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魔人杀 4(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虎学:从斑纹到王字》最新章节。
此言一出,王伯光面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神色。
彦祖不疾不徐地继续分析:“老五方才的发言破绽百出,分明是心中无物,只得鹦鹉学舌般照搬老四的观点。此等行径,正是魔人惯用的伎俩。”
这番剖析鞭辟入里,台下众人闻言纷纷颔首称是,交头接耳间已显认同之意。
待到丰防发言时,却见他面目狰狞,全然不顾议事规矩,对着苏长歌就是一通恶语相向,什么“魔人当诛”,“天理难容”之类的谩骂不绝于耳。
最终投票之时,王伯光竟得三票,细看正是苏长歌,王彦祖与丰防三人所投。
这结果一出,满座哗然。
王伯光临终遗言时仍坚信苏长歌是正人君子,认定王彦祖才是魔人化身。在他看来,丰防那副骂骂咧咧的市井做派,动不动就赌咒发誓的粗鄙模样,怎么可能是魔人?
夜幕再次降临。包正肃然宣布:“魔人请睁眼,选定击杀目标。”
苏长歌,丰防,王彦祖三人相视一笑,眼中闪过心照不宣的默契。
最终魔人阵营大获全胜。
当看到丰防与苏长歌这对宿敌竟能携手合作,共谋胜利时,学子们无不瞠目结舌。有人揉着眼睛,有人掐着自己,都怀疑是不是陷入了幻境。
游戏告一段落,午后回到议会厅时,包正为学子们精彩的游戏展示鼓掌喝彩:“诸位今日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喜!说来也是破天荒,竟能在我这小小刑部目睹苏丰两家联手合作的盛况。”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欢快的笑声,气氛热烈非常。
待笑声渐歇,包正神色一正,语重心长地说道:“望诸位可从此番演示中,领悟到更深层的道理。”
话锋一转,他似觉话题过于沉重,便摇头笑道:“那么,不知诸位可曾参透本堂课的主旨为何?”
堂下顿时鸦雀无声,学子们纷纷陷入沉思。约莫过了十余息光景,忽闻中间有人高声答道:“可是逻辑与谎言?”
包正微微颔首:“不错,确与逻辑相关。”见答案已近在咫尺,他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又过了几息,终于有人喊出了那个关键之词:“是判断力!”
包正循声望去,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当即竖起大拇指:“妙哉!此语正中要害。”
接下来便是一段意味深长的独白。只见包正悠然屈膝而坐,身下凭空现出一把古朴木椅:
“我万剑山千百年来重视教化,究其根本,在于培养知行合一的剑道英才。所思所想须如剑锋般明晰,所作所为当似剑势般圆融。”
这千年光阴印证了一个道理:万剑谜踪这套功法,讲究的是人剑相契。
一念甫起,剑气已横,此乃初窥门径。心剑相映,圆融无碍,方称登峰造极。
“正因如此,我剑山弟子三五年内必达五品之境。”包正目光如炬:“若你心念有偏,师长自会为你指明方向;若你认知有误,前辈亦会倾囊相授。取舍之间,全在个人悟性。”
他环视众人,语重心长:“此番魔人杀游戏,用意已然达成。”
“诸位且看甘霸,段良二人。”包正指向台下:“平日针锋相对,实则胸有丘壑;可一到局中,却也会因固有成见而误判形势。”
他又指向另一侧:“再看苏长歌,丰防,本是水火不容,却能因势利导,暂结同盟。”
包正最后意味深长地说道:“若以简单的是非对错来评判这些表现,反倒失了真意。这正如世人求仙问道,所求的又岂止是千年寿元?”
语毕,他阖目静坐。场下先是一片寂静,继而议论纷纷。
王伯光环顾四周,轻叹道:“道理虽浅,包先生今日所言却似雾里看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长歌微微颔首,指节轻叩桌面以示赞同。
彦祖眉头微蹙:“伯光归主家时日尚短,未能体会这深宅大院里的暗流汹涌。”他目光转向台上闭目养神的壮年男子,“倒是包先生今日一席话,与我心中所思不谋而合。”
王伯光倾身向前:“哦?老三有何高见?”
彦祖指尖轻抚桌案,沉吟道:“当如……”话到嘴边又迟疑片刻:“一柄出鞘的利刃。”
苏长歌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却不知是双刃剑还是单刃刀?”
一时寂然。
忽闻桌角传来一声轻笑。原是伏案假寐的秦易支起身子,眼下青黑在灯光中格外分明:“不能自主时,便是他人掌中之剑;能自主时……”他慵懒地打了个哈欠,“自然要做那握刀之人。”
这位面色憔悴的秦老二,醉眼朦胧,然这般放浪形骸之言,倒教几位兄弟相顾无言……
万剑山封疆制度,乃是以“山君”修为为根基的领地分封体系。凡修士突破至山君境界者,皆可获赐封地一方,统辖一方水土。
此制初创之时,正值剑山鼎盛之期,前后二百年间英才辈出。不仅剑山老祖证得剑仙果位,更有十余位大能相继踏入红尘仙境。
然盛景难继,其后九百余年间,成就山君之位者竟不足十人。最近一位获封者,当推至六十余年前的梁山君。
然则细究封地之数,现存二十六处封地与山君之数明显不符。此中缘由,需追溯至梁山君破境前的特殊时期。
彼时二百余年无人问鼎山君之境,万剑山为维系封疆体系,遂开特例:择三品剑师中天资卓绝者,暂领封主之位。
梁山君即先受封地,后证大道。此类特例非独一桩,三十余年前南云封地亦循此例,现任封主乃一位三百余岁的三品剑师。
封地初立之时,往往地广人稀。故每有新封,必伴随大规模人口迁徙。
迁徙之众,主要分为两类:一则封君门人弟子及追随者,二则无根浮萍般的散修游民。此制虽五十年方得一遇,却为寒门,修士提供了改换门庭的难得机遇,故而每逢封地新立,必引四方平民,修士竞相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