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登陆蚂蚁世界(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无尽的拉格朗日之文明演化》最新章节。

龙国云贵高原的深处,藏着一个小城,名叫老厂。

这里群山环绕,抬头望,是连绵不绝的青黛色山峦;登上一座山巅,俯瞰远方,映入眼帘的依然是层叠起伏的山峰,仿佛大地随意堆砌的巨石,永无止境。

老厂城就依偎在这山的世界里,城市里的建筑,也像是被调皮的山神随手撒在山坡上的积木,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沟壑与山梁之间。

城市的边缘,是老厂小学的领地。这所学校也颇具“山城”特色,整个校园就建在一座大山的山坡上。山腰处,是四、五、六年级的教学楼和操场;再往上攀,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便是低年级的天地,一、二、三年级的教室掩映在更高处的绿树丛中,仿佛与云雾更近一些。

从山脚到山顶的学校,铺就了几百级粗糙的石梯,石阶的缝隙里,顽强地钻出野草和苔藓。石梯的两侧,利用天然的阶地,开辟出一片广阔的花园。

花园很大,被精心地划分成了24个片区,每个片区都用矮小的竹篱或石块围起,对应着学校里6个年级的24个班级。从一年级踏入校门那天起,每个孩子就拥有了自己班级的那一片小小花园,直到六年级毕业,这片土地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承载了他们无数的欢笑与秘密。

今天,阳光格外明媚,透过一年级教室的窗户,洒在光洁的木地板上,映出孩子们兴奋又略带懵懂的脸庞。

杨老师,一位有着温柔眼神和耐心语气的女老师,正站在讲台上,环顾着这个充满活力的班级。她的目光最终落在墙上的那座老式钟表上,指针指向了第三节课的结束时刻。

她清了清嗓子,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清晰地回荡:“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观察蚂蚁,然后写一个关于‘生命存在的意义’的心得体会。”她边说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用力地写下“生命存在的意义”几个大字,字迹工整而有力。

“蚂蚁?”夏云第一个好奇地扬起眉毛,“哪里有蚂蚁呢?”

“嗯,我也想知道。”曼容小声附和,眼睛里闪烁着探究的光芒。

安阳刚从自己的小世界里回过神,迷茫地眨了眨眼:“什么蚂蚁?老师,我们要观察的是蚂蚁吗?”

依瑶接着问:“对啊,我们要去哪里找蚂蚁呢?”

安阳突然想起了什么,担忧地皱起小脸:“而且蚂蚁有毒吧,被咬一口得肿几天,会很疼的。”

雁梅犹豫地举起小手,声音细若蚊蝇:“老师,我们不观察蚂蚁可以吗?”

杨老师微笑着点头:“当然可以,蚂蚁只是个例子。大自然中有很多群体生活的生物,比如蜜蜂、蚂蚁、甚至某些鸟类。你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去仔细观察它们的生活,然后写下你对‘生命存在的意义’的体会。”

这时,一直坐得端端正正的小明突然兴奋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可以观察蜜蜂吗?我家附近就有花丛,蜜蜂嗡嗡飞的,看起来很有趣!”

杨老师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微笑着回答:“当然可以,小明,只要你能够认真观察,并且从中体会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任何生物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小华也按捺不住,站起来跃跃欲试:“老师,我想观察蝴蝶!蝴蝶多漂亮啊,它们在花丛中飞舞的样子一定很有意义!”

“很好,小华,”杨老师鼓励道,“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静丹在一旁撇了撇嘴,插话道:“得了吧,蜜蜂比蚂蚁危险多了,蛰人可疼了!还有蝴蝶,你又能看到几只?哪像蚂蚁,遍地都是,随便一找就有。”

杨老师并没有批评她,只是依旧微笑着说:“蚂蚁确实是最简单容易找到的生物,它们就在我们身边,默默无闻却充满活力。或者,你们也可以去外面我们班迹的花园里面找找看,那里是你们观察的小天地。”

就在这时,“叮铃铃——”下课铃声清脆地响起,打破了教室里的讨论声。

“下课吧,同学们。”杨老师微笑着说,目光里充满了期待。

话音刚落,学生们像一群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纷纷离开教室,迫不及待地冲向属于自己班级的那片花园,开始寻找他们的观察对象——蚂蚁。

“这里有只蚂蚁!”嘉涛第一个发现,声音里带着惊喜。

“这里也有几只!”瑜宇紧随其后,手指着不远处的草叶。

“我找它们的窝了!”玮翔蹲下身,专注地拨弄着地上的落叶。

“我也找到了,一个小洞,有蚂蚁进进出出呢!”伫煜兴奋地凑过去,指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坑。

“蚂蚁窝里应该有蚁后吧?”嘉涛好奇地猜测。

“我看看蚁后长什么样。”瑜宇说着,捡起一根掉落的树枝,小心翼翼地拨开蚂蚁窝的边缘,“让我看看里面。”

“应该比普通蚂蚁大吧。”玮皓也围了过来。

“这只比较大,是不是?”瑜宇指着一只有点特别大的蚂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只相对也小。”艺辉补充道,似乎在比较着大小。

“这边的蚂蚁都大,不会都是蚁后窝吧?”宸博提出了疑问。

“蚁后一窝蚂蚁才一只,哪里有一窝都是蚁后的。”昊释肯定地回答。

然而,晟凇似乎有些急躁,他连续掏了好几个蚂蚁窝,都没能找到一只他想象中“巨大”的蚁后。他有些泄气,但又不想放弃,于是拿起一只比较大的蚂蚁,用树枝的尖端用力一挑,“啪”的一声,蚂蚁被他硬生生地拉扯成了两半。奇怪的是,那两瓣还在微微抽动。晟凇愣了一下,随手就把这两半丢在了蚂蚁窝旁边。他看到,几只工蚁迅速围了上来,竟然把这被撕成两半的“同伴”当作食物,小心翼翼地搬运着,往窝里拖去。

泞兮看到了这一幕,似乎觉得很有趣,也学着样子,用手直接捏死了几只蚂蚁,然后扔到另一个蚂蚁窝旁边。果然,其他蚂蚁也跟随着,将这些被捏伤的蚂蚁当作食物,忙碌地搬运回去。

转眼间,几个蚂蚁窝都被这群急切又懵懂的孩子扒拉开了,泥土被翻得乱七八糟,但传说中的“蚁后”却始终没有出现。

潇祺是最后一个赶到这里的,他看着被破坏得不成样子的花园,又看看周围几个班级区域也被其他同学“光顾”过的痕迹,终于忍不住大声叫了起来:“喂!别拔了!这片花园的蚂蚁本来归晖洛、旭灏、琛海、杰棋、艺辉、小喵我们几个负责观察的,现在全被你们破坏了,还怎么观察蚂蚁!”

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个方向也传来抗议声:“这边花园的蚂蚁是我们睿瀚、奕洛、浩翔、仁驰、文喻我们几个的了!你们干嘛乱动别人的地盘!”

很快,整个花园里充满了孩子们的争吵声,他们开始互相指责,甚至开始用石块或树枝划分“势力范围”,原本平静的花园瞬间变成了一个混乱的战场。蚂蚁们四散奔逃,而孩子们则在争吵中,将原本的观察任务抛到了九霄云外。

杨老师站在教室的窗边,看着楼下混乱的景象,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这群孩子还太小,他们还不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找到那个所谓的“蚁后”,而在于学会尊重每一个微小的生命,学会在群体中和谐相处。今天的作业,才刚刚开始。

午后的阳光依旧炽烈,但花园里的争吵声渐渐平息了下去。孩子们似乎都累了,或者,他们找到了新的“乐子”——互相追逐打闹,暂时忘记了最初的任务。只有那些被翻开的蚂蚁窝,像一个个丑陋的伤疤,留在原本整洁的泥土上,以及散落在各处的、被捏死或撕碎的蚂蚁尸体,无声地诉说着刚才的混乱。

杨老师没有立刻去干预,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她明白,孩子们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受。有时候,失败和混乱,比成功和秩序更能教会他们东西。

下午的课间,大部分孩子都回到了教室,但花园里依然有几个“探险家”没有回来。杨老师有些担心,便走出教室,准备去看看。

她穿过走廊,沿着石梯往下走,来到了一年级班级的花园区域。眼前的景象让她皱紧了眉头。花园里的竹篱有些被推倒了,花草被踩踏得东倒西歪,泥土被翻得乱七八糟,几个蚂蚁窝被彻底破坏,蚂蚁们惊惶地四处逃窜。

“你们在做什么?”杨老师的声音让几个还在拨弄泥土的孩子吓了一跳,纷纷站直了身体。

“老师!”领头的是晟凇,他脸上还带着兴奋后的余韵,“我们……我们在找蚁后!”

“还有,”泞兮怯生生地补充,“蚂蚁好像很喜欢吃被弄伤的同伴。”

杨老师看着他们沾满泥土的小手和脸上混合着好奇与破坏后的满足的表情,心里五味杂陈。她没有立刻批评他们,而是蹲下身,轻轻拨弄了一下被破坏的蚂蚁窝边缘。

“你们觉得,找到蚁后很重要,对吗?”她问道。

“嗯!”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你们知道蚂蚁为什么要搬运这些受伤的同伴吗?”杨老师又问。

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摇了摇头。

“蚂蚁是非常团结的生物,”杨老师耐心地解释,“它们有很强的集体意识。当同伴受伤或者死亡时,它们会把它搬回巢穴。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喜欢吃同伴,而是因为它们需要保持巢穴的清洁,防止腐烂的尸体引来敌人或者病菌。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也是一种集体责任感。”

孩子们听得入了神,小脸上露出困惑又好奇的神情。

“而且,”杨老师继续说,“蚁后并不是蚁蚁世界的女王,她只负负责繁殖的个体。真正支撑起整个蚁群,让它们能够生存下去的,是那些每天辛勤工作的工蚁。是它们建造巢穴,寻找食物,照顾幼蚁,保护家园。每一只蚁蚁,无论大小,无论职位,都在为这个集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之一——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之努力。”

她站起身,环顾着这片被破坏的花园:“你们看,现在这片花园被你们弄乱了,很多蚂蚁的家都被毁了。它们会怎么样?它们可能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可能会因为失去家园而死去。你们刚才的快乐,建立在它们的痛苦之上,这真的是观察生命意义的方式吗?”

孩子们低下了头,脸上露出愧疚的神情。晟凇小声说:“老师,我们错了,我们不应该破坏蚂蚁的家。”

“知错能改就好。”杨老师温柔地说,“现在,老师有个新的任务给你们。不是去寻找蚁后,也不是去观察蜜蜂或者蝴蝶了。你们的任务是,一起合作,把这片花园恢复原状。把倒下的竹篱扶起来,把踩坏的草拔掉,把翻开的泥土重新拍实,尽量让这里恢复到刚才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看看你们自己,作为一个小集体,是如何合作的,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孩子们互相看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他们开始行动起来,晟凇和泞兮因为之前的破坏行为,显得格外卖力。他们扶起竹篱,虽然有些歪歪扭扭;他们拔掉踩坏的杂草,虽然动作还有些笨拙;他们用手把翻开的泥土重新拍实,虽然弄得满手都是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