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火器禁令:技术壁垒(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卯时三刻,天光已透进御政堂的雕花窗棂。李震坐在案后,手中一份火器产能密报尚未合上,纸角微微卷起,显是反复翻阅所致。内侍刚退下不久,留下一盏凉透的茶。他抬手揉了揉眉心,昨夜苏婉在医学院门前平息风波的消息传入宫中时,已是子时。百姓跪拜、旧医叩首的画面经由李瑶的情报网绘成简图呈递上来,他只看了一眼便搁在一旁。
他知道,那一场对峙的胜利,不只是医术之争的胜负,更是“实证”二字在民间扎下的第一根桩。
而今日,这根桩要立到诸侯面前。
殿外传来通报声:“平西王特使求见。”
李震将密报收入袖中,整了整衣冠,声音不高不低:“请。”
紫袍玉珏的使者踏入大殿,步履沉稳,目光扫过两侧空置的宾席未停,直行至中央拱手:“奉我家王爷之命,特来陈情。”
“讲。”李震未起身,也未赐座。
特使略一顿,仍维持着礼数:“火器者,逆天道、伤和气,非仁君所用。我主观北方蛮族焚兵求和之举,深感震动,以为天下当以德化人,而非以利器慑众。故恳请李公——”他语气微沉,“止造火炮,罢用铳械,共倡太平。”
话音落,殿内一片静。
李震缓缓抬头,目光如压下来的云。
“你家王爷,上月调集三万民夫修筑潼关城墙,动用铁镐十万柄,可曾因‘伤地脉’而停工?”他开口,语速平稳,“前年征讨南夷,斩首八千,血流漂杵,那时怎不见他提一句‘逆天道’?”
特使面色微变:“此乃战乱所需,与滥施奇技不同。”
“奇技?”李震冷笑一声,抬手拍案。一声响,随从捧上木匣,打开,取出一卷图纸,铺展于长案之上。朱线勾勒,结构分明,炮身铭文清晰可见——“大晟工坊·三号定装”。
“这是幽州前线用的火炮图样。”他说,“每门重三千斤,射程五里,专打蛮族骑兵冲锋阵列。你说它是‘不祥之物’,可知道去年冬,一支万人骑队撞在这等火炮之下,尸骨填沟,连马鞍都没剩下几个?”
特使喉头滚动了一下。
李震指尖点向图纸一角:“上面有火漆印,写着‘大晟制造’。这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是我族匠人日夜推演、试爆十七次才定型的东西。你说禁就禁?凭谁的道义?”
他站起身,绕过案前,走到特使面前,声音压低却更重:“你们怕的不是火器伤天和,是怕我们有了它,你们那些旧刀老弓再压不住人。”
特使嘴唇动了动,想辩,却说不出话。
“回去告诉你主。”李震转身,背对着他,望着墙上悬挂的《九州火器部署图》,“若他真信德能化人,不妨先把自家三州铁矿封了,把百万存兵尽数遣散。若做不到——”他顿了顿,回头瞥了一眼,“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
特使僵立原地,脸色一阵青白交替。半晌,才躬身行礼,退出大殿。
日头渐高,阳光斜照进来,落在那张图纸上。火药室标注处写着“每日产硝石三百斤”,炮架段注明“可用十年不损”。李震没再看它,只唤来内侍:“传令工坊,下一批火炮刻上龙纹标记,发往幽州。”
“是。”
他又补了一句:“再送两具模型去医学院,苏夫人那边要用。”
内侍领命而去。
殿中只剩他一人。他踱步至墙边,手指划过地图上的北境线。那里用小字记着一行消息:“蛮族熔毁弯刀三千余柄,改铸锻锤,设匠营七处。”
他盯着那几个字,良久不动。
片刻后,他取笔蘸墨,在旁空白处添了一笔:**“技术之利,不在藏,而在控。”**
笔锋收住,墨迹未干。
此时,宫门外一辆马车正疾驰而出。车厢内,特使掀开帘角,最后一次回望皇城。飞檐叠影间,一道身影立于高台,虽看不清面容,却让他心头猛地一坠。
他放下帘子,靠在厢壁上,低声自语:“难怪铁木真会下令熔兵……他们不是不会打仗,是已经不用骑兵打仗了。”
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沉闷声响。
城南工坊区,几辆牛车正缓缓驶入大门。车上堆着粗布包裹的构件,最上面一只木箱裂了缝,露出半截青铜炮管,表面新刻的龙鳞纹在日光下泛着冷光。
一名工匠跳下车头,朝门卫喊道:“三号炉新出的,李公亲批加急件,优先组装!”
门卫查验火漆印无误,挥手放行。
工坊深处,鼓风机轰鸣不断,铁砧上火星四溅。一名年轻学徒抱着图纸跑过廊道,脚下一滑,怀里的纸散落一地。他慌忙去捡,其中一张翻转过来,正面赫然是“多管连发铳”设计图,下方标注:**测试阶段,严禁外泄**。
他赶紧收拢,抱紧胸口,继续往前奔去。
皇宫内,李震正批阅一份关于淮南水利的奏章。笔尖忽顿,他抬头看向窗外。
一群工匠正合力抬起一根蒸汽机锅炉主轴,穿过回廊。阳光照在金属表面,映出一条笔直的反光带,像一道无声延伸的轨迹。
他收回视线,落笔回文,朱批二字清晰有力:**准行**。
与此同时,西北驿道上,平西王特使的车驾已驶出百里。随从低声问:“要不要绕道洛阳,先见王太傅?”
特使闭目靠坐,许久才道:“不必。现在去,只会被问一个问题——”
他睁开眼,眸色深沉。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造自己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