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营造之法(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随后拿出一本这本,“这是臣和几位大臣拟制规程,请圣上阅览。”

高力士接过来,看了看,递给皇上。李隆基打开看了看,上奏折本用竹纸(烟云纸)。折本是高一般为六寸,横宽为三寸;另有一种小折,高仅三寸,宽两寸。奏折每幅六行,左右两幅称为一扣或称一开。每扣12行,每行计20个字,低两字为平格,实写18个字,余两字作抬头之用....

“郭相,所言正是朝廷所需,不过各地工匠手艺技术参差不齐,还是在各道扩建官厂比较好。”

“这次整训一些府兵,正好可以安置官厂,以后每年戍边三年府兵,愿意前往官厂的,优先安排到各官厂。”

“朕在想,军士离家三年,卫国戍边,可在各方优先录用,解戍边士卒后顾之优。”

三人一起行礼道:“陛下体恤士兵,士兵必誓死报效,九死不悔!”

李隆基听到心中一颤,说道:“朕与将士同心,此生不负大唐,不负天下黎民。”

“报!陇右送来密奏!”一个黄衣卫快跑进来,将的奏疏递到了御前。

李隆基看完,振声说道:“好!来得好啊!”

“将此密奏送军机省,召集大将群臣,共议退敌之策!”

“立刻停止休沐,明日早朝,延英殿议事!”

解琬一直在说,吐蕃人狼子野心,还会南下犯边,但是朝臣们其实是抱着一定的侥幸心理,包括让解琬去和吐蕃人谈谈,都是抱着一点点的议和的心态。

但是吐蕃还是来了,吐蕃宰相坌达延已经下令吐蕃各部黄河九曲之地集结。为迷惑大唐,派使者前往长安呈献盟书,已经达到秦州。

次日起清晨,大明宫的宫门,缓缓打开,李隆基依旧是骑着枣红色大马到了宣政殿下马。

朝臣们点卯,殿前将士检查携带之物,才放朝臣入了宣政殿。

“圣上万福靖安!”群臣俯首行稽首礼。

“平身。”李隆基深吸了口气说道:“吐蕃使者前来递交盟书,但朔方大总管解琬前方发来急报,吐蕃贼心不死逞凶,意欲犯边,今日召集诸臣,商议退敌之策。”

李隆基坐直了身子,今天朝议就是此事。

郭元振率先出列,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兹事体大,应在秦州、渭州、陇州等地屯兵十万,并下诏各边镇整修卫堡和城墙,乡民入城。”

“边镇卫堡坚固,各堡相望,互为犄角,闭城防守不成问题。”

郭元振怕皇帝年轻气盛,御驾亲征,事先给圣上吃了定心丸。

对于大塘边镇的实力,攻守之势,他心中有数,现在是吐蕃攻击,大唐防守的状态。

李隆基点头说道:“吐蕃此次前来,朕以为吐蕃抱有试探之心,逼迫朕达成城下之盟之意,更甚于破城掠地。”

大唐与吐蕃之间已经九十多年战争,作为同时代的实力强大的王朝,双方在边境战争不断,对吐蕃的防守也是历届朝廷最重视的。

李隆基说道:“边疆防守无虑,但也不能一直等着吐蕃出兵劫掠,军机省稍后商议,派人统领陇右各州。”

郭元振说道:“郭相、李相整饬操练禁军军马,也是头等大事,耽误不得。”

郭元振原来以为开元首战必是自己,结果陛下让他练兵,他也知道,边军整肃没有完毕,目前守城有余,进攻不足。

想要灭国之战,还是得靠长安禁军的整肃之后十八军团。

郭元振也是松了口气,在他看来,陛下是年轻人有些急躁,但陛下并没有火急火燎的要出兵征讨吐蕃,也是放下了心里的一颗大石头。

自知之明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何其困难?

郭元振振声说道:“臣以为,应该传诏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两地,节制西域各部和北方后突厥各部,不得助纣为孽,若是此次吐蕃不思悔改,为虎作伥,协同吐蕃,称兵犯大唐者,皆斩!”

龙骁军中郎将郭知运出列道:“臣以为,此次吐蕃出兵,四方胡虏,凡敢犯边者,待有一日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扫庭犁穴,!”

这是个狠人,李隆基心里说道。上次之后,本要郭知运再见一面,高力士去传旨,郭知运不在兵部,看来是有军功,龙晓军是由龙骁卫整编而来,中郎将是正四品下官阶。

“臣听闻,近日后突厥各部在争夺大汗世子之位,可以此为契机。”

郭知运历史上是大唐对吐蕃转守为攻的第一人,为大唐镇守边疆二十六年,而且有个儿子非常出名:名叫郭子仪。

李隆基听到后说道:“郭将军与军机省明公入延英殿商议”

君不密则失臣几事不密则成害。涉及军事具体事务还是保密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