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皇后的战略价值(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朕的摸鱼哲学》最新章节。
御花园那场算不上成功的“团建”散了,各人揣着复杂的心思回了自己的地盘。陈默没指望一次游戏就能让这群身份悬殊、心思各异的人立刻拧成一股绳,但他至少在他们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协作的种子,打破壁垒的种子。这就够了。
他回到乾清宫,还没来得及喝口茶,王德发那边关于曹德纯“不对劲”的详细禀报就来了。
“陛下,曹公公今日称病,未去司礼监值房。但他宫外的宅子,后门进出了好几拨人,有穿着常服的官员,也有几个瞧着像是商贾打扮的。奴才派去盯梢的人回报,那宅子里的气氛,不像是养病,倒像是……像是在密议什么。”
王德发说着,脸上带着忧色:“而且,光禄寺那边,几个平日里跟曹公公交好的郎中、主事,今日也告假的告假,称病的称病,安静得反常。”
陈默听着,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反常即妖。曹德纯这条老狗,嗅觉果然灵敏。是自己查账的动作,还是程无双追查暗账的动静,让他察觉到了危险?他开始收缩爪牙,聚集党羽,是想负隅顽抗,还是……在酝酿更大的阴谋?
与此同时,沈墨那边递上来的、关于筹措江南春耕钱粮的“详细”方案,也正式摆到了他的案头。厚厚一叠,数据倒是列了不少,但核心思路,依旧是加征商税,摊派徭役,以及……“恳请陛下垂怜,暂借内帑银二十万两以解燃眉之急”。
把难题,连同可能引发的民怨,一起打包,原封不动地踢回给了他这个皇帝。
前有老狐狸沈墨步步为营的软钉子,后有曹德纯蠢蠢欲动的反扑,外面流民刚死了人,局面紧绷得像拉满的弓弦。
陈默感觉自己像是被困在了一张无形的网里,四面八方都是压力,呼吸都带着沉滞感。
他烦躁地站起身,在殿内踱步。光禄寺的证据虽然有了,但动曹德纯需要时机,需要一击必中,否则打草惊蛇,后患无穷。沈墨这边,用加税的老办法敷衍他,他若直接驳回,便是“不恤民情”,若同意,便是饮鸩止渴,正中那些守旧派下怀,证明离了他们那套,他这个皇帝玩不转。
他需要一个破局的点。一个能打破眼前僵局,又能为他后续动作铺路的切入点。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坤宁宫的方向。
沈清月。
这位皇后,在御花园“团建”时表现出的冷静和配合,以及她之前那份条理清晰的《后宫用度节流草案》,都让他意识到,她绝不是一个只会遵守礼法的深宫女子。她是沈墨的女儿,背后站着盘根错节的江南士族,她本身又有不俗的政治头脑和行动力。
或许……可以和她谈谈?不是以皇帝对皇后的身份,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
这个念头有些冒险。沈墨是他的对立面,沈清月毕竟是沈墨的女儿。但直觉告诉他,沈清月和她父亲,并非完全一路人。她在用她自己的方式,观察,权衡,甚至……在向他示好?
值得一试。
“摆驾坤宁宫。”陈默停下脚步,对王德发吩咐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决断。
王德发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皇帝会在这个时候突然要去皇后那里,但立刻应道:“是!”
坤宁宫一如既往的庄重肃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沈清月对于皇帝的突然到来,似乎并不十分意外。她穿着一身素雅的宫装,迎至殿门,行礼如仪,神色平静无波。
“臣妾参见陛下。”
“皇后不必多礼。”陈默虚扶了一下,目光在殿内扫过,陈设简洁,书卷气却很浓,“朕路过,进来坐坐。”
两人在暖阁内分宾主坐下,宫女奉上香茗后,便被沈清月挥退。殿内只剩下他们二人,气氛有些微妙的凝滞。
陈默没有绕圈子,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开门见山:“皇后,朕今日来,是想听听你对江南春耕之事的看法。”
沈清月握着茶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她抬起眼,看向陈默,眼神清澈而专注:“陛下为何问臣妾?此乃前朝政事,臣妾后宫妇人,不敢妄议。”
“后宫妇人?”陈默笑了笑,那笑意未达眼底,“朕看皇后协理六宫,条理分明,节流有方,可不像是寻常妇人。更何况,皇后出身江南沈氏,对江南风物人情,总比朕这深居宫闱之人,要多了解几分吧?”
他这话,带着明显的试探。
沈清月沉默了片刻,放下茶杯,声音平稳:“陛下谬赞。臣妾确在江南长大。江南之地,河网密布,土地肥沃,本是鱼米之乡。然去岁水患,冲毁田舍无数,百姓流离。春耕在即,若粮种、水利不得解决,恐误农时,酿成更大祸患。”
她没有直接评价沈墨的方案,而是客观陈述了困境。
陈默盯着她:“丞相递了折子上来,核心还是加税,以及让朕动用内帑。皇后觉得,此策如何?”
沈清月迎着他的目光,没有躲闪:“加征商税,恐伤及元气初复之工商。摊派徭役,则加重百姓负担。至于内帑……陛下初登大宝,内帑亦非取之不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