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历史的惯性(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影视编辑器》最新章节。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的南京,秋意已深。

秦淮河畔的柳树已现枯黄,落叶在秋风中打着旋儿,飘落在戒备森严的皇城御道上。

奉天殿内,文武百官肃立,诸王分列两侧,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

今日是大朝会,所有人都知道,等待已久的立储诏书即将颁布。

苏宁站在宗室行列的最前方,身着亲王冠服,面色平静。

阳光从殿门的缝隙中透入,在他绣着金线的袍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宽大袖袍下的双手早已紧握成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司礼监太监展开明黄色的圣旨,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懿文太子薨逝,国本空悬,朕心甚忧。皇孙允炆,仁孝温良,德才兼备,可为社稷之主。今立为皇太孙,正位东宫,以固国本。钦此……”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苏宁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尽管早有预料,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时,心中仍是翻江倒海。

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但苍白的脸色还是泄露了内心的震动。

他能感觉到身后投来的各种目光……

有同情,有嘲讽,也有审视。

“臣等恭贺皇太孙殿下!”百官齐声跪拜,声音在殿内回荡。

在震耳欲聋的朝贺声中,苏宁抬眼望去,只见朱允炆因为激动而颤抖着接过圣旨。

这个一向温和的二哥,此刻脸上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喜悦,眼眶泛红,几乎要落下泪来。

然而,更让苏宁在意的是其他藩王的反应。

秦王朱樉脸色铁青,拳头紧握,脖颈上的青筋暴起,显然对这个结果极为不满。

晋王朱棡则是面露苦笑,轻轻摇头,仿佛在感叹命运的无常。

周王朱橚神色复杂,似乎在为这个侄儿高兴,又似乎在担忧着什么。

而当苏宁的目光扫过燕王朱棣时,他捕捉到了那个转瞬即逝的眼神……

在低头的一刹那,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阴谋得逞的光芒,那是一种猎人看着猎物落入陷阱时的得意。

“果然如此……”苏宁在心中冷笑。

大朝会结束后,诸王各自回府。

吴王府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殿下,”马和担忧地看着苏宁苍白的脸色,“您……”

“我没事。”苏宁摆手打断他,声音有些沙哑,“传令下去,即日起,所有计划暂停。我们要重新布局了。”

“殿下的意思是?”

“皇爷爷这一招,实在是高明。”苏宁走到窗前,望着东宫的方向,“表面上立了允炆为太孙,实际上……”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实际上,这是一石三鸟之策。”

马和躬身聆听,不敢打扰。

“首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安抚了文官集团。毕竟这个熟读经史、性格温和的孙子,正是文官们理想中的君主。”

“其次,这样的安排避免了成年藩王继位可能带来的动荡。若是立秦王或晋王,势必会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满。而且……”苏宁顿了顿,“他们俩的能力和德行,也不配登基为帝。”

“而最重要的是,”苏宁的声音低沉下来,“皇爷爷这是在为真正的继承人扫清道路。”

马和恍然大悟:“陛下的真正目的,是要为……皇太孙扫清障碍?”

“没错。”苏宁冷笑,“不过他也只是表面上的继承人!毕竟等到这些障碍都被清除,一个仁弱的皇太孙,怎么可能是燕王朱棣的对手?皇爷爷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

就在这时,侍卫来报:“殿下,凉国公求见。”

蓝玉急匆匆地走进来,连礼节都顾不上,脸色难看至极:“殿下,皇上这是什么意思?立朱允炆为太孙,这……这让老臣如何自处?”

“凉国公慎言。”苏宁打断他,示意马和关上房门,“皇爷爷的决定,自有他的深意。”

蓝玉急道:“可是殿下,若是朱允炆继位,吕氏一族必定得势,到时候还有我们这些老臣的活路吗?殿下您才应该是……”

“凉国公!”苏宁提高声音,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我劝你最近还是低调些。有些话,不该说的不要说;有些事,不该做的不要做。更不要以为和燕王叔勾勾搭搭没人知道,皇爷爷手中的屠刀已经磨得很利了。”

蓝玉一怔,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似乎明白了什么,脸色反而更加难看:“殿下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苏宁缓缓坐下,把玩着手中的玉佩,“接下来,该收敛的要收敛,该切割的要切割。否则,谁也救不了你。”

送走失魂落魄的蓝玉后,苏宁独自在书房沉思。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历史的车轮正在按照既定的轨迹前进。

接下来,朱元璋将会对淮西勋贵进行清洗,秦王、晋王也会相继“离奇暴毙”。

这一切,其实都是在为朱棣的崛起铺路。

毕竟朱棣只是排行第四,无论如何皇位也不会落在他的身上。

可若是前面的兄长都不在了……

“皇爷爷,您真是用心良苦啊。”苏宁喃喃自语。

然而,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现在多了一个变数,那就是他苏宁。

……

“殿下,”魏国公徐辉祖深夜来访,神色紧张,“陛下为何没有选择你?这实在令人费解。”

“意料之中。”苏宁平静地为他斟茶,“皇爷爷的心思一向是最难琢磨。他既要考虑眼下朝局的稳定,又要为大明长远打算。”

“那我们……”

“我们按兵不动。”苏宁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现在跳得越欢,死得越快。我们要做的,是保存实力,静待时机。记住,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活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

徐辉祖若有所悟:“殿下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苏宁压低声音,“接下来,会有很多人倒下。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自己不是其中之一。”

……

九月十五,朱元璋为朱允炆举行隆重的册封大典。

典礼上,老皇帝亲自为皇太孙加冠,并将一把镶满宝石的宝剑赐予他。

“允炆,从今日起,你就是大明的储君。”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望你勤政爱民,不负朕望。”

朱允炆跪地接剑,激动得热泪盈眶:“孙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爷爷重托!”

苏宁站在台下,冷眼看着这一幕。

他知道,这把剑与其说是权力的象征,不如说是催命符。

在未来的某一天,这把剑很可能会指向它的主人。

典礼结束后,朱棣特意走到苏宁身边,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允熥,看来以后我们要称允炆为皇太孙了。你……可还习惯?”

苏宁微笑回应,神色如常:“这是自然。四叔也要谨守臣节才是。毕竟,君臣名分已定。”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意。

朱棣的眼中是志在必得的野心,而苏宁的眼中则是洞悉一切的清明。

当晚,苏宁在吴王府召见所有心腹。

烛光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凝重的面孔。

“从今日起,我们要改变策略。”苏宁郑重宣布,“一切以低调为主,收敛锋芒,静待时机。”

“殿下这是要......”一位幕僚忍不住问道。

“活下去!”苏宁斩钉截铁地说,“不仅要活下去,还要让所有人都觉得我们已经认命,已经退出这场角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接下来的风暴中保全自己。”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炬:“记住,真正的猎人,最懂得等待的意义。”

洪武二十五年的这个秋天,大明王朝迎来了新的储君。

表面上,权力交接平稳进行;暗地里,却是暗流汹涌。

苏宁知道,属于他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