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密谋不复,盛世稳固(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李骁快步走入政事殿,手中紧握一封急报,脚步未停便已开口:“青州传来消息,有村民用废弃零件组装出小型风车,能带动磨豆机。”
李震正立于九州地形图前,闻言缓缓转身。他未接信,也未追问细节,只问:“是谁带头做的?”
“一名老铁匠,带着两个半大少年,照着官府发的图解改的。”李骁将急报呈上,“他们说,抽水机虽好,但耗煤多,夜里点不起火,不如这风车省力。”
李震接过简报,目光扫过附图——一架简陋风车立于坡地,叶片歪斜却在转动,连接的轴杆带动石磨缓缓碾压豆粒。他盯着看了片刻,嘴角微动,将简报递还。
“告诉青州县令,记下三人名字,列入‘技民名录’,每年赐布帛两匹,免税三年。”他声音不高,却清晰传至殿角,“明日召集诸臣,我要在政事殿议一件大事。”
李瑶此时从侧案起身,手中捧着一卷厚册,封皮刻有“国运评估总录”六字。她步至殿中,将册子置于主案之上,指尖轻推向前。
“三十六州数据已汇总。”她说,“械器普及率七成三,税赋入库九成六,流民归籍一百零八万。叛逆案连续九十二日为零,监察辅吏上报可疑行为三百一十七起,经核查,皆为邻里纠纷或田界争执。”
殿内一时静默。
赵德立于群臣之首,眉头微皱:“百姓安于耕作,固然是好。但器械流散民间,若有人私造攻城之具,或聚众据险而守,恐成新患。老臣以为,仍需设监察使常驻边地,严控工造流向。”
苏婉闻言上前半步:“前日我走百户人家,亲眼所见。一户农妇用纺车残轴改了井轱辘,省了力气;一村孩童拿废铁片敲出铃铛,挂在学堂门口当钟。他们不是在造反,是在过日子。”
她顿了顿,声音渐稳:“那位老铁匠跟我说,‘从前官家的东西碰不得,碰了就是死罪。如今坏了能修,旧了能换,还能自己想点法子改一改。’他说这话时,眼里有光。”
李震缓缓点头,走到案前,抽出一卷陈旧簿册,封面写着“敌情簿”三字,边角已磨损发黑。他当众将其投入烛火。
火舌卷上纸页,墨字扭曲消散。
“自今日起,不再设暗部追剿令。”他说,“影录机关仅保留预警功能,核心节点以外,全部停用。李毅。”
“在。”李毅出列。
“你去拆了西巷那间审讯室,把钥匙交回来。”
“是。”
李震环视众人:“器械不是祸根,人心才是。百姓如今能用、会用、敢改,说明他们信这个世道。若还处处设防,反倒是在逼他们不信。”
次日清晨,洛阳皇城外已聚起人群。
官府昨日下令,定鼎大典不限宫禁,百姓可自由入城观礼。消息传开,四乡八里扶老携幼而来。孩童肩上扛着新发的布帛,老人手中攥着施粥牌,街市上锣鼓未响,欢声已起。
苏婉一早便在城门口迎候。她带了百名孤儿,皆着新衣,手持学堂令。一名小女孩拉着她的袖子问:“姑姑,我们也能读书吗?”
“能。”苏婉蹲下身,替她整了整衣领,“明天就去。”
有人谏言:“典礼宜简,以免劳民。”话音未落,已被百姓声浪盖过。
李瑶立于高台一侧,手中玉简光纹流转。她调出一组数据,递给李震:“三十六州同时段人流监测,洛阳涌入人数逾十万,无一骚乱。各地酒肆、市集交易量较平日增长四倍,布匹、粮油、铁器销量最高。”
李震接过玉简,只看了一眼,便收入袖中。
午时三刻,定鼎大典正式开始。
李震立于皇城高台,身着玄底金纹长袍,身后是三十六州州旗并列悬挂。鼓乐齐鸣,百官列拜,禁军持礼剑肃立四周。李骁未着甲胄,只佩剑于腰,立于台侧。
礼官高唱:“天启元年,万象更新,李氏承命,定鼎中原——”
话音未落,忽有一老儒自人群走出,白衣素冠,手持竹简,伏地叩首,声带哽咽:“无禅让之名,终非正统!古之帝王,必经揖让之礼,方称天命所归。今以兵权夺位,虽治世亦为僭越!”
全场骤静。
百官低语,百姓屏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