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文化融合,新风初现(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陈元恪一直闭着眼睛。听到最后一句,他缓缓睁开眼,盯着柳瑃看了很久。
然后他站起身,慢慢走到台前。众人以为他要反驳,却见他拿起茶壶,给周秉文倒了一杯茶。
“老夫……愿闻其详。”他说。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片刻后,有人开始鼓掌。起初只有零星几声,后来越来越多。那些原本坐在后排、低头不敢看人的寒门学子,终于抬起了头。
散场时天已擦黑。苏婉和李瑶并肩走出讲学堂。夜风拂过街道,吹动檐下的灯笼。
“今日一杯茶,”苏婉轻声说,“或许就是明日一道桥。”
李瑶点头。“接下来,要在十二州轮流办这样的会。不能只靠京城这点动静。”
两人上了马车,车轮碾过青石路,发出沉闷的响声。
meanwhile,陈元恪回到家中,洗了手,焚了一炉香。他铺开宣纸,提笔写下标题:《寒门论》。
写到一半,他停下笔,望着窗外的月色。
同一时间,周秉文被一位开明士绅请去家中暂住。对方不仅让他住下,还答应让他进藏书阁读书。
柳瑃回到女子学堂,几个同窗围上来问她台上怕不怕。她摇头,“我说的都是心里话,没什么好怕的。”
几天后,她的发言被抄成小册子,在几所女塾间流传。有位老夫子看完后,把原来不让女儿识字的规矩改了。
而陈元恪的文章悄然传出。坊间有人争相传阅,也有人怒斥其“背叛师道”。但无论如何,话题已经撕开了一道口子。
又过了半月,南方两座府城自发组织了类似的讲学会。一次由商贾子弟主持,一次由退役老兵发起。主题不同,但规则一样——不限出身,只讲实理。
李瑶收到报文时正在批阅财政账目。她看完后合上卷宗,对旁边的书吏说:“把这些记录存档,明年春闱,加一道策论题。”
书吏应声退下。
她没再说话,只是将桌上一份名单轻轻推到灯下。那是下一波受邀参加文会的人选,其中三分之一来自边州村落,名字旁边标注着“通算术”“善农政”“晓律法”。
窗外传来打更的声音,三更已过。
屋内烛火跳了一下,映在墙上的影子晃了半寸。
李瑶伸手拨了拨灯芯,火焰重新稳住。
一支毛笔斜放在砚台边,笔尖还沾着未干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