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广场上的辩论(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最新章节。
“知道那是什么性质的集会吗?”辅导员敲着桌子,“未经批准的非法集会!学校正在追查组织者!”
“我们只是旁观。”陈默说。
“旁观?”辅导员瞪了他一眼,“在这种敏感时期,旁观就是纵容!你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吗?”
从办公室出来,赵瑞龙抱怨道:“看吧,我早就说过要离远点。”
“我们做错了什么?”陈默依然不服气,“难道连听别人辩论的权利都没有吗?”
“权利?”赵瑞龙笑了,“在大学里,有些权利是要用智慧去争取的,不是想用就用的。”
这件事的后续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李振华和苏晓梅都被给予了警告处分,参与辩论的几个活跃分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评教育。
更让我震惊的是,系里突然宣布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所有社团活动必须提前报备,主题要经过严格审核。
“这就是你们要的自由?”赵瑞龙在寝室里不无得意地说,“现在连诗社都要被监管了。”
陈默沉默了很久,最后说:“我不认为我们做错了。思想不应该被禁锢。”
“但现实是,”我叹了口气,“我们都要为那次围观付出代价。”
果然,在接下来的奖学金评选中,我们三人都受到了影响。虽然成绩达标,但都因为“政治表现需要进一步考察”而落选。
“看吧,”赵瑞龙把评选结果扔在桌上,“这就是冲动的代价。”
但最让我意外的是沈清薇的反应。她在图书馆找到我,第一句话就是:“你后悔那天去广场吗?”
我想了想,摇摇头:“不后悔。虽然付出了代价,但至少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什么道理?”
“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我说,“还有,改变需要智慧,不是只有热情就够了。”
她笑了:“你成长了。”
那天晚上,我独自在未名湖畔散步。月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就像这个时代,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
我想起父亲常说的话:“做人要像稻穗,越成熟越懂得低头。”但陈默的话也在耳边回响:“人不能像稻草一样,没有自己的脊梁。”
我陷入深深的矛盾。是要像赵瑞龙那样精明世故,还是像陈默那样坚守理想?抑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回到寝室时,赵瑞龙正在整理他的“关系名片”,陈默在灯下读着《论语》。看到我,赵瑞龙抬头问:“想通了?”
“想通什么?”
“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
我看看赵瑞龙,又看看陈默,忽然明白了。我们三个人,其实代表了三种不同的选择:妥协、坚守,以及在妥协中坚守。
窗外,夜风拂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时代在轻声诉说它的秘密。
而我们的青春,就在这一次次的碰撞与思考中,悄然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