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半年小结与规划(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唐朝当财子》最新章节。

改良胡饼:在传统胡饼中加入芝麻、葱花和肉末,烤至外皮酥脆,定价十五文一个。

为了让顾客接受新食材,李逸还设计了 “试吃活动”—— 开业前三天,每天免费提供一百份番茄炒蛋试吃,顾客吃完后填写反馈表,根据反馈调整口味。

人员招聘

从平民巷招募了三位手脚麻利的妇人,培训后担任服务员;又从长安有名的酒楼挖来两位经验丰富的厨师,负责菜品制作;阿福的堂弟阿贵头脑灵活,被任命为 “逸品小厨” 的店长,负责日常运营。

第二步:建立 “逸品工匠工坊”

选址与设备采购

在长安城外租下一处废弃的宅院(月租三十贯),改造为工匠工坊:

铁匠区:搭建两座熔炉,采购十套锻造工具(铁锤、铁砧、模具),从王记铁匠铺挖来两位资深铁匠担任师傅;

刺绣区:设置二十张刺绣桌,采购丝线、绸缎等原料,邀请陈先生推荐的五位民间刺绣艺人加入;

香料区:搭建熬制灶台,采购陶罐、滤网等设备,由原来的香料师傅担任主管;

琉璃区:暂时设置简易窑炉,从波斯商人手中购买琉璃制作工具,招募两位对琉璃感兴趣的学徒,先从模仿制作开始。

工匠培养计划

推出 “学徒培养体系”:

学徒期(1 年):跟着师傅学习基础技能(如打铁、穿针引线、香料熬制),每月薪资一百文;

熟练期(2 年):能独立完成简单商品制作(如普通肥皂、基础刺绣香囊),每月薪资两百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师傅期(3 年):能独立研发新品、带学徒,每月薪资五百文,还能享受 “逸品轩” 的分红福利。

为了吸引年轻人加入,李逸还在西市张贴招募启事,承诺 “包吃包住,学会手艺,终身有保障”,很快就有三十多位年轻人报名,经过筛选,最终留下二十位学徒。

第三步:规划落地与团队动员

半个月后,“逸品小厨” 和 “逸品工匠工坊” 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李逸召集所有员工,在西市店召开动员大会:

“各位,‘逸品轩’开业半年,离不开大家的努力。现在我们要拓展餐饮线、建立工匠工坊,这不仅是‘逸品轩’的新起点,也是大家的新机会。‘逸品小厨’能让大家吃到新鲜美味的食物,还能为平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工匠工坊能让大家学到手艺,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希望大家能继续齐心协力,把‘逸品轩’做得更大、更好!”

员工们纷纷鼓掌,眼神里满是期待 —— 西市店的伙计阿牛说:“公子,我弟弟报名了工匠工坊的学徒,要是他能学会打铁,以后就能养家糊口了,太谢谢您了!”

“逸品小厨” 的服务员小翠也说:“我以前在平民巷只能靠缝补为生,现在能在小厨当服务员,每月能赚两百文,还能学认字,我一定会好好干!”

动员大会结束后,“逸品小厨” 的试吃活动如期举行。开业前三天,西市店旁排起了长队,百姓们好奇地拿着免费试吃券,品尝从未吃过的番茄炒蛋。

“这番柿炒鸡蛋真好吃!酸甜可口,一点都不涩!”

“我以前听说番柿是‘西域怪果’,不敢吃,没想到这么好吃!”

“以后我要常来‘逸品小厨’,尝尝其他的新菜!”

试吃活动大获成功,三天内共发放三百份试吃,收到两百八十份好评,还有不少顾客当场预订了开业当天的座位。

而 “逸品工匠工坊” 也正式开工,学徒们穿着统一的灰色布衣,跟着师傅认真学习 —— 铁匠区的学徒们握着小铁锤,小心翼翼地敲打铁块;刺绣区的学徒们拿着丝线,跟着师傅学习基本针法;香料区的学徒们则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分辨不同的草本植物。

王师傅看着认真学习的学徒,对李逸说:“公子,这些学徒都很聪明,好好培养,不出三年,肯定能成为合格的工匠。到时候咱们的农具、丝绸制品,就能完全自主生产,再也不用依赖别人了!”

李逸笑着点头:“是啊,工匠是‘逸品轩’的根基,只有培养出自己的工匠团队,才能保证商品的质量和创新速度,才能让‘逸品轩’走得更远。”

当天晚上,李逸站在西市店的门口,看着 “逸品小厨” 明亮的灯光和工匠工坊传来的打铁声,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半年前,他还在为如何在唐朝立足发愁;半年后,他已经拥有三家门店、一个工坊,还规划了新的业务线。

陈先生走到李逸身边,递给他一杯热茶:“公子,半年前我还担心你撑不过三个月,没想到你不仅做得好,还规划得这么长远。以后‘逸品轩’肯定能成为长安乃至大唐的知名品牌。”

“这只是开始。” 李逸接过热茶,看着远处的长安夜景,眼神坚定,“以后我们还要在洛阳、扬州开分店,把‘逸品小厨’和工匠工坊也推广过去,让‘逸品’的名字,传遍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初冬的雪还在下,却挡不住 “逸品轩” 的热闹与活力。西市店的伙计们还在整理当天的账本,东市尊客堂的工匠们在赶制新的琉璃摆件,平民巷便民点的妇人还在制作香包,工匠工坊的学徒们在练习打铁 —— 所有人都在为 “逸品轩” 的未来努力,而李逸的唐朝创业传奇,也在这忙碌与期待中,翻开了更加辉煌的新篇章。