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外患初平内忧起(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李骁放下手中的白皮书,指尖在“炮兵协同”四字上停了片刻。操演场上尘土未歇,新一批百夫长正按旗号进退,动作已有了几分章法。他未多言,转身走下高台,甲叶轻响,步履沉稳,却未回主院,而是径直往北营军帐而去。

李瑶是在校场东角追上他的。她手中攥着一份工坊刚送来的火药存量简报,纸页边缘已被手指磨出细毛。“山地营扩编所需火器,工坊三日内可备齐。”她说,“你为何不点头?”

李骁脚步未停,“三日内?那三月后呢?宁远堡的火药够打几场仗?”

“正因有限,才要趁势扩地。”李瑶跟上两步,“拿下青牛旧县,盐井归我,火硝自产,不必再耗库存。”

“然后呢?”李骁终于停步,转身看她,“把农夫全编进讲武院?地谁种?粮从哪来?”

李瑶展开简报,“这是工坊测算——若引入新犁具,十人可耕百亩,劳力缺口可补。”

“你信工坊的纸面推演?”李骁声音压低,“上月山地营试犁,三具两坏。百姓等不了你慢慢试。”

“可若不试,就只能困守一城!”李瑶声音微扬,“北岭一战,我们赢了,不是靠守,是靠破!外患刚除,正是扩土良机,你却要缩回去?”

李骁盯着她,眼神未怒,却有疲惫。“宁远堡不是你的推演沙盘。火药、粮食、人命,都不是数字。你说扩地,新民来了吃什么?你拿工坊图纸当饭喂他们?”

李瑶一滞。

李骁转身继续前行,“昨夜我去了屯田营。老卒的妻儿在啃树皮。你说的火器,他们连见都没见过。”

李瑶站在原地,风卷起纸页一角。她低头看那行数据:火药存量,仅够三战。

当晚,李毅巡至北营,见李骁与几名老兵围坐火堆旁,酒坛已空,话却未尽。一人说起旧县粮道被截,家中老母饿死途中,声音嘶哑。李骁默然,只将酒杯倒满,又推至那人面前。

李毅未惊动,悄然退走。次日晨会,李瑶呈上《扩土三策》,条陈青牛旧县地理之利、盐铁之富、民心可用。话未说完,李骁起身,将兵册合上,“讲武院三段击尚未贯通,骑兵未配火器协同,此时出兵,是送死。”

李瑶皱眉,“你昨日还说要建新军,如今却畏战?”

“我不是畏战。”李骁声音沉,“我是怕胜了仗,丢了人。”

李毅忽开口:“讲武院百夫长中,七人曾通敌余党,已肃清。”

堂内一静。

李瑶猛地抬头,“何时的事?为何不报?”

“前日查出。”李毅目光不动,“一人藏有青蚨令残片,另一人与旧县仓吏有书信往来。其余五人,经审讯,确系被胁迫,已遣返原籍。”

李瑶指尖发凉。她建立的情报网,竟有内腐至此。

“你查自己人?”她看向李毅。

“我查隐患。”李毅淡淡道,“外敌易防,内溃难察。今日能藏令符,明日就能递城门钥匙。”

李骁冷笑一声,“所以你也觉得,宁远堡该缩着?”

“我说的是实情。”李毅未动声色,“若扩地,新附之民未化,旧吏未清,监察难及,不出三月,必生内乱。”

李瑶还想争辩,却见李震起身,命人取来三册——户籍、粮册、兵册,置于长案中央。

“今日不议敌情,不议战法。”他声音不高,“只议三事:人、粮、兵,何者为先?”

夜议开启。烛火映着五人面容,案上三册摊开,纸页泛黄。

李瑶先言:“当以地为先。无地,则无粮源、无人口、无税赋。青牛旧县若归,盐铁自足,可反哺宁远,火药、农具皆可量产。”

李骁摇头,“地再多,没人守也是空城。当以兵为先。练精兵三千,成铁军一旅,方可立于不败。宁守一城,不贪百里。”

李毅冷声道:“兵未练成,内已先腐。七名百夫长,皆是你亲训之人。若不先清内患,扩百城亦亡。”

三人言毕,皆望向李震。

苏婉始终未语。片刻后,她命侍女取来三碗米,置于案上——一碗糙米,一碗杂粮,一碗白米。

她问众人:“百姓日食何等?”

无人应答。

她指向粮册,“宁远堡存粮,仅够三月。若扩地,新民无粮可分;若练兵,农时误,秋收减。今冬若雪,百姓何以为食?”

李瑶低头看那碗杂粮,想起屯田营老卒妻儿啃树皮的模样。

苏婉轻声道:“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舟未固,何敢远航?”

李震凝视三碗米良久,终于抬手,一掌拍在案上。

“传令。”他声音沉稳,“讲武院暂停扩训,工坊优先改制农具,监察司彻查粮道贪腐,三日内报我。”

李瑶张口欲言,却见李骁默默收起兵册,李毅低头磨刀,刃口在石上发出细碎声响。

她终未开口。

回房后,她取出《战术白皮书》,翻至扉页。笔尖悬停片刻,落下两字:“胜易。”

又顿了顿,补上:“守难。”

灯下,墨迹未干。

李震独坐书房,地图铺展于案。他手指缓缓划过宁远堡周边三城,最终停在“青牛旧县”四字上。指尖微顿,似有千钧。

窗外,更鼓三响。

他提笔,写下“整内政”三字,又划去,改作:“固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