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铸剑 3(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虎学:从斑纹到王字》最新章节。
咱们的老三王彦祖昨日得蒙张先生指点,已然决意专攻炼金一道。
此选择可谓明智之极——以他的资质,只要不出差池,必成剑豪无疑,在五虎中当属前程最为光明之人。
万剑山虽为剑修圣地,于炼金一道却非所长。
山中炼金术士主攻不过三事:炼制金系飞剑,锻造储物法器,构筑飞天灵舟。
除此之外的炼金手段,较之外邦势力着实相形见绌。
正因如此,山中规矩特殊:但凡资质尚可的炼金剑修,若至五品巅峰仍无自行突破四品的把握,便会被强制要求继承炼金剑意,以此强行破境,跻身剑豪之列。
至于二王中的另一位——老五王伯光,自幼便痴迷书法之道,在此道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
更难得的是,其授业恩师张书澈同样是以书法入道的大家,这让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以毕生所悟的书法真意作为铸就本命剑的根基。
有张书澈这位名师的指点,王伯光在剑道与书法的融会贯通上将会如鱼得水,诸多修行关隘都将事半功倍地突破。
这种师徒相承,书剑双绝的独特修行之路,必将会让他在同辈中独树一帜。
老二秦易的本命剑看似平平无奇——剑身是最常见的大众款式,既无流光溢彩的灵纹,也无锋芒毕露的锐气。
可这柄剑的玄机全在剑柄:剑首如螺旋钻般盘旋而上,剑格两侧更是暗藏乾坤,一侧形似开瓶钩,另一侧则布满锯齿。这般古怪设计,可不就是增长版本的“海马刀”?
更绝的是这柄剑的名字——“鸡尾”,当真是剑如其名,透着几分玩世不恭的戏谑意味。
论万剑山百花齐放的剑道之路,其中不乏奇思妙想。
最负盛名的当属美食剑修一脉,其本命法器竟是一把寒光凛凛的菜刀,以厨入道,别开生面。
至于酒剑之道,千百年来却无人问津,莫说有所建树,便是动此念想者也寥寥无几。
然秦易此人,偏生如莽夫般不开化,竟以“酒”为剑道根基,开创先河。
全然不顾“饮酒不御剑,御剑不饮酒”的千古训诫,一意孤行。
正是这一念之差,使得秦易的剑道之路如履薄冰,恰似醉汉独行于万丈悬崖之畔,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劫不复之境。
老四苏长歌,若论其本事,在刘苏未至之前,也算是苏家年轻一辈中的翘楚了。
只是细究起来,学问一道,他不过泛泛涉猎;武艺方面,虽勤勉有加,终究受天资所限。
古话说得好,虎穴之中怎会养出猫儿来?偏生长歌自幼受小舅熏陶,硬是养出了一身虎胆。
他处处效仿小舅,行事以“勇”字当头。就说那次遭遇丰防带着五六个好手围堵,旁人早该寻思退路,他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至于刘苏,他的成长轨迹全然遵循儒家士子的修身之道,无论是道德涵养还是六艺修为——礼乐射御书数,皆有不凡造诣。
正因如此,他既是张先生口中“六艺皆通”的俊才,却也难免被视作“样样皆能,样样不精”的尴尬存在。
刘苏本愿,一是效仿蓝侠客,以双足丈量山河,将“行万里路”化作淬炼剑心的不二法门;二则欲以自幼饱读的“万卷诗书”为炉火,在字里行间锻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剑意精髓。
然在命剑成形之际再度踌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