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精准的卡脖子(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最新章节。
他没有像吴坤那样暴怒,也没有像周伟那样焦虑。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封冰冷的邮件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大脑在飞速运转。
【超维记忆库】中,海量的信息在意识深处流淌。传感器原理、模拟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算法、故障补偿技术……无数知识碎片在碰撞、重组。
突然,他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想法,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的思维。
“他们断供的,是硬件。”林烨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安心的力量,“但解决问题的钥匙,未必在硬件本身。”
周伟和吴坤都愣住了,不解地看着他。
“小伟,”林烨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如果我们暂时找不到性能相当的传感器,如果我们只能用次一级的、噪声更大、性能更差的器件……”
“那怎么可能?”周伟脱口而出,“信号质量是基础,基础差了,后续算法再强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不一定。”林烨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笔,飞快地画了起来,“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呢?不再追求硬件本身的完美,而是用极致的算法,去补偿、去校正、甚至去‘创造’出我们需要的信号质量?”
他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软件定义传感器”、“AI辅助信号重建”、“系统级噪声抑制”。
“想象一下,把整个信号链看作一个整体。廉价的传感器会产生特定的噪声和失真,对吧?如果我们能通过机器学习,精确建模出这种噪声和失真的特性,然后在数字域进行反向补偿和重构呢?”
“或者说,利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加入一颗普通的、易获取的惯性测量单元,通过运动信息来辅助分离真正的生物电信号和运动伪影?”
“再极端一点,利用‘玄武’芯片的可编程性,动态调整前端的放大器和滤波器参数,去自适应地匹配劣质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最大化地榨取它的有效信息?”
林烨语速越来越快,思路越来越清晰,眼中闪烁着挑战技术极限的光芒。
“这……这需要极其恐怖的算法算力和对信号机制的深刻理解……”周伟被这个想法震撼了,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硬件设计理念。
“我们最不缺的,就是算法。”林烨斩钉截铁地说,“而且,我们还有‘玄武’,它给了我们在底层进行实时优化的可能。”
他看向周伟和几位核心算法工程师:“这是一次危机,但也是一次机会!一次逼着我们跳出框框,实现技术跨越的机会!如果我们能用一颗便宜的传感器,通过算法达到甚至超越MSA-1102的效果,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供应链!更强的技术壁垒!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林烨的话语在回荡。所有人,包括吴坤,都被这个大胆到极致的技术构想吸引了。
“可是……这太难了,时间也太紧了……”周伟依然觉得难以置信。
“没时间犹豫了。”林烨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从今天起,算法团队全部转向这个新方向!硬件团队配合,立刻采购所有可能替代的传感器样品和IMU芯片,搭建测试平台!”
“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告诉巨象,告诉所有人——”
“想用这种手段卡住星火的脖子?”
“做梦!”
一场与技术极限赛跑的攻坚战,就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压下,被迫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