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朱元璋之死的阴谋论(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最新章节。

还有:油价上涨压力大?那应该再涨十倍,这样很多人就没法开车了,就减少交通拥堵了。

...】

...

“这什么专家?还经济学家?要是这些人能称得上经济学家,那经济不完蛋了?”

汉高祖冷哼了一声。

...

“这些人是怎么当上专家的?脑子有毛病吧。”汉文帝刘恒很是不屑的说道。

...

“这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导致的,这些专家啊,就该给他们全部抓起来,送去当劳役,这样他们就不会犯蠢了。”

魏武帝曹操道。

...

“哈哈,魏武帝这是个好办法,对于这些一天呱呱呱,就知道圣人曰曰曰,却狗屁不通的家伙,就应该抓去强制劳动,让他们深刻体会民间疾苦!”

朱元璋说道。

...

“这简直跟那些东林党一样,就知道哔哔哔,实事一件也不会干!”

崇祯帝也是呵呵的冷笑。

...

“这是什么狗屁专家啊,他娘的,老子要是有多余的房子,老子会收入低?”

“还多买买不起的东西,他娘的,买不起的东西怎么买?抢钱来买吗?”

“特么的,我要是能在京城闹市有房子,或者租得起,我还用在闹市打工吗?”

...

各大时空,许多的读书人此时的脸色都是十分的难看,天幕上,全是各种帝王的嘲讽。

特别是那些明朝的读书人,毕竟崇祯又提到了东林党。

...

【扯远了,现在说下关于现代阴谋论。

按照阴谋论的说法,就是朱元璋死后七天就下葬了,并且朱允炆不许藩王进京吊唁,这不正常。

所以是朱允炆担心朱元璋在最后关头换继承人,于是联合建文三傻等文官集团的人,在朱元璋临死前弄死了朱元璋。

看吧,又是和咱们前面总结的差不多。

别的野史,多少都还要有个过程。

阴谋论没有过程!只有结论!

只要觉得你有动机,那你就是凶手,只要你受益,那你就是凶手。

那么,我们这里就不再说什么从这所谓的两条不合理,怎么就能直接跳跃到朱允炆和文官集团害死朱元璋的结论。

这里,我们只单说这两条所谓的不合理,倒是合理不合理?

首先,七天下葬,确实挺快。

按照周礼,天子七天而殡,七月而葬。

意思就是天子死后,七天装入棺材,然后停放在特定的地方,比如殡宫,宗庙等等。

然后接下来的七个月,接受百官的祭祀,最后放入陵墓之中。

而各朝代对天子的葬礼都有相关的规定。

但是在实际执行上,基本上都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有的延长了葬礼时间,有的缩短了葬礼时间,基本很少有完全遵照规矩来的。

这其中有多种因素。

比如第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陵墓事先有没有修好。

修好的,一般整个葬礼时间都会缩短,没修好的,则可能延长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礼里说下葬七个月,也是因为这个,要是遇到陵墓没提前修好的,七个月时间抢修,一般也足够了。

比如提前修好的,如汉武帝,唐太宗,都是三个月就下葬了,唐高宗四个月等等...

就很少有完全按照7个月下葬的规矩来的。

而有一个皇帝倒是接近七个月,那就是宋哲宗,并且还是生前没修陵,死后抓紧时间抢修了六个月,然后赶紧下葬了。

哪怕是这修陵的时间已经已经接近七个月了,也没有真的等到七个月才下葬。

另外,还有根据帝王遗愿来的,有的帝王生前就不喜欢铺张浪费,死后也是想要从简。

像汉文帝刘恒就是留下遗诏,一切从简,一个月就下葬了。

...

另外,这个下葬时间,和政治稳定有很大关系。

如果是权力交接平稳的,一般会按照规定的流程来,但时间上长短也不一定。

如果是权力交接动荡的,那就有可能长有可能短,比如缩短时间,早点下葬先帝,彻底宣告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始,确立新君的权威。

当然,也有可能为了角逐皇位,拉长下葬时间。

还有战乱,灾荒,天气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下葬时间。

总之就是,虽然各朝代都有规定天下下葬礼制流程这些,但是很少有完全按照规定来的,都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就比如明朝,也有礼制规定,但是明朝皇帝的下葬时间则是差异很大。

那么朱元璋下葬时间一事,可能有那些因素影响呢?

一,明孝陵已经修好了的,所以下葬时间大幅度缩短很正常。

二,虽然朱元璋已经尽力给朱允炆铺路了,但是传孙不传子的情况在历史上虽然不是孤例,但也确实很少,担心藩王趁机搞事,想早点尘埃落定,让新君彻底上台运转朝廷也很合理。

三,虽然据说明孝陵十分的豪华,但在身后事的流程上,朱元璋可能并没有太多要求。

四,一个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里是南京!

南京啊,当代华夏四大火炉城市之一,放在明朝时期,虽然应该没有现在这样热,但是怕也差不了多少。

而且朱元璋去世时正好是夏天,正是湿热的时候,虽然古代也有一定的防腐技术,但是效果有限。

所以,停太久了,要是在外面就臭了,那不更不好看吗?

因此,朱元璋的下葬时间虽然确实很短,但也没有太过于奇怪的。

而且,不管说什么,这怎么就能一下子跳到朱元璋是临死前被害死的结论上来的呢?

还加一句朱允炆担心朱元璋换继承人,这又是怎么想的?

首先,史料呢?想要换人的史料呢?一句话都没有!

行为动机的史料证据没有,行为结果的史料证据也没有,全靠一张嘴编!

...

朱元璋安排重用藩王镇守各地,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朱允炆还没有成为皇太孙的时候,就是这样了。

而且,朱允炆被确立太孙好几年了,朱元璋也尽力培养他好几年了。

虽然按照朱元璋的性格推断,他的确有可能对朱允炆这样的性子不是特别满意,但完全满意,是那么好碰到的吗?还不都是将就将就。

虽然从后来的情况看,朱棣确实算是难得的完美继承人,但是朱元璋又没开天眼,也没穿越,最多也就知道朱棣确实不错,又哪里能知道朱棣可以在后来干得非常好呢?

而且最重要是,在确立皇太孙的时候,在朱元璋儿子里面,还有两个类人生物排在朱棣前面。

等到秦王晋王都死了,朱棣也成在世嫡长子了,但这时候已经培养朱允炆这么久了,又不是那么好换人的。

而且朱元璋要是真的完全不满意朱允炆,肯定早就给换了。

而且史料上只有说朱元璋很喜欢朱棣的说法,没有说朱元璋后期想换掉朱允炆的说法。

朱棣都赢了,还整天想着各种办法,让自己名正言顺,真要是朱元璋后期想换人,朱棣还不拿出来大书特书啊。

况且,用得着等到最后关头给来个突然袭击?这不是彻底搞乱朝廷,引起动荡吗?

朱允炆又不是隋炀帝!演戏演着,实在憋不住了,就半场开香槟,结果乐极生悲,最后硬是给自己顶上了一个弑父的罪名。

就算是清朝有所谓的秘密立储制度,那也不过是说着好听,实际上大家一眼都能看出来皇帝选中的未来继承人是谁。

毕竟,未来皇帝要继位,必须得有自己的班底,要是啥也不给他准备,等到临死前突然来一句,嘿,孙子,我选你当皇帝!你看继承人坐不坐得稳那个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