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女子学堂:破晓的晨光(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工匠跌进来,脸色发白:“小姐!东区试验炉……”
李瑶未及回应,苏婉已快步走入静室。她手中捧着一叠新印的册子,边走边道:“火势已控,伤了两名学徒,无性命之忧。”她的声音平稳,像冬日井水,不起波澜。
李震随后踏入,外袍未解,肩头还沾着晨露。他看了一眼苏婉怀中的册子,封面墨字清晰:《算术启蒙·卷一》。
“今日便是开课的日子。”他说。
苏婉点头,将册子轻轻放在案上。“昨夜最后一车纸张运到,今早五更便开始分装。崔姑娘已在学堂等了。”
李震沉默片刻,望向窗外。天光初透,远处街巷仍显冷清。几个提篮的老妇匆匆走过,目光扫过那座挂起新匾的院落,脚步却未停。门前石阶上,只零星站着几名送女入学的家人,多是衣衫粗旧的农户与匠户。
“没人拦,也没人贺。”他低声说。
“有这五十人走进去,就够了。”苏婉拿起一册课本,指尖抚过扉页,“名字是我写的。不是‘编’,是‘着’。她们得知道,女人也能立言。”
李震看了她一眼,没说话。两人并肩走出政务厅,亲卫远远跟在后方,不近不远。一路上,偶有百姓驻足,却无人高声议论。有人低头避让,也有人站在巷口静静望着他们的背影。
到了学堂门口,青砖灰瓦的老库房已被翻修一新。门楣上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是李瑶亲笔所题:“女子学堂”。两侧楹联由苏婉拟定:“学不分男女,理当共明;知可启愚蒙,何须藏闺。”
台阶下,五十名少女整齐列队,身着统一制式的素色布裙,发辫扎红绳。有人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有人偷偷抬眼,见李震夫妇走近,慌忙又垂下视线。
崔嫣然从门内迎出,裣衽行礼。她今日未着华服,只穿一件淡青长裙,发间一支银簪,简洁如普通教习。
“人都齐了。”她说,“时辰正好。”
李震微微颔首。“你来带第一课?”
“我答应过的。”崔嫣然轻声答,“算术最公道,二加三不会因谁而变。我想让她们先学会这个。”
苏婉走上前,走到队列前。少女们屏息,有几个甚至微微后退半步。
“不必怕。”苏婉说,“你们能站在这里,不是谁的恩赐,是你们自己争来的。从今天起,每日辰时到申时在此学习,课程有算术、识字、医理浅述、农事常识。三年期满,可考入工坊、医馆或地方账房任职。”
她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脸。“我知道,有些人说你们不该读书。可我要问一句——若家中父亲病倒,母亲不识药方,谁来救命?若田亩丈量出错,赋税多缴三成,谁来核对?若孩子发热,村中无医,难道只能跪地求神?”
没有人回答,但有几个少女慢慢抬起了头。
“知识不是男人的私产。”苏婉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它是活命的工具,是打破困局的刀。”
说完,她退后一步,对崔嫣然点头。
崔嫣然深吸一口气,转身推开大门。
屋内早已布置妥当。二十张木桌两两相对,每桌上放着纸笔、算盘和一本崭新的课本。阳光从窗棂斜照进来,落在桌角那一排整齐的铅笔上,泛着淡淡的木香。
“进吧。”她说。
少女们依次入内,在指定位置坐下。动作拘谨,像初入林间的幼鹿。有人坐下后才发现椅子比想象中硬,身子微微前倾;有人盯着面前的铅笔,迟疑着不敢触碰,仿佛那是贡品。
崔嫣然站上讲台,环视一周。
“请各位起身,报上姓名。”
台下一阵窸窣。一个瘦小的女孩率先站起来,声音细若蚊呐:“陈……阿禾。”
“大声些。”崔嫣然温和地说,“你的名字,是你自己的。”
女孩咬了咬唇,再开口时清楚了些:“陈阿禾。”
第二个女孩跟着起身:“王招娣。”
第三个:“张三妹。”
……
当最后一个名字落下,全班都已站定。有人仍低着头,但呼吸明显稳了下来。
“记住。”崔嫣然说,“你们的名字,不是‘某家丫头’,也不是‘谁家媳妇’。它们是你们的第一份权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