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开疆拓土(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影视编辑器》最新章节。

“三杨”及新任阁臣们出列,跪地领旨,神色庄重而充满使命感。

苏宁看着这批新鲜血液,肃然道:“杨士奇,杨荣,杨溥,尔等皆乃朕简拔于微末,历练于实务。旧辅已为大明打下坚实根基,开创良好局面。然,创业维艰,守成亦难,开拓更不易!新铁路需规划,新领地需消化,新技艺需推广,万民福祉需增进……此皆尔等之重任!望尔等继承前人之志,秉持‘天工’精神,格物致知,勇于任事,辅佐朕,开创更为辉煌之明天!”

首辅杨士奇代表新任内阁表态,声音沉稳有力:“臣等蒙陛下天恩,委以托孤之重,敢不竭尽驽钝,肝脑涂地!必当谨遵圣训,秉持公心,协调各部,推进新政,使我大明江山永固,社稷长安!”

这场权力交接,平稳、顺畅,且充满了积极的仪式感。

它向所有朝臣乃至天下人表明,大明的政治运作正在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皇帝的权威与文官政府的有效治理得以结合。

老臣得到尊荣与妥善安置,新人得以擢升并承担重任,整个官僚体系看到了明确的晋升预期与制度保障。

朝会之后,新的内阁迅速运转起来。

杨士奇等人本就是能臣干吏,对政务极其熟稔,加之他们多为新政的拥护者和参与者,对接下来的发展路线有着清晰的认知。

朝廷的政令,在新内阁的主持下,继续沿着苏宁设定的轨道,高效地推行下去。

大明的政局,平稳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个由更熟悉新政、更具开拓精神的官员主导的时代,正式开启。

所有人都期待着,在这批新生力量的带领下,天工盛世将走向另一个高峰。

……

天工十二年,春寒料峭,然而大明朝堂之上的气氛却比这天气更为炽热,甚至带着一丝肃杀。

十年生聚,十年发展。

如今的大明,国库充盈,仓廪殷实。

铁路已纵横南北主要行省,公路网络不断延伸,将帝国的核心区域紧密连接。

龙江、马鞍山等地的钢铁厂日夜轰鸣,产出着海量的钢铁,支撑着军队的武备与各地的建设。

天工院下属的兵工厂,早已实现了“天工式”步枪与各类火炮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军队换装率超过七成。

海军方面,装备了蒸汽明轮与新式火炮的艨艟巨舰已形成战力,游弋于万里海疆。

这是一个强大到令周边所有势力都感到窒息的力量。

而今天,这头蛰伏已久的巨龙,终于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奉天殿内,朝会正在进行。

兵部尚书出列,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愤慨:

“陛下!高丽李氏,世受皇明册封恩典,理当恪守臣节,永镇东藩。然其近年来,阳奉阴违,屡有僭越!更可恨者,其边军屡屡越界,蚕食我辽东鸭绿江畔之闲田草场,驱我边民,毁我界碑,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近更截留贡使,言辞不敬,此乃藐视天朝,自取其祸!”

这份奏章,如同投入干柴的烈火。

朝堂之上,主战之声立刻高涨。

“陛下!高丽小丑,竟敢侵我疆土,辱我使节,若不加以严惩,天朝威严何在?四方藩国如何心服?”一位都督府勋贵慷慨陈词。

“臣附议!辽东乃龙兴之地,岂容他人觊觎!当发天兵,犁庭扫穴,以儆效尤!”

也有持重者略有顾虑:“陛下,高丽虽小,然山川险峻,民风彪悍,前元数次征伐亦曾受挫。虽以我今日之国力,灭之不难,然恐陷入山地纠缠,耗费钱粮……”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苏宁,静静地听着臣子的辩论,脸上无喜无怒。

待声音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决定乾坤的力量:

“诸卿所言,皆有道理。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他的目光扫过丹陛下的群臣,“高丽之事,非一日之寒。其侵占辽东,非为几亩草场,实为试探我大明之底线!若我今日退让,明日则必有更多宵小效仿!”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东亚地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高丽半岛的位置。

“朕,并非好战之人。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大明十年休养生息,励精图治,非为偏安一隅,乃是为涤荡寰宇,再造华夏秩序!高丽,便是这新秩序下,第一块需要被重塑的顽石!”

他的语气陡然转厉,带着金戈铁马之声:“高丽李氏,既已失藩臣之礼,侵天朝之土,便再无存续之必要!朕意已决,发兵东征,彻底消灭李氏王朝,将其地、其民,尽数纳入大明版图,设郡立县,行华夏教化!”

“陛下圣明!”主战派大臣激动跪拜。

“此次东征,”苏宁开始具体部署,“以靖海侯平安为陆路主帅,统兵八万,自辽东出师,跨鸭绿江,直捣王京汉城!以海军都督马和为水师统帅,率北海舰队,载精锐两万,自登莱、旅顺出发,跨海而击,登陆仁川、釜山等地,断其海路,与陆路大军形成夹击之势!”

“记住!”苏宁目光锐利如刀,看向靖海侯平安与马和,“此战,不仅要胜,更要速胜!要以泰山压顶之势,摧枯拉朽,不给其任何喘息、周旋之机!朕要的,不是又一个称臣纳贡的藩属,而是大明实实在在的一个行省!”

“臣等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踏平高丽,扬我国威!”平安与马和肃然跪倒,声音铿锵。

天工十二年三月,大明王师,水陆并进,正式东征。

陆路上,八万精锐明军,装备精良,士气如虹。

他们不再是传统的冷兵器部队,而是以火枪兵为核心,辅以炮兵与骑兵的近代化军队。

平安用兵稳健,步步为营,利用火炮优势,逐一摧毁高丽设置在险要关隘的城防。

海路上,马和的北海舰队展现出压倒性的力量。

新式炮舰的猛烈炮火,轻易摧毁了高丽简陋的水师和沿海炮台。

明军陆战队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多次成功登陆,迅速占领要地,并向内陆穿插。

面对明军绝对优势的火力与全新的战术,高丽军队赖以抵抗的城防与山地优势荡然无存。

曾经让前元军队头疼不已的堡垒,在明军的重炮面前如同纸糊。

战事进展之顺利,远超朝堂最乐观的估计。

不过数月,明军两路会师于汉城城下。

一番并不算太激烈的炮火准备后,汉城城门洞开,李朝末代君主及王室成员肉袒出降。

捷报传回南京,苏宁当即下旨:

“废高丽国号,去李氏王爵。其地划分为三:设朝鲜省(以汉城为中心)、乐浪省(以平壤为中心)、安东都护府(管辖半岛南部及济州岛等地)。派遣流官,清查户口,推行《大明律》,丈量土地,改革税制。迁内地百姓实边,兴办官学,推行官话,广授农工之技……”

曾经立国数百年的李氏王朝,就此烟消云散。

其疆域,彻底并入了大明的版图,成为了帝国在东方坚实的屏障与新开拓的疆土。

这一战,不仅解决了一个长期的边患,更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整个世界宣告了一个全新帝国的崛起与它不容置疑的威严。

大明的扩张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