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谈话(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最新章节。
坐在周汝信副秘书长——不,现在或许应该开始习惯称呼他为周省长了,虽然任命尚未正式公布,但风声已然很紧——的会客室里,我感觉手心有些微微冒汗。
这间办公室比王伯年主任的要宽敞许多,陈设却同样简洁。一面墙是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塞满了马列着作、政策文件汇编、经济理论和一些历史书籍,书脊大多有些磨损,显然是经常被翻阅。宽大的办公桌上,文件堆叠得整整齐齐,唯有一盆小小的、翠绿的文竹,给这严肃的空间增添了一抹生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茶叶的醇厚气息。
周省长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和我一样,坐在会客的沙发上,这无形中拉近了些距离,但我内心的紧张并未减少分毫。他换了一身深色的夹克,更显得沉稳干练,手里端着一个白色的瓷杯,目光平静地看着我。
“调令已经看到了?”他呷了口茶,语气平和。
“看到了,省长。”我连忙点头,努力让自己的坐姿更端正些,“感谢组织的信任,也感谢省长的提拔。”
“谈不上提拔。”他摆了摆手,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锐利了些,“叫你来,是想在你正式上岗前,再跟你谈一次。秘书这个岗位,很多人看着风光,觉得是捷径。但我今天要告诉你,跟着我,没有捷径,只有更重的担子和更严的要求。”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
“我明白,省长。我一定努力学习,全力以赴。”我郑重地表态。
“学习是必要的,但光有态度不够。”周省长看着我,话锋一转,“你知道我为什么选你吗?”
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盘旋过无数次,但此刻被当面问起,我还是有些措手不及。是因为那篇报告写得好?还是因为王主任的推荐?或者,仅仅是一次偶然?
我斟酌着词句,谨慎地回答:“可能是因为……我那篇关于农民负担的报告,虽然不够成熟,但反映了一些真实情况?”
“这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周省长微微颔首,又缓缓摇了摇头,“那份报告,数据扎实,案例典型,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里面有一种……嗯,一种不太‘机关’的东西。”
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汇:“一种还没有被太多条条框框束缚住的,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感知,和一种……或许可以称之为‘书生意气’的冲动。这在机关里,尤其是年轻干部身上,不常见。”
书生意气?我心头一凛,不知道这是褒奖还是批评。
“你不用紧张。”他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嘴角牵动了一下,“我不是在批评你。改革到了今天,需要啃硬骨头,需要打破一些坛坛罐罐,有时候,恰恰需要一点这种‘书生意气’,需要一种敢于直面问题、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冲劲。”
他的话让我稍稍松了口气,但接下来的话,又让我的心提了起来。
“但是,”他语气加重,“‘书生’可以,‘意气’却必须可控。秘书岗位,是领导的延伸,你的言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我,代表着组织的形象。冲动,在这里是最大的忌讳。你要学会把那种发现问题、想要改变的‘气’,转化为严谨细致的作风、周密思考的能力和稳妥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说,就是要把‘书生意气’,锤炼成‘政治智慧’。”
把书生意气锤炼成政治智慧?我细细品味着这句话,感觉一扇新的大门在眼前打开,门后是深邃而复杂的风景。
“请省长放心,我一定牢记您的教诲,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绝不给您和组织添麻烦。”我再次保证。
周省长点了点头,神色稍缓:“具体的工作,王秉文他们会带你。我这里只强调三点。”
他伸出三根手指:“第一,忠诚。不是对我个人的忠诚,是对组织,对事业,对你所服务的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这是底线,也是根本。”
“第二,务实。不说大话,不搞形式,一切从实际出发。报送的信息要准,起草的文件要实,协调的事情要落地。我这里,不需要夸夸其谈的‘理论家’,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实干者。”
“第三,守密。看到的,听到的,未经允许,一字不能外泄。这不仅是对你工作的要求,也是对你政治生命的保护。明白吗?”
“明白!忠诚,务实,守密。我记下了!”我将这六个字牢牢刻在心里。
“好。”周省长似乎对我的反应还算满意,他靠回沙发背,语气放松了些,“你的基本情况,组织部那边我都看过了。农村出来的孩子,能吃苦,有韧性,这是优点。家里父母都还好吧?”
“都还好,谢谢省长关心。”我没想到他会问起我的家庭,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嗯。”他沉吟了一下,“成了家没有?”
“还没有,省长。”我老实回答,“有……有一个正在交往的对象,是小学老师。”
“老师好,教书育人,安稳。”周省长点了点头,“以后工作可能会很忙,要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
他又简单问了几句我大学专业和学习的情况,话里话外,透露出对年轻干部成长的真切关心。这让我最初的紧张和敬畏,渐渐转化为一种更为复杂的、带着感激和振奋的情绪。
谈话持续了不到二十分钟,但信息量极大。当我起身告辞时,周省长最后说了一句:“下周一正式报到。这几天,把手头的工作交接好,也自己再好好想想我今天说的话。准备好了,就过来。”
“是!省长,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走出那间办公室,走廊里安静无声。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胸腔里充满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力量,还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周省长的话,像一把重锤,敲打在我心上。他肯定了我的“书生意气”,却又告诫我要将其转化为“政治智慧”。这看似矛盾的要求,恰恰点明了未来道路上最核心的挑战和修炼。
机遇的大门已经敞开,但门内并非坦途,而是一条需要时刻保持清醒、不断砥砺前行的攀登之路。我能成功实现这种转化吗?我能在这位锐意改革的领导身边,既保持那份发现问题、敢于直言的初心,又能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秘书吗?
回到政策研究室,老张等人看我的眼神更加复杂,但我已无暇过多理会。我开始着手整理文件,办理交接。我知道,从下周一开始,我的人生将翻开全新的一页。而周省长这场看似平常却分量极重的“谈话”,将如同航标,指引着我在这片名为“官海”的广阔而未知的水域中,谨慎地驶出第一个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