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农具改良,初遇阻力(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唐朝当财子》最新章节。
李逸没有再理会赵德昌,立刻返回工部书房,提笔写下第二封奏折。他在奏折中详细描述了双动风箱和细齿锯的试验成果,附上了工匠们的证词和春耕的时间安排,恳请陛下允许他继续制作改良工具,确保春耕前能为百姓提供足够的农具。
这封奏折递到李治手中时,已是次日清晨。李治看完后,当即在奏折上批注:“工部之事,李逸可全权做主,改良工具关乎春耕,无需事事上报,各部不得阻挠!”
拿到陛下的批注后,李逸立刻带着奏折,前往工部衙门。此时的工部议事厅内,赵德昌正与几位老臣商议如何进一步拖延改良工具的制作,看到李逸走进来,他还想故作镇定,却在看到李逸手中的奏折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赵大人,陛下已有旨意。” 李逸将奏折放在议事厅的案桌上,语气平静却带着威严,“改良工具之事,我可全权做主,无需经过工部审议。春耕在即,耽误不得,还请大人配合,不要再以任何理由拖延,以免影响百姓春耕,辜负陛下的信任。”
赵德昌颤抖着拿起奏折,看着上面李治的亲笔批注,手指因用力而泛白。他知道,这次他彻底输了 —— 陛下的旨意已下,他若是再敢阻挠,便是抗旨不遵,后果不堪设想。“是…… 是。” 赵德昌声音沙哑,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傲慢与强硬。
其他几位老臣见状,也纷纷低下头,不敢再发表反对意见。
李逸走出议事厅,心中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反而多了几分沉重。他知道,这只是与保守派的第一次交锋,赵德昌背后还有张柬之、王权等人,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未来的阻力只会更大。
回到工匠坊时,工匠们早已得知陛下支持改良工具的消息,正围着新制作的双动风箱欢呼。看到李逸,王大爷快步上前,激动地说道:“李大人,听说陛下支持咱们了?真是太好了!有了陛下的支持,有您为咱们做主,咱们一定能在春耕前造出足够的新工具,让百姓用上好农具!”
“是啊,李大人!咱们现在干劲十足,就算日夜赶工,也要完成任务!” 其他工匠也纷纷说道,眼中满是干劲。
李逸看着工匠们热情高涨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他走上前,高声说道:“大家放心,有陛下的支持,有咱们的努力,一定能按时完成改良工具的制作。但我也要提醒大家,工具的质量至关重要,每一台风箱、每一把锯子,都要仔细检查,确保没有问题,才能交给百姓使用。咱们不仅要造出多的工具,还要造出好的工具!”
“是!李大人放心,咱们一定严把质量关!” 工匠们齐声应道,声音响亮,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工匠坊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匠们分成多个小组,有的制作双动风箱,有的打造细齿锯,有的改良织布机,每个人都干劲十足,连吃饭都舍不得离开工坊。李逸也每天都待在工匠坊,时而指导工匠制作,时而检查工具质量,时而与工匠们讨论如何进一步优化工具设计,常常忙到深夜才离开。
苏瑶担心李逸太过劳累,每天都会带着亲手做的饭菜,来工匠坊看望他。看到李逸脸上的疲惫,她心疼地说道:“李公子,你也要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体。工匠们虽然着急,但也不差这一两天。”
李逸握住苏瑶的手,笑着说道:“我没事。春耕在即,百姓们还等着新工具种地,我多辛苦一点,就能让工匠们快一点完成制作,让百姓们早一点用上好农具。”
苏瑶无奈地摇摇头,只能帮他整理案头的图纸和记录,为他递水擦汗,尽可能减轻他的负担。
然而,李逸心中清楚,平静的表面下,仍潜藏着汹涌的暗流。他派人暗中观察,发现赵德昌虽不再公开阻挠,却暗中授意工部的老吏,故意拖延材料的发放速度;还有几位负责采购的官员,悄悄更换了部分铁料,用劣质铁料冒充优质铁料,试图影响改良工具的质量。
“这些保守派,真是阴魂不散。” 李逸看着手中刚发现的劣质铁料,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他没有声张,只是暗中将这些劣质铁料替换下来,重新采购优质铁料,并将负责采购的官员记录在案 ——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与他们清算的时候,等春耕结束,工具推广成功后,他定会向陛下禀报,让这些暗中作梗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工匠坊内,为忙碌的工匠们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李逸站在工坊中央,看着工匠们专注制作工具的身影,听着风箱的鼓风声、铁器的敲打声,心中满是坚定。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更多的阻力与阴谋,但只要有工匠们的支持,有苏瑶的陪伴,有陛下的信任,他就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让改良后的工具早日推广到全国,让大唐的工匠能体面生活,让百姓能丰收富足。
而此时的张柬之府邸,张柬之正对着赵德昌大发雷霆:“你怎么这么没用!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让你阻挠李逸,你却让他拿到了陛下的旨意,还让他顺利制作改良工具!”
赵德昌低着头,大气不敢出:“张大人,不是臣不尽力,是陛下太信任李逸了,不仅批准了他的奏折,还让他全权做主,臣实在没办法啊!”
张柬之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罢了,这次算他运气好。但你记住,不能让他这么顺利地推广工具。你暗中联系关中的地主,让他们拒绝使用李逸的新农具;再派人盯着工匠坊,只要发现一点质量问题,就立刻散播谣言,说他的改良工具‘中看不中用’,让百姓不敢用!”
“是,臣这就去办!” 赵德昌如蒙大赦,连忙躬身退下。
张柬之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眼中满是狠厉:“李逸,你以为这样就能成功了吗?等着吧,关中的地主不会配合你,百姓也不会相信你,你的改良工具,迟早会变成一堆废铁!”
一场围绕农具改良的暗战,仍在悄然进行。李逸站在工匠坊内,望着远处的夕阳,心中早已做好准备 ——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