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密室遗物,总管涉旧党疑云(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最新章节。

箭矢钉入总管咽喉的刹那,沈知微已退至门侧。血未溅上她的衣袖,但她指尖微微一蜷,立时下令:“封锁宗人府偏堂,任何人不得进出。”

两名心腹宫人立刻上前,一人取布巾覆住尸首,另一人迅速拾起那支羽箭,仔细端详箭尾细纹。她只扫了一眼便道:“收好,勿令他人触碰。”

堂外更鼓声沉,子时刚过。

她转身对身旁侍女低语:“传令下去,即刻调八名可信内侍,随我前往内务府总管私宅。西厢夹墙有异,须连夜拆查。”

侍女领命疾步而去。

沈知微站在廊下,并未回凤仪宫。夜风穿庭,吹动檐角铜铃轻响,她抬手扶了扶发间白玉簪,目光落在自己掌心——那里还残留着半张纸条的折痕,是周延交出的“井底有物,勿信内务”。

如今,总管死在审讯中途,灭口之人连片刻都不愿等。

她眸色不动,心中却已判明方向:这宅子,必须翻个底朝天。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抵达总管府邸。门房早已被控制,无人敢拦。沈知微亲自带队直入西厢,命人凿开三尺墙体。砖石剥落处,露出一道隐蔽石阶,向下延伸至幽深处。

“点灯。”她低声吩咐。

两名宫人提灯先行探路,她随后而下。石阶潮湿,足音回荡,尽头是一扇铁皮包木的小门。门未上锁,推开时发出滞涩声响。

密室不过丈许见方,四壁皆石,中央摆着一张旧木案,旁置矮柜。案上赫然搁着一枚玉玺,青金石质,印钮雕双龙争珠,形制古朴,绝非当朝规制。

她走近几步,伸手欲取,却又停住。转而从袖中取出一方素帕,裹住手指,才将玉玺轻轻托起。翻转印面,其上阴刻四字:“承天受命”——正是前朝御玺铭文。

她放下玉玺,目光移向案侧一叠信札。火漆封口绘有暗云纹,为首一封拆封者留有指痕。她用帕角挑开,抽出信纸,只见开头写道:“冷宫事毕,周氏已除,老嬷藏匿如常。静待风起,再举大事。”

落款处,盖一方朱印,篆体“昭”字。

她瞳孔微缩,指尖在“昭”字笔锋转折处轻轻摩挲。这一笔勾挑,与宫中存档的裴昭奏折笔迹完全一致。

不是仿造,而是真迹。

她将信件逐一查看,共得七封,往来皆以隐语,提及“旧臣联络”、“宫中眼线”、“待机而动”等词。其中一封更明言:“若沈氏查至井底,即行灭口,勿使牵连。”

她缓缓合上信札,放入油纸包裹,交予心腹:“速送乾元殿外暗阁,交亲信太监暂存,不得经手第三人。”

宫人领命退出密室。

她独自留在室内,取出炭笔与薄纸,伏案誊抄信件内容。尤其标注“昭”字每一转折角度,以便日后比对官文档案。写毕,又将玉玺原样放回木案,仅撤走信件。

起身时,她脚步一顿,望向角落矮柜。柜门虚掩,似曾被人匆忙关上。她走过去拉开,只见底层藏着一只褪色锦囊,表面绣着半朵梅花。

她心头一震。

这纹样,与井边挖出的布角、周延腰间铜扣上的图案如出一辙。

她未取出锦囊,只轻轻合上柜门,命人封闭密室入口,恢复墙体原状,对外宣称此地为“旧日储物暗格”,无甚要紧。

离开总管府时,天边已泛青灰。

她坐入轿中,帘幕垂落,声音低沉:“传话乾元殿守值太监,就说本宫昨夜受了些风寒,明日再递牌子请安。”

轿外宫人应声而去。

她闭目靠在轿壁,手中紧握油纸包。信件与玉玺虽已转移,但她清楚,此刻尚不能公开。若此时奏报,裴昭必藏匿更深,甚至提前调动残部作乱。唯有按兵不动,才能诱其继续露出行迹。

回到凤仪宫偏殿,她未换衣裳,径直走入内室。烛火点燃,她将誊抄的信件铺于案上,逐字对照记忆中的裴昭奏折笔法。两相对照,毫无二致。

她提笔另写一份简录,只记关键语句,不涉来源,压于砚台之下。

正欲歇息,忽听外间脚步轻促。贴身侍女推门而入,神色凝重:“娘娘,太医院刚送来总管尸身查验结果,说是‘突发心疾,暴毙而亡’。”

她冷笑一声:“心疾?那支箭是从胸口射进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