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最新章节。

"丹阳太守周昕虽学识渊博,却行事乖张,与前刺史陈温亦貌合神离;"

"吴郡盛宪、会稽王朗、豫章华歆等人,名义上遵刺史号令,实则各自为政。"

"前任陈刺史不善兵事,对这些太守无可奈何。"

"主公若要掌控全州,尤其需留意陆康、周昕二人,恐成最大阻碍。"

这番分析令在场众人对扬州局势豁然开朗。

原以为只是寻常州郡,未料竟如此错综复杂!

孙坚沉思片刻,再度看向秦鸣:

"军师既知扬州形势,以为我军当从何处着手?"

“周昕或陆康?”

秦鸣微微一笑:

“主上何必费心抉择?应当让他们自行决断。主动权在我,而非在彼。”

孙坚眉头微挑:

“先生此言何意?”

秦鸣轻摇羽扇:

“主上还未参透刺史之位的玄机。”

“依某之见,不必分头征讨。只需向五郡发出檄文,宣告主上已就任扬州刺史。”

“令诸郡守前来述职。”

“来者即为归顺,不来者即是叛逆,届时挥师讨伐便是。”

“庐江郡距我最近。”

“若陆康应召而来,我军便可转向周昕。若周昕亦至,则继续南进。”

“反之,若陆康抗命,便先取庐江,以儆效尤。”

“待平定庐江后,周昕若仍不从,再行征讨。”

“如此层层推进,未待战事终了,诸郡恐已望风归降。”

“这般安排,主上还需为攻伐对象犹豫不决吗?”

孙坚闻言豁然开朗。

确实。

身为刺史,自可号令诸郡。

顺者生,逆者亡!

“妙哉!此计甚合吾意!”

孙坚朗声笑道:

“即刻传檄五郡,给这些人择路的机会!”

转头对王粲道:

“仲宣可记下了?”

“速拟檄文,召诸郡守来寿春述职!”

王粲躬身应诺。

秦鸣继续进言:

“主上,除军务外,尚有两事亟待解决。”

孙坚正色道:

“还有何事?”

秦鸣竖起双指:

“当务之急,除经略扬州外,尚有两患。”

“其一,人才匮乏。”

“昔日讨董时期,军务繁重却条理分明。”

大业初定,九江新附,军政百务丛胫。

"今我军虽据九江,然户籍未清,田亩未测,文武之才俱缺。若止知征战,不谙治理,终非长久之计。"

孙坚闻言蹙额:"诚如卿言。吾昔为郡守,皆系空降,亲信文吏甚寡。"转而又问:"伯雅可有良策?"

秦鸣成竹在胸:"臣有三策:其一,邀郡中世家子弟出仕。既可暂解用人之急,又能安抚民心。"

"善!此乃一箭双雕。"孙坚拊掌称叹。

"其二,"秦鸣续道,"广贴求贤榜,不拘出身,唯才是举。更可资遣商旅四方传扬,使天下英才悉知。"

孙坚朗笑道:"此计大妙!纵耗万金亦在所不惜。"忽又追问:"那三策?"

秦鸣含笑捋须:"明日朝会议政时,容臣细禀。"("三点要仰仗宗族之力。"

"孙氏在吴县曾是名门望族,亲族子弟众多,又与吴氏联姻,其中岂会没有可用之才?"

"主公如今已有立足之地,不妨征召这些亲族子弟,委以官职,也能暂解燃眉之急。"

在他看来,孙坚的宗族中人才济济。

与势单力孤的刘备不同,孙坚的弟弟孙静、族兄孙香、妻兄吴景都颇有才干。

除同辈外,子侄辈的孙贲、孙河等人也曾青史留名。

至于孙坚之子孙策,更是勇猛非常。正值创业之际,若召来孙策,还能附带周瑜这等良才,岂不妙哉!

但秦谏言终究只是建议。孙坚闻言却陷入沉默。

细细算来,他与儿女子侄已许久未见。

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先前忙于军务尚能压制,此刻被秦点破,顿时心潮翻涌。

孙坚苦涩一笑:"常年征战在外,若非先生提醒,几乎忘却天伦之乐!"

"此策甚善,待议事后立即派人接他们过来!"

说罢抬头问道:"首件难题已解,那二件呢?"

"盗匪猖獗!"

不待孙坚说完,秦已斩钉截铁道:"这些山匪藏身丛林,不时袭扰乡里,实乃治国大患!"

"果然如此!"孙坚深表赞同。

征战多年的他 ** 无数,闻言当即拍案:"先生认为该如何应对?"

秦从容一笑:"双管齐下,剿抚并用!"

"招抚?"

听到新词,孙坚眼前一亮:"敢问先生何谓招抚?"

帐中诸将也纷纷侧耳。方才论及政事不便插言,此刻谈到平叛之策,顿时兴致盎然。

当世对匪患无非两种态度——要么放任自流,要么赶尽杀绝。而这"招抚"二字,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赵云笑问:"先生所谓招抚,莫非是劝降之意?"

众人目光齐集秦身上。

(057章 豪族底蕴震动扬州 袁术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