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朝堂论战显锋芒(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铜铃静止,指尖余温未散。李震抬手将袖口一挽,大步出府。

宫门已开,朝鼓三通。他立于文班前列,袍角未动,目光直视御座。王晏出列,笏板叩地,声如裂帛:“青牛县私扩兵额三千,工坊不纳国税,器械不明去向,此等僭越,岂容坐视?请遣钦差彻查,以正纲纪!”

李震未动。他自袖中取出一册薄本,封面无题,只印青牛县印。缓步上前,置于御案之前。

“敢问诸公,”他开口,声不高,却字字入耳,“去年全国几州仓储不足三月?青牛县周转四月,是私蓄,还是替国储粮?”

户部尚书欲言,李震已转向殿中:“去年北境三县遭劫,百姓死两千余,朝廷可曾调兵一卒?我练兵非为夺权,只为保境。若朝廷能戍边、能赈灾、能兴水利,李某即日散兵归田!”

兵部尚书怒起:“民间聚兵,本就违律!《大雍律》明载‘非诏不得聚兵’,尔竟公然抗法!”

“抗法?”李震冷笑,“黑风寨屠村三日,官军未至,是我新军一日平之。战报在此。”他自怀中取出第一册军档,呈于御前,“此为覆灭黑风寨全录,斩首一百三十七,救民七百四十,粮械缴获尽数入册,未取分毫。”

第二册翻开:“北境巡逻月录。每月巡边六次,驱散小股寇患十二起,俘获探子五人,皆移交边军大营。”

第三册轻放:“新军粮饷明细。兵员三千一百二十三,月耗粮三千六百石,饷银四千八百两,工坊以铁器换粮,自给三成。三册皆可查证,户部、兵部、工部,任派员赴县核对。”

殿中微静。

周御史忽道:“若数据属实,青牛之政,或可为他州参详。”

王晏厉声:“一县之策,岂能乱天下之制!李氏擅改赋税,动摇国本!”

“动摇国本?”李震反问,“亩产一石七,税二钱八,仓周转四月。诸公治下,可有州县达此?”

沈御史低声:“我州亩产不过一石二,税四钱起,仓常空半年……”

“那便请诸公算一算。”李震从袖中再取一纸,“此为三州推演:若行青牛之法五年,可省冗费九十七万两,增储粮三百二十万石。数据皆出户部旧档,经三轮核验。”

柳御史凝视那纸,许久未语。

曹瑾忽出列,袖袍一拂:“朝堂乃议军国大事之所,岂容市井算账之徒喋喋不休?李震,你不过一地方守臣,竟敢以琐务喧宾夺主!”

李震不退,反进一步:“若‘算账’能救民,臣愿终身为算吏。今日所争,非李某能否练兵,而是天下百姓能否活命!”

他目光扫过三御史:“周大人、沈大人、柳大人,若觉数据有伪,可遣人赴青牛核查。李某扫榻以待,账册、粮仓、工坊,任查十日。”

周御史缓缓点头。

沈御史道:“若真能减税增储,何不列为‘地方治理参详’之案,交六部共议?”

柳御史接言:“可设观察使,赴青牛实地查验,三月为期。”

王晏怒喝:“荒唐!一县之政,岂能入朝议?”

“青牛非为一县。”李震声沉,“是为天下试一条活路。朝廷若治得好,百姓何须自救?正因治不好,才不得不自谋生计。我非争权,是争一个让百姓活下去的法子。”

殿中再静。

雍灵帝垂目,指尖轻叩御案。良久,未驳。

曹瑾欲再言,李震已转向御座:“陛下,若朝廷能如数戍边、赈灾、兴工,臣即刻遣散新军,交还工坊,永不复建。只求陛下答我一句——可否?”

无人应答。

李震立于殿心,袍角垂地。他未动,亦未退。

户部尚书低头翻阅那册《实录》,指节微颤。

兵部侍郎欲言又止。

周御史悄然取出随身笔记,抄录数据。

沈御史低语:“若此策可行,我州三年内或可免加税……”

柳御史望向李震:“若观察使赴县,可否开放水利账目?”

“全部公开。”李震答,“包括龙口渠施工图、石料采价、民夫工钱,乃至每一笔炭火支出。”

曹瑾冷哼:“雕虫小技,妄图惑众。”

“惑众?”李震冷笑,“那请曹公说说,去年冬瘟,太医院可曾向北境送药?青牛县用‘清络散’救活三百零七人,方子已献朝廷。若说是假,太医院可查;若说是真,为何不推?”

曹瑾语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