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最新章节。
军士双手奉上两卷素帛。其一是孙坚亲笔檄文,字里行间杀伐之气扑面而来——董卓余孽既除,大军陈兵关下,要么恭送天子南归,往事不究;要么引颈就戮,勿谓言之不预!
另一封则是守将请援文书,字迹潦草尽显惶恐。
李傕读罢面如死灰,颓然跌坐主位:"孙文台......当真来了!"
郭汜等人连忙传阅军报,待传到贾诩手中时,帐中已弥漫着恐慌气息。这些久经沙场的西凉悍将此刻竟无一人敢言战——孙坚的威名,是实打实用尸山血海堆出来的!
贾诩指节发白地攥着帛书,眉间沟壑深锁。他虽料到孙坚会北上,却不想来得这般迅疾。能够兵临武关,意味着荆州刘表与南阳曹军已然......
《惊变武关》
烈日当空,李傕攥着缰绳的指节发白:"文和先生,孙文台怎会突然兵临武关?"
帐内铜灯骤暗,郭汜打翻酒樽:"上月塘报还说他在广陵练兵!"
"十万虎狼之师..."胡轸的佩刀当啷坠地,溅起三点尘灰。
贾诩抖开染血的帛书,惊起案头香灰:"诸君可记得,那孙破虏昔年如何阵斩华雄?"紫檀镇纸压住的地图上,扬州至南阳的血色箭头犹带余温。
樊稠突然踹翻胡床:"刘景升的襄阳水军呢?曹孟德的青州兵呢?"
"败了。"贾诩将密报投入炭盆,火舌忽地窜高,"三日前,孙家玄旗已插上宛城箭楼。"
窗外传来守卒的惊呼,贾诩捻断五枚算筹:"此刻武关城头,怕已能望见'孙'字大纛。"残筹在沙盘排出血路,直抵长安朱雀阙。
李傕突然狂笑,震落梁间积尘:"若献了天子,他仍要——"
"那便合该改元建安。"贾诩截断话头,案上松烟墨无声晕开,吞没未干的"禅让"二字。
(---
众人议论纷纷,贾诩终于露出一丝笑意,缓缓开口:
"各位的忧虑,贾某心中明白。"
"但以我之见,孙坚与诸位并无仇怨。"
"他与曹操矛盾日深,留着诸位反倒对他有利。"
"若将军们仍不放心,这次我亲自护送天子南下,面见孙坚。"
"若他无意北上,我可保全性命;"
"若他有心北上,贾某便是一个赴死之人。"
"如此安排,诸位可还满意?"
听完这番话,李傕沉思片刻,点头道:
"既然贾先生如此有把握,我看可行。"
这段时间他们早已看出,贾诩最是珍视性命。他能说出这话,必是胸有成竹。
但李傕仍有顾虑:"可贾公南下后,曹操若来攻打,我等该如何应对?"
贾诩淡然一笑:"将军无需担忧。"
"曹操屯兵潼关,为的就是天子。"
"待天子送至孙坚处,他见我军坚守,自然退兵。"
"只要我能说服孙坚,诸位便可高枕无忧,坐镇长安。"
李傕等人恍然大悟。
若真如贾诩所言,可谓一举三得——既摆脱了天子的累赘,又能逼退孙曹两军,更可送走这位深不可测的谋士。
说实在的,他们虽倚仗贾诩,内心却始终忌惮。毕竟他并非下属,而是平起平坐的同僚。自从见识其谋略后,这份忌惮更甚。
想到这里,李傕当即拍板:"好!就依先生之计!"
......
与此同时,长安深宫内。
"陛下!天大的喜讯!"
年少的刘协见众臣情绪激动,连忙询问缘由。
侍御史侯汶跪地奏报:"陛下!征南将军孙坚已至武关,要迎您南归!"
"孙将军率十万雄师已至武关,陛下脱困指日可待!"
刘协把玩着衣袖金线,兴致索然道:
"曹孟德被困潼关月余,这孙伯符又能如何?"
伏完抖开朝服前襟朗声大笑:
"陛下且看!当年孙将军三千轻骑破董贼连环阵,如今十万铁甲压境,李傕小儿岂敢不退?"
他忽然压低声音:"老臣在城南密林备了三十匹凉州快马..."
小黄门跌跌撞撞扑进殿来:"天大的喜讯!贾文和说李郭二贼愿送驾南巡!"
老臣们顿时哭作一团,刘协的泪水在冕旒后无声滚落。这顶十二旒的枷锁,终于要卸下了。
队列像条伤痕累累的赤龙蜿蜒在长安城外。董承按着剑柄冷笑:"把这些蝗虫都..."
话未说完就被伏完截住:"将军慎言!百姓攀龙附凤,不正说明汉室气数未绝?"
董承闻言抚掌而笑:"民心所向,正显天眷,何故驱之?"
伏完面露难色:"董将军所虑,是恐流民冲撞圣驾,更怕李郭二贼借此反悔。"
镫声轻响,贾诩策马而至:"这些饥民家徒四壁,留之反成累赘。若携之南归,恰是将军功德。"他望见董承眼中戒备,续道:"诩愿以身家担保。"
秋风卷起尘土,贾诩 ** 马背凝望南天。乱世蝼蚁求活而已,何错之有?他暗忖待至江南,便当挂印归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