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冬日疫病再肆虐(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寒潮来得毫无征兆。前夜还只是风紧,次日清晨,宁远堡外的流民营已是一片死寂,唯有断续的咳嗽声从草棚间传出。一名炭车夫倒在入城查验的栅栏前,口鼻溢血,皮肤滚烫,守卫尚未反应,他已抽搐着断了气。
李毅带人封锁了西岭入口,炭车尽数扣押。他蹲在尸体旁,掀开那人粗麻外衣,胸膛上布满暗红斑疹,指尖触之,皮下有硬结。他未说话,只朝身后抬手,两名暗卫立刻上前,将尸体裹入油布,拖向城外焚化坑。
消息传到县衙时,苏婉正在翻阅上月药库账目。她合上册子,起身便走,未穿外袍,只披了件厚毡斗篷。流民营距城三里,她徒步而行,途中遇一老妇抱着昏睡的孩童跪在路边,额头烫得吓人。苏婉伸手探其鼻息,呼吸短促,喉间有痰鸣。
她解开斗篷,将孩子裹住,抱在怀中前行。
营地已被临时划为禁地,守卫持矛立于四周。苏婉踏入第一顶帐篷,三名孩童并排躺在草席上,呼吸急促,面色潮红。她逐一诊脉,指尖触到寸口,脉象浮数而紧。她取出银针,在患儿曲池、合谷二穴各刺一针,又从随身布囊中取出小瓶,倒出几粒黑色药丸,喂入其中一人嘴中。
“风寒入里,热毒壅肺。”她对随行医者道,“立即调酒精,每帐喷洒,所有用具煮沸。病患不得混居,按症状分三区安置——发热者入东区,咳嗽未热者入中区,退烧七日无症者方可入西区。”
无人应声。一名老郎中颤声道:“夫人,这……可是伤寒,历来无药可医,只待天命。您这分什么区,怕是徒劳。”
苏婉未答,只命人取来铁盆,倒入半瓶透明液体,划火点燃。火焰腾起,蓝白火舌舔舐盆壁,她将针具逐一放入火中灼烧,再浸入另一盆清液。
“此为酒精,可杀病气。”她当众将针刺入自己指尖,挤出一滴血,滴入清液中,“病从口鼻入,非天罚,亦非鬼祟。若你们不信,可看此血,三日不腐,则法可行。”
老郎中退后半步,再不言语。
入夜,东区帐篷增至十七顶,病患逾百。退热药仅余三百剂,按此速度,不足五日。李瑶在县衙灯下翻查药市交易记录,指尖停在三日前的条目上——柴胡、黄芩、连翘,七家药行同时停售,库存清空。她调出邻县通报,板蓝根价格三日翻倍,民间抢购成风。
她立即命人备马,直奔主院。
李震正在查看北境雪情图,见李瑶进来,见她神色,便知有异。
“平西王断药。”她将账册递上,“七家药行同日停售,动作整齐,绝非巧合。他要借疫病压垮流民,乱我民心。”
李震翻动账册,目光停在“柴胡”一项,良久未语。他起身走到架前,取出一本厚册,封皮题《本草纲目》,纸页泛黄,却是空间拓本,字迹清晰如新。他翻至“板蓝根”条目,细读药性:“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治温毒发斑,痄腮喉痹。”
他合上书,问:“库存多少?”
“城北药田尚有三百斤干品,可熬汤剂。”
“明日开锅。”李震道,“每户两碗,免费发放。设点三处,由锦衣卫监督,不得掺水、不得克扣。”
李瑶迟疑:“老医者皆言板蓝根力弱,恐难退高热,若服后无效,反失民心。”
“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着有效。”李震道,“你去调人手,登记服药者姓名、症状、体温。每日报我,三日为限。”
次日清晨,三口大锅在流民营外架起,药香弥漫。李毅带二十名锦衣卫立于锅旁,手持量勺,逐一登记领药者信息。百姓起初观望,仅十余人领取。一名老农捧碗迟疑,苏婉亲自上前,接过碗,当众饮下半碗。
“此药无毒,退热有效。”她将空碗递回,“若你信不过我,可看我是否倒下。”
人群静默片刻,终于有人上前领药。
第三日,数据呈至李震案前:服药者共一千二百一十七人,其中高热者三百二十八人,退烧二百九十六人,有效率八成五。咳嗽减轻者九成以上。东区新增病患数量首次下降。
苏婉在临时医案前写下最后一份记录,抬头见李震走入。
“板蓝根有效。”她说,“但需配合分诊、消毒、隔离。单靠一味药,压不住疫情。”
李震点头:“已下令全城推广。各坊设消毒点,每日喷洒酒精。流民暂不得入城,康复者须隔离七日方可安置。”
苏婉正欲答话,忽听东区传来喧哗。一名年轻妇人挣脱守卫,抱着孩子冲向大锅,跪地哭喊:“求你们再给一碗!我男人快不行了!”
苏婉快步上前,那男子躺在草席上,呼吸微弱,唇色发紫。她探其脉,细若游丝,指尖刚触寸口,男子猛然呛咳,一口黑血喷出,溅在她袖口。
她未退,只唤人取来针具,刺入内关、神门二穴,又命人将最后一剂退热药灌入。男子喉间咯咯作响,气息渐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