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密谋再起,暗流涌动(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信鸽的羽翼划破暮色,向北疾驰而去。李毅站在火器营后方的土坡上,目光紧紧追着那一点黑影,直到它消失在宫墙之外的天际线。他没有动,手指缓缓收紧,掌心留下几道浅痕。

片刻后,他转身走入营帐,取了一支特制的竹哨,短促地吹了三声。不多时,一名身披皮袄、满脸风霜的汉子从侧门闪入,低头行礼。

“盯住它。”李毅递过一张纸条,“落点回报,不得靠近。”

那人点头,迅速退下。

李瑶此时已离开校场,在府邸密室摊开一张北境舆图。她手中握着一份刚送来的密报,字迹潦草,却是用家族特制的隐墨所写。她将纸页浸入一碗淡青色药水中,一行行小字渐渐浮现。看完最后一行,她眉头微蹙,提笔在地图某处画了个圈。

赵德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叠民间话本抄录。“城东茶馆有人说李公要称帝,西市米铺前也有孩童传唱童谣,词句都一样。”他把纸张放在桌上,“传得最快的地方,是东厂旧驿附近。”

李瑶扫了一眼,冷声道:“不是巧合。”

她起身走到墙边,拉开一道暗格,取出一块铜牌,轻轻摩挲背面刻痕。这是天机分支独有的情报调度令。她写了一道指令,封入蜡丸,交给候在门外的传令兵。

“送至北线三处暗桩,七日内回传所有商队进出记录。”

夜色渐浓,李震回到府邸,未进正厅,径直走向后院密室。门在他身后合上,烛火映出墙上挂着的北境全图,几枚小旗插在关键关隘上,颜色分明。

李毅已在室内等候。他将竹哨交还,简述了信鸽的去向和追踪安排。

“东厂没死。”李震盯着地图,声音低沉,“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我们风光出头,百姓欢呼,朝廷忌惮。这时候,最易生乱。”

李瑶随后赶到,将破译的密报呈上。那句“羽书已达王庭,约以秋高南下”赫然在列。

室内一时寂静。

李震缓缓坐下,手指敲了敲桌面。“秋高,还有两个月。他们想赶在秋收前动手,逼我们两面受敌——外有蛮族压境,内有谣言惑民。”

李瑶道:“若此时公开揭露,反被说成是我们借机扩军,图谋不轨。朝廷本就疑心未消,再起风波,恐生变数。”

“那就先不动声色。”李震抬眼,“让骁儿走一趟。”

他提笔写下一道军令,盖上私印,交予李毅。“命李骁即刻率三千精兵北上,名义是巡查边防、协防秋收。沿途不得张扬,但要卡住雁门、云州、石岭三道要口。”

李毅接过令箭,点头退出。

李瑶沉吟片刻,又道:“光防不行。百姓若信了谣言,民心一失,再难挽回。得让他们知道,是谁在背后搅局。”

“你有办法?”

“医馆、学堂、赈粮点,都是现成的口子。”她说,“苏婉姐在各州县布下的医馆,每日接诊百姓上千。可以让大夫们顺口提一句——哪有要当皇帝的人,先开仓放粮救饥民的?”

赵德补充:“还可以让说书人编个段子,讲东厂勾结外敌,害得边民流离失所。百姓不爱听大道理,但爱听故事。”

李震思索片刻,点头。“准。但话要软,理要硬。不说李氏如何,只说边关将士如何守土,东厂如何通敌。让百姓自己想明白。”

李瑶当即执笔,拟出三条宣传主线,分派给三路情报网。一条走医馆口传,一条走市井说书,一条走私塾讲读。每条线都配有暗记,以便日后追踪效果。

李毅出城时,李骁已在城北校场集结完毕。三千精兵列阵待发,马匹衔枚,兵器裹布,不鸣号角,不举旗幡。

“父亲说,你是去防秋,不是去打仗。”李毅将令箭交到他手中,“但若有人敢越境,不必请示,当场击退。”

李骁接过令箭,翻身上马,目光扫过队伍。这些都是李氏亲训的老兵,经历过饥荒、平叛、守城,骨头硬,心也齐。

他挥手下令:“出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