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经济调控,防危机再现(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李瑶的手指在案卷边缘划过,纸页翻动发出轻微声响。她刚从工坊送来的装备列装进度表上抬起头,目光落在另一叠尚未拆封的《各州物资流通旬报》上。昨日幽州铁料调拨顺利,但今日漕运司上报,三处码头麻布库存异常减少,而市价悄然上涨七成。
她抽出一份报告,逐行扫视。交易记录显示,近半月来,精米、盐块、熟铁的预付定金单激增,多由匿名商号承接,转手便以高价流入邻郡。这不是普通买卖,是有人在囤货。
她起身走到墙边,拉开一道暗格,取出一枚铜牌。铜牌入手微凉,正面刻着“文渊阁直通令”。她将牌子压在文书上,命侍从传话:“请崔嫣然即刻来政事堂东阁,再召陈文远、沈季、周玿三人,半个时辰内到齐。”
不到二十息,崔嫣然已站在门外。她进门时披着轻纱外裳,发髻略显凌乱,显然是从户部赶来的途中未及整理。她看了眼堆满案几的报表,低声问:“出事了?”
“不是出事。”李瑶将一份加急快报推过去,“是快出事了。”
崔嫣然快速浏览,眉头渐渐收紧。快报里提到,朔方有粮栈夜间运入大批米袋,却未登记入库,周边村落已有小贩抬价售卖陈米。她认得其中一个商号名——那是某位退隐老臣的姻亲产业。
“他们以为现在是抢钱的好时候。”李瑶坐下,指尖轻点桌面,“可一旦市场崩了,最先遭殃的是百姓。前朝就是因为这个垮的。”
崔嫣然点头:“得管,但不能乱管。商人怕的是突然禁令,会立刻抛售或藏货,反而引发恐慌。”
这时,三位经济专家陆续抵达。陈文远穿着旧青袍,袖口磨得发白,手里抱着一册账本;沈季身形清瘦,眼神锐利;周玿则面色沉稳,进门后先向李瑶拱手行礼。
李瑶没有寒暄,直接摊开一张大图。图上标着十五个红点,每个点对应一座重要商埠。“这是我让情报网整理的近三个月物价波动图。你们看,这五地几乎同时出现同类物资价格跳涨,时间差不超过两天。说明背后有统一调度。”
陈文远凑近细看:“这不是自然供需变化。”
“对。”李瑶取出另一份文件,“这是空间系统回溯的交易链路。从源头供货,到中转仓调配,再到终端加价销售,整条路径清晰。其中有三家表面无关的商号,实际共用同一支押运队,而那支队伍的旗号,曾在王晏旧宅附近出现过两次。”
屋内一时安静。
沈季开口:“若真是旧势力反扑,光查账没用。他们不怕罚,只怕断根。”
周玿补充:“但若动作太大,又会影响正当生意。如今各地工坊扩产,正需要原料流通顺畅。”
争论随即展开。有人主张立即查封可疑仓库,也有人建议放缓节奏,先放风试探反应。意见僵持不下。
李瑶听着,忽然转身从柜中取出一块木牌。木牌上嵌着一面小镜,镜面映出一行数字:**预警等级:黄**。
“这是新设的监测模型。”她说,“当某类物资价格连续十日涨幅超一成五,且涉及三个以上区域,系统自动标记为黄警。现在,我们已经有六个点亮了黄灯。”
众人沉默。
崔嫣然缓缓道:“堵不如疏。我有个想法——设立‘平准基金’,由大晟银行出面,在关键市场定点投放储备物资。比如粮价涨得快,我们就卖陈米,压住行情。同时推行‘交易备案制’,大宗买卖必须申报用途和来源。合法经营不受影响,但一旦发现虚假申报,立即冻结资产三年。”
陈文远眼睛一亮:“这样一来,投机者不敢轻易囤货,正规商人也不会被误伤。”
沈季也点头:“只要执行到位,既能稳价,又能逼出幕后之人。”
李瑶当即拍板:“就按这个方向走。陈文远负责拟细则,沈季协调南北粮道调度,周玿配合监察司建立数据直报通道。”
她转向崔嫣然:“你今晚就去户部起草公文,明日一早呈报父皇。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朝廷看得见,也管得了。”
会议结束,三人领命离去。崔嫣然留下片刻,低声问:“真要这么快动手?万一打草惊蛇……”
“越快越好。”李瑶盯着墙上那张地图,“他们敢在这个时候搅局,就是赌我们顾不上内政。可越是打仗,越不能乱了后方。骁哥在前线拼装备优势,我在后方就得守住经济底线。”
崔嫣然凝视她片刻,终是点头离开。
夜色渐深,政事堂东阁仍亮着灯。李瑶独自坐在案前,面前摆着一份新送来的哨点试运行报告。她在其中一页停住,朱笔圈出一处异常:**扬州,米价单日涨幅达百分之十八,触发黄警阈值**。
她提起笔,在旁边写下几个字:**启动观察期,调取三日内进出仓记录**。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文书官轻步进来,递上一封密函。信封角盖着“急”字印。
李瑶拆开,快速看完内容,脸色微变。函中提到,江南某大族正在秘密联络多个地方豪绅,提议联合拒售存粮,逼朝廷让步。
她放下信,抬头看向墙上悬挂的地图。手指缓缓移向江南一带,最终停在一个红点上。
窗外风起,吹动帘角。她伸手扶了扶烛台,火光晃了一下。
朱笔再次落下,在江南区域画了一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