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科研攻坚解危局(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最新章节。
第二百四十二章 岩洞自查遇险情
岩洞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压抑的呼吸声和仪器偶尔发出的、如同心跳倒计时般的轻微嘀嗒。洞外雨林的喧嚣被厚重的岩石阻隔,变得沉闷而遥远,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包围和警告。每个人都依照宋墨涵发来的流程,在沉默中高效地进行着自查,动作细致而凝重,仿佛在检视一件件关乎生死的易碎品。防护服下的每一寸皮肤,都可能是潜伏危机的温床。
“头儿!”雷刃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这个平日里以硬汉形象示人的战士,此刻抬起左小腿,指着防护服一处几乎难以辨别的细微破损处下方,“这里……有点麻,而且起了几个小红点。”
顾锦城心中一凛,如同被冰冷的毒蛇缠绕。他立刻上前,单膝跪地,动作迅捷却异常稳定。果然,在雷刃小腿古铜色的皮肤上,几点猩红的疹点如同恶毒的诅咒悄然浮现,周围的皮肤触手微凉,并伴有轻微的麻木感。症状与宋墨涵的警告分毫不差!
“山鬼,标准解毒剂,蓝色标签!”顾锦城的声音冷静得像冰封的湖面,听不出一丝波澜,但眼神锐利如鹰。他接过山鬼迅速递来的注射器,透明的针管内,淡蓝色的液体承载着希望。他精准地找到雷刃三角肌的位置,消毒、进针、推注,动作一气呵成,稳定得没有半分犹豫。
“感觉怎么样?”顾锦城紧盯着雷刃的眼睛,那双平日里充满战意的眸子此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顾锦城需要从中读出最真实的身体反馈。
雷刃活动了一下腿,眉头微蹙:“嘶……凉飕飕的,顺着血管往下走……好像……好像那股麻劲儿是轻了点?”他的语气带着不确定,但眼神中的惊慌确实因顾锦城的果断和药物的注入而稍微平复。他信任他的队长,如同信任自己的手臂。
“物理降温。”顾锦城再次下令,声音不容置疑。鹰眼默默地从应急包里取出冷却凝胶贴,仔细地敷在雷刃的小腿患处。这个沉默的狙击手,用行动表达着对战友的关切。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宋墨涵的分析明确指出,这只能延缓,无法根除。
“指挥官,”山鬼的声音低沉,带着忧患意识,“我们的标准解毒剂存量不多了,而且……效果似乎只是暂时的抑制。如果毒素适应或者变异……”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顾锦城握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手背上的青筋隐约可见。他低头看向战术终端,屏幕上,宋墨涵发来的那份详尽医疗建议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方向,却也无比清晰地照出了前路的凶险和资源的匮乏。他没有丝毫耽搁,将雷刃的详细情况、症状细节、生命体征数据以及解毒剂初步反应,迅速而准确地反馈回基地。每一个字,都可能关系到后续的救援方向。
---
后方基地,联合技术攻关小组的临时工作区。气氛同样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宋墨涵收到顾锦城反馈的信息时,正在分析一份毒素蛋白结构图。当“雷刃,左小腿,红疹,局部麻痹”这几个字跳入眼帘时,她的心脏猛地一缩,仿佛被无形的手攥紧。她几乎能透过冰冷的文字,感受到岩洞内那种压抑到极致的紧张,以及顾锦城强自镇定的面孔下深藏的担忧。那是他的队员,他的兄弟!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带来细微的刺痛感,帮助她集中精神。现在不是担忧个人的时候,她是他们的医生,是他们此刻在后方唯一的生命线,她必须比任何人都要镇定。
“症状确认,与模拟分析高度吻合。”宋墨涵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响起,依旧柔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能穿透一切焦虑,“毒素攻击周围神经末梢的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必须争分夺秒。”她看向旁边工作台的陈澜,“陈博士,我们需要更快!超声波模块的验证必须加速!”
陈澜正全神贯注地调整着超声波发生器的参数,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飞速滚动。闻言,她头也不抬,手指在控制台上飞舞,快得带起残影,专注的侧脸在屏幕蓝光的映照下,透出一种锐利而冷静的魅力:“明白。给我三分钟,模拟酶失活效应的最终验证就好。能量聚焦点还需要微调……快了!”
高战站在她们身后不远处,如同定海神针。他没有出声打扰这两位顶尖专家的工作,只是默默协调着基地资源,确保所有分析仪器和计算单元都优先为这个小组服务,同时密切关注着前线传回的任何动态。他的眉头紧锁,深知每拖延一秒,前线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气密门伴随着轻微的充气声滑开,一位穿着笔挺军绿色作战服,身形挺拔如松的年轻军官走了进来。他肩上的少校军衔徽章熠熠生辉,面容刚毅,线条分明,眼神沉稳锐利,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但眉宇间又带着几分属于科研人员的书卷气。
“高队!”来人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干净利落,声音洪亮有力,“总部直属特种生物防御研究所,林皓少校!奉命携带最新研制的‘神经毒素拮抗剂’原型样本及部分相关数据前来支援。路上我已经初步了解了‘牧羊人’及其毒素的情况,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他的话语简洁明了,直奔主题,透露出极高的效率和专业素养。
高战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立刻回礼,用力握住林皓的手:“林皓少校,欢迎!你们研究所的前沿成果对我们至关重要,简直是雪中送炭!”他迅速侧身,向宋墨涵和陈博士介绍:“这位是林皓少校,神经毒理学领域的专家,参与过多次重大生物威胁处置任务,经验丰富。”
林皓的目光扫过实验室,在宋墨涵身上停留了一瞬,那是一种对同行专业性的审视与尊重,随即落到主屏幕不断刷新的毒素数据和前线体征信息上,眼神瞬间变得更加凝重:“情况我已经基本了解。‘牧羊人’的这种神经毒素结构非常奇特,具有潜伏性和快速生效的特点。我们带来的拮抗剂,其设计原理是针对神经突触后膜的特定受体,理论上可以像钥匙插错锁孔一样,抢先占据位点,中和毒素活性。但,”他话锋一转,强调道,“这需要根据实际病例数据和毒素变异性进行精确的分子结构微调。前线已经有队员出现症状了?”
“是的,一名代号‘雷刃’的队员出现早期局部症状,已使用标准解毒剂暂时抑制,但效果存疑。”宋墨涵立刻接口,同时将雷刃的详细症状数据和之前采集到的生物毒素原始分析数据共享给林皓的终端,“林少校,你的拮抗剂能否应对这种作用迅速、且可能存在潜伏期爆发的毒素?”
林皓走到最近的终端前,快速浏览着数据流,眉头微蹙,手指在屏幕上快速划动、放大关键结构区域:“标准解毒剂只能暂时稳定细胞膜,治标不治本。我们的拮抗剂是从根源上进行阻断。但前提是模型足够精确。宋医生,你传回的生物毒素原始数据非常关键,尤其是那个异常活跃的蛋白结构域,请授权我接入我们的‘蜂巢’动态模型进行实时演算和适配。”
“没问题,所有数据权限已对你开放最高级别。”宋墨涵毫不犹豫。此刻,任何门户之见或程序拖延都可能延误战机,导致前方付出生命的代价。陈澜也适时地将她刚刚完成的、关于腐蚀酶对特定超声波频段敏感性的最新验证数据共享出来。
刹那间,三位来自不同领域、代表着后方所能集结的最高科研水平的专家,为了共同的目标,毫无滞涩地融合成一个高效运转的整体。宋墨涵凭借其医学背景和对前线情况的实时掌握,提供临床洞察、生物样本分析和效果评估;陈澜则专注于物理防御和武器化应用,攻坚超声波参数;林皓则利用其专业领域知识,专注于神经毒素的分子级破解与特效药剂的快速研制与适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