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暗中调查,林舟的名字浮现(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最新章节。
上午九点的阳光,像揉碎的金箔,透过云栖村村委会那扇雕着简单花纹的老旧木窗棂,斜斜地洒进屋内。窗棂的木纹深深浅浅,被岁月磨得光滑,阳光穿过时,在水泥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如同剪纸般的光影,随着微风中窗棂的轻微晃动,光影也跟着轻轻摇曳。
村委会是栋两层小楼,外墙刷着浅灰色的涂料,靠近墙角和窗台的地方,涂料早已剥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红砖,砖缝里还嵌着几株倔强的狗尾巴草。一楼的办事大厅算不上宽敞,地面是打磨过的水泥地,有些地方因为常年踩踏,泛着淡淡的光泽。厅里摆着四张掉漆的木质办公桌,桌面被烫出的白印、笔尖划过的划痕清晰可见,每张桌上都放着一个印着“云栖村村委会”字样的老式搪瓷杯(杯口有些磕碰,杯身印着的红色五角星已经褪色),旁边堆着厚厚的文件册,册页边缘卷翘,像是被无数次翻阅过。墙角立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暖水瓶,瓶塞是磨得发亮的木头材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气息——旧纸张的霉味、淡淡的消毒水味,还有一丝从窗外飘进来的泥土清香,安静得能清晰听到墙上那挂老式挂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每一声都像是在为这平静的乡村时光计时。
王磊站在办事窗口前,身姿刻意放得舒展,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和善笑容,既不过分热情,也不失礼貌。他左手捏着一张塑封的节目组工作证,证件上的照片因为光线问题显得有些模糊,右手背在身后,悄悄攥着一瓶刚从村口小卖部买的冰镇矿泉水(瓶身还凝着细密的水珠,顺着瓶身往下滑,在他手背上留下微凉的水痕)。他微微前倾身体,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客气:“张主任,实在不好意思,这么早来打扰您。主要是我们节目组后期制作有要求,得完善每位嘉宾的背景资料,尤其是住宿信息,必须登记备案归档,不然台里的审核过不了,到时候节目都没法正常播出。”
他一边说,一边将那瓶还带着凉意的矿泉水从窗口递了进去,动作自然,态度显得格外诚恳:“天气热,您先喝点水解解渴。”
坐在窗口后的张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头发像是被秋霜染过,花白参半,梳得整整齐齐贴在头皮上。他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那是常年在田间劳作和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老花镜,镜片边缘有些磨损,偶尔会反射出窗外的阳光。他正低头翻看一份村民医保登记表,闻言抬起头,接过矿泉水,放在办公桌的一角(特意避开了文件),然后摆了摆手,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声音带着几分沙哑的乡音:“哎呀,王导你这就见外了!你们节目组来我们村录制节目,给村里添了多少热闹啊,孩子们天天追着摄影机跑,老人们也有了新鲜事可聊,这点小事算什么!”
他顿了顿,侧过身,对着里屋那扇挂着蓝布门帘的方向喊了一声,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小李!小李!你出来一下!”
“好嘞,张主任!”里屋传来一个年轻小伙子清脆的应答声,紧接着,蓝布门帘被掀开,一个穿着蓝色粗布工作衫(衫角处还缝着一块不太明显的补丁)的年轻人抱着一个厚厚的文件盒走了出来。这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脸上带着青涩的笑容,额前的刘海有些凌乱,怀里的文件盒是深蓝色的硬纸板材质,边缘已经被磨得发白,甚至有些地方脱了层,上面用红色马克笔写着“2014-2024年租房档案”的标签,标签边角卷翘,盒盖的缝隙里还夹着几张散落的纸片,像是不小心被遗忘在里面的。
“陆先生是2014年搬来咱们村的,你翻到那年的档案就行,别弄错了年份。”张主任对着小李嘱咐道,又转头对王磊解释,语气带着几分自豪,“我们村外来租房的人不多,这些年加起来也就十几个,所以档案都按年份整整齐齐收着呢,好找得很!”
王磊连忙笑着点头,嘴里说着“麻烦你们了”,目光却像被磁石吸住一般,紧紧盯着小李怀里的那个文件盒,连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他的指尖在身侧不自觉地攥紧了,指甲深深嵌进掌心,手心悄悄渗出了冷汗——他太清楚了,这个看起来普通的文件盒里,装着的很可能是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那个尘封十年秘密的钥匙。
他表面上装作云淡风轻,甚至还能对着张主任笑一笑,可心里却像揣了只上蹿下跳的兔子,“砰砰”狂跳不止,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生怕自己的紧张暴露了什么。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声,像是在耳边擂鼓,每一次跳动都在提醒他:再等等,马上就能看到答案了。
小李把文件盒小心翼翼地放在办公桌上,动作轻柔,像是在对待什么易碎品。他打开盒盖,里面整齐地码着一叠叠泛黄的纸张,每张纸都用银色的曲别针别着对应的租房合同和身份登记资料,纸张的颜色从浅黄到深黄依次排列,清晰地标注着年份。他低下头,按照年份快速翻找着,手指在纸张上轻轻滑动,发出“沙沙、沙沙”的声响,那声音在安静的大厅里格外清晰,每一声都像是在王磊的心尖上划过。
王磊的目光死死跟随着小李的手指,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着,越收越紧,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看着小李翻过2015年的档案,翻过2016年的档案,心里的焦灼一点点累积——怎么还没到2014年?是不是放错地方了?无数个念头在他脑海里打转,可他只能强忍着,继续装作平静。
“找到了!张主任,王导,找到了!2014年的租房档案,陆先生的在这里!”小李突然抬起头,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从文件堆里抽出一份用牛皮纸袋装着的文件夹,小心翼翼地递到了窗口前。
那一刻,王磊感觉自己的呼吸瞬间停滞了,像是被人扼住了喉咙,连空气都变得稀薄起来。他强装镇定地伸出手,接过那个不算太厚的文件夹,指尖因为过度紧张而微微发颤,连带着文件夹都跟着晃了一下。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狂跳的心脏,指尖在文件夹的封面上轻轻摩挲了一下——牛皮纸有些粗糙,带着岁月的质感,上面用钢笔写着“2014-云栖村东头三号院-陆姓”。
他缓缓翻开文件夹,动作慢得像是在进行某种仪式。里面是一份略显陈旧的租房合同,纸张是那种老式的道林纸,边缘已经有些卷翘,甚至有几处因为受潮而微微发皱,上面的字迹是用黑色钢笔写的,笔画工整,有些地方因为时间久远,墨水微微晕开,形成淡淡的墨痕,但每一个字依旧清晰可辨。
合同的第一页,详细记录着租房的基本信息:出租方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现已去世),承租方一栏只写了“陆姓”,租房地址是“云栖村东头三号院”,租金是每月三百元(十年未涨),租期标注的是“长期租赁,可随时续约”。王磊的目光快速扫过这些内容,心不在焉,他的注意力像被磁石吸引,所有的心神都集中在合同的最后一页——他知道,那里才是他此行的目的,那里有他最想看到的“签约人”信息。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着,一页一页地翻着合同,每翻一页,都感觉时间过得格外漫长。终于,他翻到了最后一页,目光如同利箭般,死死锁定在“乙方(签约人)”那一栏的空白处。
原本还算平稳的心跳,在看到那两个字的瞬间,像是被人按下了加速键,瞬间飙升到极致,“咚咚、咚咚”地狂跳起来,震得他耳膜发疼,甚至连眼前都有些发花。
——林舟。
两个字,写得工整清晰,笔锋遒劲有力,撇捺之间透着一股沉稳内敛的气息,没有丝毫的张扬,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感。
王磊的脑子“嗡”地一下,像是有无数根琴弦在里面骤然炸开,嗡嗡作响,耳边瞬间失去了所有声音,只剩下自己狂乱的心跳声。林舟!这个名字像一道惊雷,狠狠劈在了他的脑海里,熟悉到刻进了骨子里!
十年前的画面,如同潮水般汹涌地涌上心头——那是2014年的夏天,他还是个刚入行没多久的娱乐记者,每天跑片场、蹲发布会,为了一个新闻线索能熬上三天三夜。就在那个夏天,文娱圈发生了一件震动全网的大事:当时如日中天的金牌编剧陆砚辞,在刚刚拿下“最佳编剧”大奖、手握三个大制作剧本的巅峰时刻,突然通过工作室发布了一条简短的退隐声明。
声明里只有寥寥数语:“因个人原因,即日起暂停所有工作,感谢各位支持。”没有解释,没有后续安排,甚至连一句告别都没有。当时业内一片哗然,无数媒体蹲守在陆砚辞的工作室楼下、他的住所附近,却连他的影子都没见到——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里。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大家渐渐接受了他退隐的事实,可关于他的讨论从未停止。而王磊记得最清楚的是,陆砚辞退隐后,他名下所有影视作品的版权事务——包括后续的电视剧改编授权、电影翻拍谈判、甚至是周边产品的收益结算,全都委托给了一个名为“林舟工作室”的机构处理。
那个工作室极为低调,低调到近乎神秘。它没有公开的办公地址,没有官方联系方式,只有一个接收邮件的邮箱。王磊当时为了挖新闻,曾无数次尝试联系这个工作室,发了上百封邮件,却只收到过一次自动回复,内容只有“相关事务请按流程提交资料,不予采访”。它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将陆砚辞与外界彻底隔绝,没人知道工作室的负责人是谁,更没人知道它和陆砚辞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更让王磊心头震动的是,后来发生的两件事——在启点中文网横空出世的神秘作家“山民001”,凭借一本田园生活小说爆红网络,销量破千万,可作者本人从未露面,连编辑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王磊当时因为好奇,特意去查过他的版权信息,结果发现,“山民001”所有小说的版权代理方,赫然标注的就是“林舟”;无独有偶,去年在音乐平台上突然走红的神秘音乐人“樵夫”,凭借一首《山涧清风》圈粉无数,曲风空灵舒缓,满是田园意境,可同样没人知道他是谁。王磊同样查过他的版权信息,结果再次让他惊讶——“樵夫”的作品版权代理,同样是“林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