋檐之下,加强商贸往来,繁荣各部经济,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谁会想去搞斗争,就是破坏大家好生活,到时候会被群起攻之。”

“另外,鼓励各民族之间通婚友好,大唐在安西、北庭、东北、西南、东南边镇服役三年以上立功军人,可以娶当地女子回家。”李隆基说道。

郭元振说道:“陛下,募兵是否也招收各部胡人青壮?”

“可,接受大唐管辖,就要编民齐户,成为大唐的子民,只是民族不同,大唐要海纳百川,胸有天下,要知天下之大,海洋之阔,凡愿意大唐龙旗护佑之下,就是大唐的子民只是民族信仰不同。”

姚崇道:“陛下,草原游牧,牧场是生存根本,而依水而居也是习惯。”

“这羁縻府州就建在草场丰盛,水源充足,林木繁茂的旁边,春夏游牧,秋归冬聚,再设集市。”姚崇有些激动,说道:“那么郡县突厥和契丹不出二十年必成。”

李隆基看了看,有些事急不得,有了规划,就一步一步的来,没有问题,就以上面的内容回复西突厥十姓各部,并安排禁军四万分别前往凉州和北庭。

卢怀慎起身道:“陛下,开元首科文、武科举就要开课考试了,长安城内的聚集十几万的学子。”

“让京兆府务必安排好长安学子的食宿,此次几万学子聚集京城,朕心慰,说明大唐还是人才济济。”李隆基说道。

“但还是不够。”李隆基随后又自言自语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