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学习泽尔星科技(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星空斗士》最新章节。

管理中心的透明穹顶下,陈默的指尖悬在全息操作台上,看着眼前的三维星图缓缓旋转。泽尔星的技术员正演示如何用意识操控界面,只需一个念头,星图便会放大至某个星系的细节,连行星的地质结构都清晰可见。

“这是‘神经接驳技术’,直接连接大脑皮层,比手动操作快十倍。”蓝皮肤技术员语气里带着自豪,“我们的孩子三岁就开始学这个。”

陈默的呼吸微微加快,下意识地按住了耳后的通讯器:“阿奇,录下来了吗?重点拍神经接驳的接口结构,还有信号转换的频率。”

机械生命阿奇的电子音在他耳中响起:“已同步传输至苗王小世界数据库。潘红博士的团队已经锁定信号源,正在解析神经脉冲的编码方式。”

操作台旁的屏幕突然亮起,潘红的全息影像出现在上面,背景是苗王小世界的科研区,她身后的刘江和林杰正凑在另一块屏幕前,眼睛瞪得溜圆。“陈默!让他们演示一下接驳的延迟率!”潘红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急切,“看界面流畅度,延迟应该低于0.1秒,这比我们最新的脑机接口快太多了!”

陈默立刻转达了要求。泽尔技术员笑着调出测试界面:“最高延迟0.07秒,用于精密手术时能降到0.03秒。”当他的手指离开操作台,星图依然随着他的眼神移动时,苗王小世界的科研区里爆发出一阵低呼。

“看到没!他眼球转动的轨迹和星图移动完全同步!”刘江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过来,带着敲键盘的噼里啪啦声,“这说明他们解决了眼球震颤的干扰问题,林杰,快记一下他们的信号过滤算法!”

林杰的笔尖在记录本上飞掠,头也不抬地喊:“让他们打开接驳器的外壳!我要看里面的生物芯片结构!是不是用了碳基和硅基的混合材料?”

明瑶真人看着陈默耳后通讯器闪烁的灯光,忍不住轻笑:“你们这架势,倒像是把人家的技术拆了重装一遍。”

“机会难得啊。”陈默的目光落在泽尔星的能源供应图上,图中显示整个星球的能量都来自地心的“等离子漩涡”,“他们用引力约束代替磁场约束,等离子体的稳定性提高了40%,这要是能用到我们的战舰引擎上……”

“别想了,先看他们的能源转换装置!”潘红的影像突然凑近屏幕,指着技术员腰间的能量块,“那东西体积比我们的小型反应堆还小,能量密度却高了三倍!让他们测一下续航!”

泽尔技术员有些诧异,但还是配合地将能量块插入检测仪:“满负荷运转可支持一艘中型飞船航行三个月,而且是清洁能源,排放的是氧气。”

“氧气?!”刘江的声音陡然拔高,“他们把核能转化成了化学能?这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啊!”

“不,是用了生物酶催化。”陈默盯着检测仪上的反应方程式,眼睛发亮,“你看这组酶的活性数据,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阿奇,把这组数据单独存档,标记‘优先解析’!”

迷你金圣蹲在操作台上,爪子好奇地扒拉着一个悬浮的金属小球,那是泽尔星的清洁机器人。小球突然喷出一道气流,将金圣的毛吹得炸开,引得它吱哇乱叫。陈默笑着把它抱起来,却注意到小球的驱动装置没有外露的螺旋桨,只有一层波动的能量膜。

“这是‘反重力悬浮技术’,用的是空间曲率微调。”泽尔技术员见他感兴趣,主动解释,“比反物质引擎更节能,适合短途运输。”

苗王小世界的屏幕前,潘红已经拉过一张设计图,在上面快速勾勒:“把这个原理用到我们的机甲运输舱上,就能解决空降时的缓冲问题!上次齐小烈他们……”

“先解决能量膜的材料问题!”刘江打断她,指着屏幕上小球的截面图,“这层膜的分子结构是蜂巢状,肯定掺了某种我们没有的元素,陈默,让他们做个元素分析!”

陈默刚要开口,腰间的虫纹玉佩突然发烫,虫煞的声音在他脑海里响起:“那边的墙壁是生物合金,能自动修复划痕,刚才有个泽尔人不小心撞了一下,凹陷处三秒就恢复了。”

“生物合金?”陈默立刻转向泽尔技术员,“能看看你们的建筑材料吗?特别是自动修复的那种。”

当泽尔技术员展示一块能在伤口处分泌修复液的合金板时,苗王小世界的林杰突然捂住额头:“原来还可以这么做!把植物的愈伤组织基因植入金属……我们以前怎么没想到!”他抓起通讯器,“陈默,让他们提供基因序列的片段!哪怕只有一段!”

整个下午,陈默的通讯器几乎没停过。从泽尔星的水循环系统到他们的生态农业,从城市交通的智能调度到居民使用的个人终端,每一个细节都被阿奇记录下来,实时传输给苗王小世界。潘红团队对着泽尔人的神经接驳器拆解图争论不休,刘江的实验室里已经开始模拟生物合金的分子结构,林杰则在研究清洁机器人的反重力原理,试图改良机甲的悬浮装置。

傍晚时分,陈默站在管理中心的露台上,看着泽尔星的双子星缓缓升起。通讯器里传来潘红带着疲惫却兴奋的声音:“陈默,他们的光苔种植技术太厉害了,能直接把光能转化成蛋白质!我们的农田要是种这个,粮食产量能翻五倍!”

“别急,还有更厉害的。”陈默笑着指向远处的工厂区,“他们的生产线全是生物机械臂,既有机器的精准,又有生物的韧性,刚才看他们组装飞船,误差不超过一微米。”

刘江的声音插进来,带着喘息:“我们解析了他们的能源转换方程,发现他们用了‘空间能’作为催化剂!这就是为什么能违反常规热力学定律——陈默,务必弄到空间能的采集装置图纸!”

陈默看着屏幕里潘红、刘江、林杰等人布满血丝却闪闪发光的眼睛,突然想起出发前他们在科研区熬夜的样子。那些堆积如山的图纸、反复失败的实验、争论到面红耳赤的夜晚,此刻都有了方向。

“放心,”他轻声说,语气坚定,“我们会带足够多的知识回去。”

晚风吹过露台,带着泽尔星特有的植物清香。陈默腰间的虫纹玉佩轻轻搏动,肩头的金圣啃着光苔片,发出满足的呼噜声。在这颗科技远超想象的星球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正像泽尔星的双子星一样,明亮而执着,照亮着人类迈向星海的路。

苗王小世界的中央数据库机房,蓝光如潮水般在服务器阵列间流淌。机械生命阿奇的数据流化作银色丝线,正以超光速与泽尔星的网络节点对接——屏幕上的防火墙代码如瀑布般刷新,却在阿奇的量子算法面前层层瓦解。当第一份标着“神经接驳技术核心代码”的文件出现在传输列表时,陈默耳后的通讯器发出了轻微的嗡鸣。

“入侵完成。”阿奇的电子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已获取泽尔星73%的公开科技数据库,包括星际坐标图谱387份,材料冶炼公式124套,通信协议91种。正在筛选优先级……”

苗王小世界的科研区瞬间沸腾。潘红的团队早已搭建好临时数据接收站,当神经接驳技术的三维图纸弹出时,她一把扯过刘江:“看这里!信号转换器用了生物压电材料,能直接把神经脉冲转化成电信号!这解决了我们脑机接口的最大瓶颈!”她手指在图纸上飞快滑动,“通知生物实验室,立刻合成这种压电蛋白,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

刘江的目光却被一份《等离子体约束新论》吸引,文件里泽尔星用引力场替代磁场的计算公式让他猛地站起:“原来如此!他们在约束装置外层加了超导线圈,产生的涡旋引力能抵消等离子体的斥力!”他抓起电话吼道,“给舰船制造厂打电话,暂停所有引擎组装!我要修改设计图,把引力约束模块加进去!”

林杰则盯着“生物合金修复机制”的视频,画面里泽尔星的合金板在受损后,内部的纳米机器人会像白细胞一样聚集到伤口处,分泌出特殊的金属溶液,三秒内便能愈合。“这比我们的应急修补剂高效十倍!”他调出合金的元素成分表,瞳孔骤缩,“他们掺了‘星尘铁’!就是陈默上次带回来的那种黑色粉末,我们一直不知道用途……”他立刻让人取来星尘铁样本,“按泽尔星的比例熔炼,加3%的活性酶,测试修复速度!”

数据传输还在继续。当泽尔星的超光速通信协议传输完成时,通讯团队的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技术员小张激动地敲着键盘:“他们用的是‘量子纠缠中继站’!在星系间布点,把信号衰减率降到了0.01%!这样我们的舰队在银河系边缘也能和苗王小世界实时通讯了!”潘红凑过去看代码,突然拍桌:“把这个协议植入机甲的通讯器!以后战士们在虚空里作战,再也不会因为信号中断失联了!”

舰船制造车间里,刘江正指挥工人改造引擎。按照泽尔星的图纸,他们在等离子体发生器外缠绕了超导线圈,通电的瞬间,原本狂躁的等离子体突然变得温顺,在引力场中形成稳定的漩涡。“能量输出提升40%!”测试员的喊声传来,刘江抹了把汗,看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笑出声,“这要是装在旗舰上,跃迁速度能提高一倍!”

材料实验室里,第一块掺入星尘铁的生物合金出炉了。林杰用激光枪在上面打出一个孔洞,只见合金内部立刻泛起银色的涟漪,纳米机器人迅速聚集,孔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最终消失无踪,只留下淡淡的痕迹。“成功了!”他拿起合金板,对着光看,“硬度比原来的玄铁合金高30%,重量却轻了一半,正好用在新机甲的关节处!”

潘红的生物实验室也传来好消息。用泽尔星技术合成的压电蛋白,在猴子身上测试时,神经接驳的延迟率降到了0.05秒。“猴子的大脑能直接控制机械臂写字了!”研究员举着记录纸跑进来,上面是歪歪扭扭的“你好”两个字。潘红看着纸,突然想起陈默在虚空里失联的日子,眼眶微热:“下一步做人机测试,争取三个月内用到机甲的操控系统里,让战士们操作机甲像动自己的手脚一样灵活。”

三个月后,当第一艘应用了泽尔星技术的战舰“开拓者号”驶出苗王小世界的船坞时,整个联合舰队都沸腾了。舰身覆盖着能自我修复的生物合金,引擎启动时没有轰鸣,只有等离子体在引力场中流转的低吟;通讯塔上的量子中继器闪烁着幽蓝的光,能瞬间连接五千光年外的观测站。

机甲测试区里,新改装的机甲正进行实战演练。战士操控机甲挥剑劈开能量靶,动作行云流水,神经接驳系统让机甲的反应速度比原来快了近一倍;当模拟的虚空兽利爪划中机甲肩甲时,生物合金表面立刻泛起修复的银光,伤口在十秒内完全愈合。

潘红、刘江、林杰站在观测台上,看着屏幕里不断刷新的性能数据,彼此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远处的数据库机房,阿奇还在解析泽尔星的星际坐标图谱,为舰队规划更安全的航线。

“陈默他们知道了,肯定会高兴的。”潘红轻声说,指尖划过屏幕上“开拓者号”的舰桥,那里的指挥系统融合了泽尔星的全息交互技术,能让指挥官更直观地掌握战局。

刘江点头,望着窗外正在组装的第二艘战舰:“等舰队全部升级完,我们就能去更远的地方了。”

林杰则拿出一块新的生物合金样本,对着阳光看,合金内部的纳米机器人在光线下像星星一样闪烁。“这还只是开始。”他说,语气里充满了期待。

在苗王小世界这片被知识与创新滋养的土地上,来自泽尔星的科技种子正在生根发芽。陈默等人带回的不仅是数据,更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而潘红、刘江、林杰和无数科研人员,正用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钻研,将这些钥匙打磨得更加锋利,为人类的星海征程,开辟出更广阔的道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