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代理县令(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晨光斜照进县衙大堂,李震的手指正划过一份户籍册的末页。昨夜三更,他已将北岭私采坑道的处置令发往巡骑营,今晨又调阅了上月盐河渡口的货税清单。案头公文叠得齐整,每日批阅从未中断。百姓见他仍在堂上,便少了几分惶惑;可官印空缺三日,坊间已有流言:“朝廷若另遣官来,李县丞还能主事否?”

他未作回应,只命钱庄加开两柜,专收小额存银,并令赵武抽调铁匠五人,预备重铸那批边缘翘起的铜钱。秩序如常运转,人心才不会乱。

第三日辰时,马蹄声由远及近,驿卒翻身下马,黄绢卷轴递入堂中。李震接过,展开仅看一行,便知来意。

“李震,暂代青牛县令,掌印理事,听候考绩。政通人和,准予代理。”

无颂词,无虚礼,八字符命,字字如钉。

他将圣旨置于案侧,不召礼官,不设香案,只命人取来印匣。铜锁轻启,一方“青牛县令”官印卧于红绒之上,四角刻山川纹,印柄微翘,入手沉实。

他未行叩拜之礼,也未向城隍方向作揖。只蘸浓墨,将印信稳稳按下,鲜红印文落在新拟公文首行——《青牛县减赋改役令》。

墨迹未干,他起身步出大堂,立于石阶之上。

“自今日起,青牛县田赋减半,徭役皆以工钱结算。凡愿为县出力者,即赴衙前登记,日结铜钱,三日一发,不得拖欠。”

话音落,满街死寂。

百姓挤在街口,手攥布袋,肩扛锄头,面面相觑。有人喃喃:“减税?还给钱?”自古官府征役,轻则罚粮,重则锁拿,何曾听说付酬?更有人低语:“怕是哄人耳,过几日就收回。”

李瑶此时捧册而出,立于阶侧。她翻开账簿,声音清亮:“近三年盐河税银共计一千二百七十三贯,铁矿所得三百六十贯,铜矿初产已入库一百九十贯。钱庄存银逾两千贯,皆有据可查。减税有底,工钱可兑,非虚言。”

她将账册摊开,命人高举示众。数字清晰,条目分明,连老学究都点头称是。

李骁随即率十骑巡街而至,甲未卸,刀未收。他手中高举木牌,上书“工役招募令”五字,笔力遒劲。至街心,他勒马停步,扬声道:“县令有令,修城南排水渠,需壮丁三十人,日酬三枚‘青牛’钱,定金当场发放!”

话毕,他翻身下马,从腰间钱袋取出铜钱,亲自点数。

“张二狗!”

“在!”

“登记姓名、住址,按手印。”

男子颤抖着伸手,在册上按下红印。李骁递过三枚铜钱,一枚一枚,放入其掌心。

“拿好。”

那汉子盯着手中铜钱,指节发白。他翻来覆去地看,敲了敲,听见清脆一响。他忽然抬头,眼眶通红,猛地跪下,重重磕了个头。

“李县令!我干!我干!”

人群如潮裂开,有人挤上前,有人高喊:“我也登记!”“我身子好,能扛石!”“我家三口都来!”

衙前长桌迅速摆开,三名书吏提笔疾书。李瑶亲自监录,每登记一人,便发一枚铜牌,编号刻字,注明工种。钱袋陆续打开,一枚枚“青牛”钱落入百姓手中,锯齿边缘在日光下闪着微光。

欢呼声由点及面,终成雷动。

“李县令!李县令!”呼声如浪,一波压过一波。

李震立于高阶,未笑,未挥手。他只将右手缓缓抬起,示意众人稍安。

待声浪稍歇,他开口:“此非我一人之令,乃青牛县新政之始。赋可减,役可酬,但法不可废,令不可违。凡欺工、克扣、虚报人数者,一经查实,重罚不赦;凡怠工、毁物、聚众闹事者,亦依法处置,不徇私情。”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

“愿来者,欢迎;想走者,不拦。但凡留下,便是一县之人,同享利,共担责。”

百姓静了片刻,继而鼓噪更甚。有人喊:“李县令讲规矩!咱们听您的!”又有人道:“这钱发得实诚,活计肯定公道!”

李骁策马绕行三圈,每至一处,便高呼招募令。骑兵列队整齐,甲胄鲜明,马蹄踏地,声如鼓点。百姓见军容严整,又亲眼见钱到手,疑虑尽消,纷纷涌向登记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