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县令的算盘(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王二将那杆秤轻轻从李瑶案上取下,双手捧着送回祠堂。李震正对着沙盘,指尖停在南市口那粒白石旁,未动。

“县令派人来了。”王二低声说。

李震抬眼,神色不动:“说的什么?”

“请老爷明日辰时赴县衙,商议盐政。张大户也接了帖。”

李震缓缓点头,目光扫过沙盘边缘三粒黑沙。他知道,这一局不再只是与张家的争斗。盐市三日,百姓归心,火漆封印已立,但无官凭,终究是悬着一把刀。如今刀柄递到了眼前,只看谁先伸手。

次日清晨,李震换了一身半旧青衫,未着绸缎,也未佩饰物。王二提着一个粗布包袱跟在身后,里面装着三日售盐的明细账册,一笔一笔,皆以炭笔录于“建材出入”账本夹页,数字清晰,无一涂改。

县衙大堂静得异样。

张大户已在堂下站着,紫绸长袍,金扣束腰,手中拄着一根乌木杖,指节发白。他见李震进来,冷哼一声,扭过头去。

知县端坐案后,四十出头,面皮白净,眼神却沉。他不急着开口,先让师爷宣读一道旧律:“盐铁之利,国之所倚。私贩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持引者,岁纳三成,方可市售。”

张大户立刻上前一步:“大人!我张家三代供盐于青牛,从未失责。如今外人私开市口,搅乱行情,不加惩处,反召我等来听训?这三成抽税,岂非逼死良民!”

知县抚须不语。

李震上前半步,拱手:“下民李震,愿纳三成之税。”

堂内一静。

张大户猛地转头,盯着李震,像是要看穿他皮囊下的心肝。

李震继续道:“我李家所售之盐,粒净无杂,定价公道,三日售出八百余斤,百姓自购,无一强卖。若官府许我持引合法贩盐,税银按月上缴,账册可随时查验。”

他将包袱打开,取出账本,双手呈上。

知县翻了几页,目光微动。这些数字不单清晰,还附有每日人流、复购率、损耗记录,甚至连私抬盐价者的名字都列在末页,旁注“已除名”。

“你倒是……规矩。”知县缓缓道。

“规矩,才好办事。”李震垂手而立,“若无许可,下民也怕有人再雇凶砸摊,伤了百姓。官府出面定规,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张大户怒极反笑:“李震!你这是跪着求官皮!你以为得了那张纸,就能压我张家?我告诉你,青牛县的盐路,不是你几页破账就能走通的!”

“能不能通,”李震不看他,“由官府定。”

知县终于抬眼,扫过二人。他本想借“三成抽税”之名,叫两家都出血,再从中斡旋,收些好处。可张大户嚣张跋扈,目无上官;李震却谦恭守礼,条理分明,连账都准备得滴水不漏。

他心中已有决断。

“准了。”知县提笔在一张黄纸文书上批了几个字,盖上县印,递给李震,“自即日起,准李震持引于青牛境内贩盐,按三成纳课,违者依法查办。”

那张盐引入手微沉。

李震双手接过,低头道:“谢大人明断。”

张大户脸色铁青,袖袍一甩,转身就走。经过李震身边时,他低声道:“你今日拿的不是盐引,是催命符!”

李震未应,只将盐引收入怀中,对王二道:“去衙前抄告示全文,回村张贴。”

王二领命而去。

李震正要退出大堂,眼角余光忽见扫地杂役停了扫帚,头微低,似在听什么。签押房内,知县正对师爷低语:“李震可用,然民望太盛……日后需另设关卡。”

扫帚又动了,杂役低头继续清扫,目光却未抬。

李震不动声色,缓步出衙。

衙门外,张大户的轿子还未起行。他站在阶下,从袖中抽出一枚铜牌,狠狠往地上一摔,低骂:“废物!连个县令都压不住!”

铜牌落地,滚进石缝,一面刻着“并州·平西王府采办”八字,隐没在尘土之间。

李震看在眼里,未拾,也未言。

回村路上,王二忍不住问:“老爷,咱们得了盐引,是不是该把盐价再提两文?趁势压垮张家?”

“不。”李震摇头,“三日内,价不变,摊不增,火漆印再加一道暗纹。”

“为何?”

“刀有了鞘,不等于要立刻出鞘。”李震道,“官府今日扶我,是因张氏不敬。若我势头太盛,明日便轮到我被压。”

王二似懂非懂,默默记下。

祠堂内,李骁已在等候。见李震归来,立刻问:“县令如何?可拿到盐引?”

李震将文书取出,放在沙盘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