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时代的风铃(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最新章节。

八十年代末的大学校园,就像一座巨大的思想熔炉。而五四青年文化节的临近,更是给这座熔炉添了一把旺火。

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代表,我获得了在文化节开幕式上发言的资格。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整个年级。走在校园里,我能感受到各种目光——有羡慕,有鼓励,也有赵瑞龙那种意味深长的审视。

“致远,稿子准备得怎么样了?”陈默在图书馆找到我时,我正对着一沓稿纸发愁。

“还在修改。”我叹了口气,“总觉得写得不够好。”

陈默在我对面坐下,推了推眼镜:“不要有太大压力。真诚比技巧更重要。”

“说得轻巧。”赵瑞龙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我们身后,手里拿着一本《演讲与口才》,“这可是全校性的大场合,台下坐着的不仅有校领导,还有省里来的嘉宾。稿子写不好,丢的可是整个中文系的脸。”

他把那本《演讲与口才》放在我面前:“拿去参考参考,里面有些范文写得不错。”

我有些意外:“谢谢。”

“不用谢我。”赵瑞龙耸耸肩,“我只是不想看到咱们系出丑。”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陈默轻声说:“瑞龙最近变了不少。”

我点点头。自从学生代表竞选失利后,赵瑞龙确实收敛了许多锋芒,但那种若即若离的态度,反而让人更加捉摸不透。

文化节前三天,系里组织了一次彩排。当我站在空荡荡的礼堂舞台上,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座位时,手心不禁冒汗。

“声音再大一点!”系主任在台下指挥,“要有激情,要有感染力!”

我深吸一口气,重新开始:“各位领导,各位同学,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仅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更是为了思考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停!”系主任打断我,“林致远,你的稿子思想性够了,但感染力不足。要更加激情澎湃,要让人听了热血沸腾!”

我有些茫然。这篇稿子写的是我对农村教育的思考,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感悟,这些都是我的真实想法。难道非要喊口号才算有激情吗?

彩排结束后,我独自在校园里散步。不知不觉走到了未名湖畔,却发现沈清薇正坐在长椅上看书。

“怎么了?看起来心事重重的。”她合上书,给我让出位置。

我把彩排的困扰告诉她。她安静地听完,然后说:“系主任说得对,但也不全对。”

“什么意思?”

“场合确实需要激情,”她微微一笑,“但激情不一定非要通过喊口号来表现。你的优势在于真诚,在于那种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力量。为什么不把这两种特质结合起来呢?”

她的话让我茅塞顿开。

当晚,我彻夜未眠,把稿子彻底重写了一遍。保留了核心思想,但调整了表达方式,让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文化节当天,大礼堂座无虚席。坐在后台,我能听到前面传来的阵阵掌声。手心一直在出汗,演讲稿被捏得有些发皱。

“紧张了?”赵瑞龙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我身边。他今天穿着笔挺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有点。”

“记住,”他压低声音,“今天台下有省委宣传部的人,好好表现。”

我心里一紧。就在这时,听到报幕员念到我的名字。

走上舞台的瞬间,刺眼的灯光让我有些眩晕。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我。我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观众席,看到了系主任期待的眼神,看到了陈默鼓励的目光,看到了赵瑞龙若有所思的表情,也看到了沈清薇安静的微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